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博物館熱,文博達人添了一把「火」

2025-10-12 05:41

(來源:新華日報)

「浪花姜」與共青團中央合作《神州可壯遊——揚州篇》。

「山禾」在南京市博物館探訪。

「你買酥梨」在山西寶峰寺后殿元構五方佛殿內。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本報記者 徐寧 於鋒

這個國慶中秋長假,我省各地博物館接待遊客760.3萬人次,文創銷售超4095萬元。在博物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你總能發現一些手持各種攝像器材,胸前彆着「小蜜蜂」的人面對文物侃侃而談,沒錯,這些人就是文博達人、文博博主,他們不僅深受粉絲喜愛,更是商家的合作伙伴和各地文旅部門的座上賓。

長假剛結束,「中博百大博主榜」出爐。博物館頭條等機構從微信視頻號、抖音、新浪微博、小紅書、B站五大主流互聯網平臺,根據「傳播力、創新力、影響力」三個維度,評選出2025年9月至10月初100位文博、藝術領域的優質博主,其中,來自江蘇的「山禾看山河」「浪花姜」「你買酥梨」等榜上常客再次上榜。

用新媒體打開「國家寶藏」

「想知道被譽為‘壯麗東南第一州’的淮安在歷史上有多繁華,就要先了解一下漕運與淮安的關係。」抖音賬號「山禾看山河」置頂的一條視頻《淮安中國漕運博物館》的播放量已超百萬。鏡頭前,「山禾看山河」主理人、文博達人「山禾」娓娓道來怎麼在這家博物館讀懂中國漕運史。

「一切都源自我對文物、對博物館的濃厚興趣。」做文博自媒體已整整10年的「山禾」,在大學學的是經濟學,畢業后,她一邊上班,一邊利用空閒時間去逛各地的博物館。「最開始,我主要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探館文章,這兩年全職做自媒體,作品都以視頻方式呈現。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寫文案、出鏡、拍攝、剪輯全部包辦,保持一周兩更的頻率。」在抖音、B站、小紅書等平臺,「山禾」已擁有50多萬粉絲。

29歲的「浪花姜」是資深文博愛好者,2023年從廣告公司編導轉行做文博類自媒體,如今在B站、抖音等擁有粉絲300萬左右。在B站落腳后,當年6月他推出第一期長視頻《這也許是B站最好的歷史區UP主推薦!》,把自己喜歡的歷史類博主推薦給大家。

懂粉絲需求更懂時代大勢

「10年前我開始做文博自媒體的時候,大部分博物館都很‘冷清’,甚至一些省級博物館都沒多少人去參觀。沒想到短短十年,‘文博熱’就席捲全國。」「山禾」目睹了文博場館從「冷」變「熱」的過程。在她看來,「文博熱」的出現,和年輕人的助推密不可分。年輕羣體中,渴望走進博物館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多,文博愛好者羣體日漸龐大。

「年輕人熟悉新媒體的呈現方式,博物館更需要新媒體博主引來年輕客流。」「山禾」坦言,這是文博博主日益受到歡迎的根本原因。「山禾」自己就是文博愛好者,很清楚受眾想看什麼。「每次拍攝前,我會做大量準備工作,進行全面探訪,思考這家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有哪些創意,重要藏品有什麼價值,怎樣用新媒體的方式進行年輕化呈現。」「山禾」説,她的視頻可能沒有太高的專業度,但一般都能GET到觀眾的興趣點,比如年輕人喜歡的博物館文創、網紅咖啡等。

「浪花姜」認為,之所以能將文博博主作為全職職業,是因為進入新時代,人民生活富足,對文化消費有了更高需求,特別是年輕人充滿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造就了「文博熱」。2017年開播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以及《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的熱播,更將這股潮流推上新高度。

「我的節目定位於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又不得其門而入的人。」「浪花姜」對其目標客羣有着清晰的認知,「大部分人對歷史、文物感興趣,但找不到深入淺出的解説,我要做的就是,把歷史、文物最有意思的一面告訴他們。」

21歲的網友田淳尹是「浪花姜」的粉絲,「他們雖然不如專家學者解説得全面、細緻,但語言往往很有趣。這就是文博達人存在的意義。」小田説。

讓更多文物走進普通人視野

小紅書文博UP主「你買酥梨」這次又入選了「中博百大博主榜」。最近,他發佈《山西|一周僅開放兩天,卻藏着頂級明代壁畫》,推薦了山西屯留寶峰寺,其內容以圖文為主。他説每次考察前他都要做大量功課,除了位置、交通方式這些基本信息外,還將建築的歷史、看點及其個人的審美展現出來。

「這就是我和專家不同的地方。專家解讀會更注重細節,而我則更注重個人審美,用圖片、文字吸引人們觀看那些平常不被關注的文物和小眾古建。」「你買酥梨」表示,因為一直發布這類內容,很多粉絲都按他的路線旅遊,在宣傳小眾古建的同時,也讓官方看到文物的現狀,促進當地對文物的保護,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

「山禾」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最近幾個月她介紹了鎮江的醋文化博物館、揚州杭集的牙刷博物館、鄭州的紡織工業博物館、福建平潭的殼丘頭遺址博物館,讓這些相對小眾的博物館走進公眾視野。

「‘文博熱’之下,小博物館也很‘拼’,千方百計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展體驗。」「山禾」以安徽和縣博物館舉例,在視頻中細細解析中小型博物館正確的「打開」方式。和縣出土過距今約30萬年的和縣猿人頭蓋骨化石,現藏於國家級博物館。這家小博物館用多媒體展陳手段解析化石的形狀、構造以及科學意義,讓觀眾深入瞭解和縣猿人的重要價值。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隨着「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文博達人、文博博主到博物館説歷史、講文物,有效彌補了博物館講解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希望博物館與達人、博主們「相互賦能」,為公眾提供更多個性化表達的專業知識講解服務,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更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