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3 02:38
證券時報記者 王明弘
隨着近期上證指數仍在高位震盪,基金公司持續佈局四季度行情。
Wind數據顯示,10月全市場新發基金數量顯著增加,截至10月11日,目前已確定的產品發行達到86只,有望迎來國慶長假后的發行小高峰。
其中,權益類產品(股票型+混合型)合計佔比達76.7%。股票型基金以47只的發行量佔據主導地位,顯示出權益類資產正重新獲得資金青睞。混合型基金發行19只,債券型基金9只,QDII、公募REITs和FOF基金分別發行1只、2只和8只。這一分佈既反映了市場對權益資產的配置需求回升,也體現了機構在低利率環境下對資產組合平衡的重視。
從產品佈局來看,公募管理人對權益市場的樂觀預期正充分反映在新發產品的結構之中。具體來看,科創板主題基金成為本輪熱點,華商科創創業精選、前海開源上證科創板50等9只相關產品密集亮相;同時,高端製造領域也備受關注,國泰半導體制造精選、鵬華製造升級等6只產品聚焦這一高成長賽道。整體而言,公募對科技創新主線的佈局力度持續加大。
港股市場同樣成為四季度產品佈局的重要方向。嘉實恆指港股通ETF、南方中證港股通50ETF等7只港股通ETF同步發行,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的港股配置工具;此外,平安恆生指數增強等3只增強型產品也同期亮相,進一步豐富了港股投資策略的多樣性。市場分析指出,當前港股估值處於歷史較低區間,對資金南下的吸引力顯著提升,公募基金正成為投資者佈局港股的重要渠道。
另外,被動指數型基金也延續擴容態勢,10月新發26只覆蓋多個細分領域。除傳統寬基指數外,興業中證金融科技主題ETF、華泰柏瑞中證全指航空航天ETF等6只行業主題產品集中發行,渤海匯金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指數等Smart Beta策略產品同期推出。
基金公司人士指出,隨着經濟基本面改善信號增多,部分資金開始左側佈局,其中科技、消費等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ETF尤為受到關注。值得一提的是,FOF基金單月發行量達8只,表明市場對資產配置工具的需求正在深化。
從管理人分佈來看,10月共有31家基金公司參與新基金發行,市場參與熱情顯著回升。其中,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頭部公募展現出強勁的產品推出節奏,單月均有4到5只新產品密集亮相;華安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則採取「主被動雙線」策略,同步佈局主動管理型權益產品和被動指數型產品,以多元策略覆蓋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積極把握這一窗口期,憑藉差異化產品參與競爭。例如,蘇新基金推出量化選股類產品,着力在細分策略領域構建自身特色,反映出當前公募行業不同體量的機構正通過多樣化方式積極佈局。
針對國慶假期后新基金發行迅速回暖,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這一現象主要受益於三方面因素的推動:一是三季度末以來A股估值修復效應明顯提振投資者信心;二是公募基金行業積極把握情緒回暖與市場窗口期,加快產品申報與發行節奏;三是監管部門持續優化產品註冊機制,審批效率提升,推動更多創新型產品紮實落地,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