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MF世行年會直面「三重風暴」:貿易戰火重燃、債務海嘯與AI泡沫隱憂

2025-10-13 07:35

智通財經APP獲悉,當前,美國消費者持續消費、企業消化更高成本,且人工智能熱潮催生了新一輪市場樂觀情緒,而世界經濟目前已頂住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關税衝擊。然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新提出的加徵鉅額關税的威脅,再次引發了全球經濟遭遇新衝擊的擔憂,與此同時,關於政府債務激增和科技股泡沫的警示也愈發強烈,多重風險相互疊加,全球經濟遭遇重重風險。

這些擔憂將成為本周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焦點——此次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度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美國為支撐阿根廷比索提供的200億美元援助等也將成為會議期間各類邊會的重要議題。

經濟1.png

此次政策制定者齊聚華盛頓的背景,不僅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之間新的貿易緊張局勢,還包括從法國到日本等多國出現的政治不穩定局面。

回溯今年4月他們上次在華盛頓參會時,全球經濟前景要黯淡得多。當時特朗普宣佈「解放日」關税計劃,引發金融市場震盪,政策制定者們擔憂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具體表現為貿易報復頻發、通脹高企以及投資萎縮。

不過在過去六個月里,多數經濟數據都超出預期,尤其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表現尤為亮眼。

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創下近兩年來新高。即便特朗普上周五發布新的關税威脅導致市場受挫,但標準普爾500指數自4月低點以來仍累計上漲32%。支撐股市和實體經濟雙重向好的關鍵因素在於:人工智能(AI)的發展,以及為支撐雲計算而對數據中心進行的創紀錄投資。

迄今為止,企業通過短期增加庫存、接受利潤空間收窄(而非將更高關税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方式,應對了關税帶來的干擾。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卡倫·戴南在上周的一場簡報會上表示:「這種韌性固然可喜,但我認為難以持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即將顯現。」

上周五,特朗普表示,將從 11 月 1 日起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 100% 的關税,但同時也承認,若中國放棄威脅中的稀土管制措施,他可能會放棄這一升級舉措。

彭博經濟研究最新預測顯示,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經濟學家們預計,2025年全球實際GDP增長率將與去年持平,維持在3.2%,2026年則將降至2.9%。

債務飆升

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債務激增,將成為華盛頓會議期間的核心議題之一。國際金融研究所(IIF)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債務增加逾21萬億美元,總額創下近338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增幅與新冠疫情期間相當。

特朗普政府在本月晚些時候中期選舉前為支撐阿根廷經濟所做的努力,也將是會議的關鍵議題。今年4月,IMF曾同意向阿根廷提供更多貸款,但這一決定當時遭到了IMF內部的廣泛反對。目前,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仍在參與美國與阿根廷官員的近期會談。

事實證明,美國就業增長遠低於預期,企業招聘步伐放緩——美國製造業已連續四個月出現崗位流失。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六個月下滑,創下2019年以來最長萎縮周期。德國第二季度經濟萎縮幅度遠超初步預估,其依賴出口的汽車工廠正深陷困境。

世界貿易組織(WTO)10月7日表示,受特朗普關税政策滯后影響,預計明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將顯著放緩。這家總部位於日內瓦的機構預測,2026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僅將增長0.5%,遠低於今年的2.4%。

匯豐控股(HSBC)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諾伊曼表示:「全球經濟面臨的阻力正不斷加大。儘管人們傾向於認為美國關税不會對全球出口量造成影響,但前期提前備貨帶來的后續反噬似乎已不可避免。」

經濟2.png

目前最大的疑問之一是:物價上漲最終是否會拖累美國消費者支出,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影響。花旗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內森·希茨指出,儘管今年早些時候人們擔憂關税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但實際影響的規模更小、持續時間更短,「不過,另一波衝擊可能即將到來」。

希茨及其同事在近期一份報告中寫道:「關税的影響正日益顯現,這可能導致美國消費和進口需求進一步疲軟。」他們預測,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以下,2026年則將回升至2.5%。

歐睿盛資產管理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首席執行官Stephen Jen表示,根據以往進口價格衝擊的經驗,關税衝擊可能需要6至8個季度纔會影響消費,並將美國經濟增速推向接近零的水平。

他在近期一份報告中寫道:「關税衝擊已被分解為六次左右、每次2%的進口價格衝擊,而非一次性13%的‘海嘯式’衝擊。」

西雅圖阿克米食品銷售公司(Acme Food Sales Inc.)的負責人邁克·布倫迪奇也警告稱,關税衝擊尚未結束。該公司為美國主要零售連鎖店進口金槍魚罐頭、椰子水等各類食品。

到目前為止,布倫迪奇承擔了部分關税成本,也向消費者轉嫁了部分成本。但他警告,未來食品價格仍將上漲。他表示:「生活中確定的事情不多,但我可以保證,雜貨店貨架上的商品價格一定會上漲,這是不可避免的。」

科技行業的脆弱性

短期內另一個擔憂焦點是人工智能熱潮的消退。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上周三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當前科技股的估值正接近25年前互聯網熱潮時期的水平。」這一表述顯然暗指2000年破裂的互聯網泡沫。「若出現大幅回調,金融環境收緊可能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暴露各類風險隱患,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影響將尤為嚴重。」

牛津經濟研究院模擬的情景顯示,若美國科技行業增長放緩,將導致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瀕臨衰退,2026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基準預測的2.5%降至2%——實際影響甚至可能更大。

正因如此,經濟學家們目前除了關注關税相關的持續不確定性外,也越來越多地警惕科技行業的脆弱性。普華永道(PwC)美國區首席經濟學家亞歷克西斯·克勞表示,人工智能熱潮未必能成為長期經濟增長引擎。

她指出:「目前尚無法確定,這場投資熱潮能否轉化為生產力的持續提升,進而推動經濟顯著增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