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3 07:58
原標題:最像英偉達的中國公司,要上市了 來源:刺蝟公社
2024年夏天,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發佈之后,很多人想到,國產3A有了,那麼能不能用國產硬件玩呢?由於遊戲對於硬件在光線和毛發渲染上的能力有着極高要求,GPU(顯卡)成爲了決定能否在暢玩3A遊戲時實現「國產替代」的關鍵一環。
至於國產顯卡,當時的選項基本上只有摩爾線程一家。不過很遺憾,即便摩爾線程專門就《黑神話》更新了驅動軟件,但還是「卡」:在明暗表現、光線追蹤、畫面幀率上,其性能都不盡人意。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曾經嘗試過用1000元組裝一臺能玩《黑神話悟空》的電腦,我們發現,四五百元的二手1060系列顯卡,就可以流暢運行大部分3A遊戲,價格僅為號稱對標3060系列的摩爾線程S80顯卡的四分之一。
儘管在一些方面,摩爾線程與英偉達尚不可同日而語,但作為國產GPU領域「全村的希望」,摩爾線程不僅僅是一家商業公司,也寄託着GPU自主可控的宏大目標。
在2025年國產替代的浪潮之下,摩爾線程也迎來了大爆發,2025年上半年營收7.02億元,超過2022-2024三年之和。9月26日,摩爾線程通過科創板上市審議,以88天的「光速」過會,創下了科創板半導體企業的最快紀錄。
摩爾線程的順利上市,基本已成定局。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家看起來最像英偉達的中國公司,將在AI浪潮、國產替代疊加的時代紅利中,以何種方式追趕英偉達,繼而從「形似」走向名副其實?
英偉達的中國學生
摩爾線程是最像英偉達的中國公司。其原因有三:
首先,翻開摩爾線程的高管名單,可以發現,其「含英偉達量」頗高:
創始人、總經理、董事長張建中,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聯合創始人周苑(女),長期擔任英偉達市場生態高級總監;其他聯創如張鈺勃、王東,副總經理楊上山等,都曾長期在英偉達任職。
2020年成立以來,摩爾線程一直被看做中國*英偉達基因的半導體創業公司。剛剛成立還沒有拿出產品時,僅憑創始團隊的背景,就被認定是GPU獨角獸。
其次,在公司發展路徑上,摩爾線程和英偉達都是從圖形加速起步,再從AI大模型訓練的需求中迎來業績爆發。
在研發上,摩爾線程還算「爭氣」,2021年至2024年,每年更新迭代一次GPU架構,性能逐漸提升,名字還是非常中國風的「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其中,「蘇堤」「春曉」主要用於圖形加速,「麴院」「平湖」用在AI領域。
30多年前,英偉達剛剛創業時,也不會想到原本用來做圖形加速的GPU,能夠成為左右人工智能發展進程的基礎設施。和英偉達類似,摩爾線程在創業初期,也試圖在桌面圖形加速領域靠低價與英偉達競爭——通俗地講,就是把更便宜的顯卡賣給有打遊戲、做視頻需求的硬件消費者。
2022年,摩爾線程71.44%的營收,都來自桌面級圖形加速,其余全部來自專業圖形加速;2023年,桌面級圖形加速營收佔比仍高達23.67%。
但是,和英偉達打價格戰,並沒有讓市場買單。2022、2023年,摩爾線程在賣顯卡上取得的收入,也不過2、3千萬人民幣的量級;相較於英偉達同類部門GeForce在中國區約30億美元的收入,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低價賣顯卡還給摩爾線程帶來了大幅虧損,2022年此業務毛利率為-70.08%。
AI大模型訓練帶來的算力需求大爆發,帶飛了英偉達,也徹底改變了摩爾線程的營收結構。
若不是強勁的AI需求拉動,摩爾線程也不會取得從ToC到ToB的業務轉型成果。2024年,摩爾線程的AI智算收入從無到有,佔比躍升至77.63%,成為營收支柱,2025年上半年,更是高達94.85%。類似的,遊戲相關業務還是英偉達在三四年前的主要營收來源,但目前AI計算收入已經佔到英偉達收入的70%以上。
從顯卡公司到AI算力基礎設施公司,摩爾線程和英偉達走過了類似的路。其中也藴含着摩爾線程和英偉達的第三個相似點:
除了AI計算業務,都有面向個人的消費級顯卡業務。雖然這一業務對於摩爾線程而言,在2025年上半年營收佔比只有不到1%了,但它仍然是我們幾乎*可以買到的國產GPU。
技術,只是摩爾線程和英偉達最小的差距
既然是英偉達*的中國學生,那麼學生究竟有老師的幾分本領,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先説技術。很遺憾,這已經是學生和老師最小的差距了。在設計層面,一般認為摩爾線程和英偉達的技術差距在一年至一年半左右,儘管摩爾線程已經每年迭代一次GPU架構緊緊追趕,但差距仍是客觀存在的。
在製造工藝上,和英偉達一樣,摩爾線程也採用業界通用的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只負責研發和設計,生產製造環節交給專門的晶圓廠代工。
但由於2023年底,摩爾線程被「卡脖子」列入實體清單,在供應鏈上的壓力陡增。英偉達可以把GPU芯片製程升級到3納米,但留給摩爾線程的選擇只有5-7納米。在芯片製造的技術突破之前,摩爾線程在工藝上的「追趕」基本無從談起。
