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債市多種敍事切換,「TACO」交易能否重現?

2025-10-12 20:03

(來源:品債論市)

核心觀點

◾9月機構行為模式:殺基金重倉債

伴隨行情演繹,9月各品種債券多數回調:1)利率債長端回調幅度大於短端,曲線走陡,長端利差走闊,5Y-3Y利差收窄。2)二永長端領跌,5-7Y品種信用利差迅速走闊。

而這些期限、品種基本上是基金偏好的重倉券。從現券交易情況看,除短融外,2024年以來基金偏好淨買入7-10Y利率債、20-30Y國債、1-5Y中票以及7-10Y二永品種。

與22年四季度的調整相比,均表現出二永領跌特徵,但本輪「殺基金重倉債」行情中短端跌幅不大,曲線走陡更為顯著。交易行為上,確實看到9月基金拋券集中在二永、10Y政金老券以及超長國債老券。目前進度上,基金賣出已出現加速,但整體仍有較大出清空間,在超長活躍券上仍然能看到基金的身影。

◾商品需求雖轉弱,通脹預期仍較強

若PPI傳導至核心CPI,根據歷史數據的彈性,明年3月核心CPI同比或為1.6%。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實際利率或為0.4%,將進一步突破當前的歷史最低值(0.8%)。若名義利率維持不變,則意味着未來半年實際利率下行69.4BP,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實際利率仍會下行44BP。再通脹的效果與2024年降息接近:2024年全年降息60BP,推動10Y利率中樞與實際利率均下行70.6BP。

出行、消費持續改善,疤痕效應持續修復,rbc商業周期恢復。文旅遊部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日8天,出遊人次同比+16.1%、國內旅遊花費+13.5%。日均出遊人次+1.6%,消費+1%。今年以來,每個節假日都在修復。按照年度數據看,2022年以來經濟周期已處於恢復階段。不知不覺中,旅遊人次和收入早已突破歷史最高。截止10月,2025年的旅遊人次(+10.4%)和收入(+3.1%)都已經超過了2019年水平。

◾四季度的債市看點:比價、機構行為與關税再交易

EVA比價視角:30Y較房貸比價優勢迴歸,10Y相對中性。如果回到銀行視角EVA測算來看:截至9月末30Y國債稅后EVA水平為2.15%,即便是考慮利息收入增值税的恢復,相較存量房貸利率的1.71%已經具有較高的比價優勢,二者利差走闊至2015年以來79%歷史分位數;但10Y國債品種相較一般貸款的EVA利差水平僅回升至24%歷史分位數水平,比價優勢較為中性。

即便基本面走勢偏弱,從實際利率的角度看,降息必要性或許並不高。核心CPI今年以來表現持續回升,截至8月當月同比增速上升至0.9%,若考慮到核心CPI和當前的國債利率,相比於去年的實際利率水平可能並不高,如果是基於其他角度的降息,未必對債券是利好。

目前IRS隱含降息預期表現較低。年初及4月關税事件落地兩個時間節點,隱含降息預期一度擴大至50BP,4月以來降息預期持續收窄,8月18日后指標表現轉正,近期出現下滑,但目前基本無隱含降息預期。

機構行為來看,目前市場風險偏好比較高,保險配債增速可能會弱於以往。保險以往四季度基於開門紅的角度或有提前配債需求,但今年負債端角度保費增速有限,資產端角度債券性價比低,今年二級市場上保險季節性配債高峰在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增量有限。

另一方面,銀行金市降低債券委外的敞口提前。基於年底銀行考覈需求、明年債基贖回費等原因,四季度銀行金市可能會提前進行基金贖回,不利於債市供需結構。

關税風波再起,這一輪有何不同?

覆盤今年4月3日,2406全天下行7.75BP, 4月7日早盤低開10bp到1.8%,隨后波動上行至1.8325%,兩日下行約16BP,而后4月8日低開在1.82%,但盤中一路上行到收盤1.855%,整體來説,三個交易日內基於關税的債券交易基本結束,而后整個4月回到了「垃圾時間」。

本周六銀行間開市成交筆數大幅度減少,30年活躍券2502開盤跳下4BP,盤中反彈又繼續下探收於2.08%,全天下行5.1bp,整體上來説幅度小於上一輪4月3日的波動。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權益市場對於風險偏好定價的具體印證;另外一方面,交易的機構畢竟偏少,也是波動小於上一輪的原因。

周一開盤A股的調整空間未必大,跟4月份相比A股的增量是:1)跟美股一樣的強勁的AI產業趨勢,國內算力+海外算力;2)更加熟悉taco的投資模式3)風險在於漲的多,靜態估值貴,大盤接近於4000點的關鍵心理點位。

總的來説,如果周一開盤,已經是關税反應的債市的第二個交易日,且幅度上本身會弱於4月,因此可能再操作的空間不大。

◾風險提示:1)貨幣政策超預期收緊;2)理財大規模回表引發市場波動;3)信用風險事件發生;4)統計口徑不準確;5)研報信息更新不及時

目 錄

1. 9月機構行為模式:殺基金重倉債

2. 商品需求雖轉弱,通脹預期仍較強

3. 四季度的債市看點:比價、機構行為與關税再交易

4. 風險提示

一、9月機構行為模式:殺基金重倉債

伴隨行情演繹,9月各品種債券多數回調:

1)利率債長端回調幅度大於短端,曲線走陡,長端利差走闊,5Y-3Y利差收窄。截至10月10日(下同),30Y國債收益率較8月末調整14.5BP,1Y國債收益率基本不變,同期30Y-10Y國債期限利差回至2019年以來45%歷史分位數,利差走闊至44BP左右。

