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3 08:19
(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自: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蔡冷玥
「中國政府舉辦這樣的活動,邀請全球各個地區的領導人齊聚一堂,探討性別平等這一關鍵議題,且正值北京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30周年之際,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聯合國婦女署亞太區域主任克莉絲汀·阿拉布説。
全球婦女峰會於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峰會召開前夕,來華參會的聯合國婦女署亞太區域主任克莉絲汀·阿拉布接受了央視《高端訪談》的採訪。她對全球婦女峰會的召開表達了強烈期待,並指出各國攜手持續推進性別平等事業至關重要。
阿拉布表示,目前,距離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期限僅剩5年時間,但全球範圍內所有與性別平等相關的目標均未按計劃推進。她認為,形成這一阻礙的最大挑戰源於一種「默認歧視」的社會規範假設,它假設了女性適合的社會分工。雖然在立法、教育等層面已經有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體系,無論是社區、學校還是職場,「默認歧視」仍存在。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個人選擇,但很多時候,人們認為女性應該照顧她們的父母、祖父母、丈夫的父母,她們在外工作,同時還負責撫養孩子。」阿拉布説。
與此同時,阿拉布提到,當前全球正進行的多場戰爭中,衝突地區婦女的死亡人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各國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超過24%提交報告的國家認為,推動性別平等存在阻力。
「中國政府舉辦此次全球婦女峰會讓各國共同探討有效舉措,分享成功經驗,借鑑彼此應對差距的方法,時機非常恰當。」阿拉布説。
阿拉布表示,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將婦女議題和性別平等納入「南南合作」框架,並且自聯合國婦女署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保持該機構前25大資金捐助國之一地位,對此,阿拉布表達了讚賞。同時,在她看來,中國婦女事業發展的諸多經驗也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對於如何糾正「默認歧視」的社會規範的假設,阿拉布認為,要根植於我們在生活中每天切實看到的東西,所以女性的領導、教師、校長、醫院負責人等角色很重要,這些組成了我們對於領導者的印象和理解。我們可以在中國看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中國在婦女發展領域勇於創新,並且能迅速將這些創新舉措規模化推廣。中國為女性創造了約570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中,約55%是女性。此外,中國的孕產婦死亡率大幅下降,各級教育性別比例也已基本持平。中國還通過立法在多個層面加強女性權益保障,這些舉措均意義重大。我們的數據顯示,若能消除男女之間的數字鴻溝,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加超過萬億美元。」阿拉布表示,在此領域,中國的實踐為全球提供了寶貴範例。政府通過大力投資於女性的數字技術能力,將其作為提升生產力和促進平等的雙贏策略。中國不僅目標清晰、規劃明確,並且持續推進,期待中國的行動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