真正的差距在於,摩爾線程和英偉達生態之間的差距。英偉達之所以在AI計算領域擁有難以撼動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基於CUDA架構,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並行計算生態,讓開發者能夠便利地指揮GPU進行計算任務,當前主流的AI框架都依賴CUDA,是訓練大語言模型的核心基礎設施。
圍繞CUDA,英偉達還建立了包括開發者社區、工具鏈等一整套生態體系。相比技術上的硬差距,生態系統上的差距更難追平。
作為英偉達的好學生,摩爾線程也建立了自己的CUDA——MUSA架構,並且努力兼容英偉達的CUDA架構。不過,由於時間尚短,缺乏足夠多開發者的沉澱,MUSA的性能和穩定性距離CUDA還有一定差距。
技術、產品、生態上的全面差距,造成的結果就是摩爾線程在業績上出現了一些令人擔心的信號:
首先是扭虧時間遙遙無期。儘管相比2024年、2023年,摩爾線程在2025年上半年的虧損規模大幅度收窄,但最近三年,摩爾線程的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意味着這家公司本質上還不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公司運營非常依賴外部融資,當前摩爾線程的累計虧損已經超過50億元人民幣,主要是高昂的研發支出造成了巨大的運營成本。
在招股書中,摩爾線程給出了一個樂觀的盈利時間預期——2027年。即便到時候可以實現盈利,也將是包含了一定非經常性收入的各類補貼,而且屬於「微利」。除非摩爾線程迎來一次類似寒武紀在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大爆發,否則即便可以盈利,其面臨的也將是相對脆弱的盈虧平衡狀態。
其次是客户的高度集中,2025年上半年,摩爾線程前五大客户營收貢獻超過98%,其他年份也在90%上下。這不是摩爾線程一家的問題,所有國產芯片企業幾乎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即便是「寒王」寒武紀也不例外,一旦客户發生變動,業績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營收集中於頭部客户的問題,摩爾線程很難改變,一個或許可行的方法是,向客户提供更持續、長期的服務,不要把採購GPU芯片變成一次性的買賣,儘可能延長產業服務鏈條。不過在規模迅速膨脹的國內AI計算市場,只要處在風口上,一切都有可能。
自主可控的「情緒價值」之外,摩爾線程還有什麼?
摩爾線程創業初期,憑藉來自英偉達的團隊背景,迅速收穫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其股東不僅有國資背景的深創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等,還有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公司的戰略投資,陣容相當豪華。
眾多明星投資方的集體押寶,顯然是看中了摩爾線程在自主可控GPU上的價值。
摩爾線程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S4000
圖源:摩爾線程官網
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摩爾線程相關產品市場佔有率不足1%。摩爾線程的價值,更多是一種寄託市場期待的「情緒價值」,還需要更加堅實的業績和產品作為支撐。
在市場上,摩爾線程面臨的競爭對手除了英偉達,還有華為、寒武紀,以及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沐曦股份等創業企業,他們在技術積累、客户資源等方面和摩爾線程相差不大,同樣深受各路投資方的青睞,甚至大部分和摩爾線程在同一時期籌備IPO。
相比之下,摩爾線程存在覈心競爭力嗎?
前兩年,摩爾線程通過銷售顯卡積累了一定知名度,但這種知名度主要集中在C端,很難幫助到當前競爭最激烈的AI智算市場。因此相比同行,很難説摩爾線程有什麼相當突出的競爭優勢。
國產替代的浪潮為摩爾線程們提供了機會,但並不意味着所有打着國產旗號的參與者都能笑到最后,還是要靠技術、產品和生態的獨特優勢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市場當然需要情緒價值,但情緒價值的背后更需要能兑現的產品價值。
此時,距離黑神話遊戲發售后「國產顯卡玩國產3A」的風潮已經過去一年多,人們也可以更為冷靜地看待摩爾線程和主流國際芯片大廠的差距。
儘管目前桌面圖形加速器業務(主要是ToC的遊戲顯卡)佔摩爾線程的收入比例很小,但從運行《黑神話》遊戲上反映出來的情況,可以看作當前高端芯片領域「國產替代」的一個縮影:
小到用個人電腦打遊戲,大到計算集羣、AI大模型訓練,摩爾線程等國產產品不是不能用,甚至可以在紙面數據上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但相比英偉達等國際大廠的成熟產品和生態,實際使用過程中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往往處於劣勢。
有着最強「英偉達基因」的摩爾線程,不該只在「國產」的大旗之下生存,還要真正做好「替代」的本分。
參考資料
《中國顯卡玩3A?MTTS80 黑神話:悟空實測!》(視頻)輕兵説科技
《摩爾線程88天過會,手握20億訂單,毛利率飆至70%》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