2)二永長端領跌,5-7Y品種信用利差迅速走闊。10Y二級資本債(AAA-)和10Y永續債(AAA-)均較8月末回調34BP,尤其是8月下旬以來,5Y品種信用利差(與同期限國開債相比)歷史分位數從7%低位快速抬升至50%。

而這些期限、品種基本上是基金偏好的重倉券。從現券交易情況看,除短融外,2024年以來基金偏好淨買入7-10Y利率債、20-30Y國債、1-5Y中票以及7-10Y二永品種。

與22年四季度的調整相比,均表現出二永領跌特徵,但本輪「殺基金重倉債」行情中短端跌幅不大,曲線走陡更為顯著。尤其9月以來,關鍵期限二永債回調幅度較大,7Y、10Y二級債領跌30BP左右,3Y、5Y永續債調整幅度也在20BP左右;利率債調整中,超長期限品種調整幅度居前,9月以來10Y國開跌幅達16BP表現居前,30Y國債跌幅達11BP。

交易行為上,確實看到9月基金拋券集中在二永、10Y政金老券以及超長國債老券。9月基金累計淨賣出160億元現券,其中其他(含二永)淨賣出1015億元,主要賣出7-10Y和30Y以上,其次是淨賣出20-30Y國債老券552億元,但同時也在買入同期限國債新券。

目前進度上,基金賣出已出現加速,但整體仍有較大出清空間,在超長活躍券上仍然能看到基金的身影。9月基金累計賣出7Y以上其他(含二永)873億元,較8月的191億元明顯提升,20Y以上國債老券賣出規模也較8月增加;但節前最后一天25特6和25特2的換券行情中,依然看到了基金在30年國債活躍券上的積極參與,當日淨買入25特6現券11億元,淨賣出25特2現券19億元。

二、商品需求雖轉弱,通脹預期仍較強

商品在「供需敍事」和「反內卷」之間拉扯:「金九銀十」不及預期,節前補庫敍事結束,商品衝高回落至政治局會議后的最低點。上下游分化,下游「供需邏輯」主導、上游「反內卷」主導:螺紋鋼跌至7月初,焦煤維持9月初價格。通脹預期仍然較強:按照「反內卷」龍頭焦煤月差推算,9月30日定價2026的PPI同比為1.2%,3月PPI同比為,4月份PPI同比甚至超過2%。

若PPI傳導至核心CPI,根據歷史數據的彈性,明年3月核心CPI同比或為1.6%。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實際利率或為0.4%,將進一步突破當前的歷史最低值(0.8%)。若名義利率維持不變,則意味着未來半年實際利率下行69.4BP,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實際利率仍會下行44BP。再通脹的效果與2024年降息接近:2024年全年降息60BP,推動10Y利率中樞與實際利率均下行70.6BP。

 出行、消費持續改善:文旅遊部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日8天,出遊人次同比+16.1%、國內旅遊花費+13.5%。日均出遊人次+1.6%,消費+1%。今年以來,每個節假日都在修復。

疤痕效應持續修復,rbc商業周期恢復。按照年度數據看,2022年以來經濟周期已處於恢復階段。不知不覺中,旅遊人次和收入早已突破歷史最高。截止10月,2025年的旅遊人次(+10.4%)和收入(+3.1%)都已經超過了2019年水平。

三、四季度的債市看點:比價、機構行為與關税再交易

EVA比價視角:30Y較房貸比價優勢迴歸,10Y相對中性。如果回到銀行視角EVA測算來看:截至9月末30Y國債稅后EVA水平為2.15%,即便是考慮利息收入增值税的恢復,相較存量房貸利率的1.71%已經具有較高的比價優勢,二者利差走闊至2015年以來79%歷史分位數;但10Y國債品種相較一般貸款的EVA利差水平僅回升至24%歷史分位數水平,比價優勢較為中性。

基本面視角:經濟數據確有弱勢,傳統經濟的地產分項也難言樂觀。7-8月經濟數據表現較為平淡,投資端分項出現明顯下滑,前期表現亮眼的社零亦有回落。

伴隨設備更新支撐減弱和「反內卷」政策影響開始顯現,製造業當月同比增速轉負,基建投資也表現退坡,主要受公用事業拖累影響;以舊換新補貼前置發力,后發拉動乏力,補貼類商品增速回落,但服務消費形成支撐;

地產投資跌幅表現持續走闊,8月當月同比下滑至-19.46%,銷售端尚未築底回升,如果從這一邏輯出發可能會帶來降息預期。

但即便基本面走勢偏弱,從實際利率的角度看,降息必要性或許並不高。核心CPI今年以來表現持續回升,截至8月當月同比增速上升至0.9%,若考慮到核心CPI和當前的國債利率,相比於去年的實際利率水平可能並不高,如果是基於其他角度的降息,未必對債券是利好。

目前IRS隱含降息預期表現較低。用「IRS(FR007:1年)- FR007(20日MA)」衡量市場預期對降息的定價程度,年初及4月關税事件落地兩個時間節點,隱含降息預期一度擴大至50BP,4月以來降息預期持續收窄,8月18日后指標表現轉正,近期出現下滑,但目前基本無隱含降息預期。

機構行為來看,目前市場風險偏好比較高,保險配債增速可能會弱於以往。保險以往四季度基於開門紅的角度或有提前配債需求,但今年負債端角度保費增速有限,資產端角度債券性價比低,今年二級市場上保險季節性配債高峰在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增量有限。

另一方面,銀行金市降低債券委外的敞口提前。基於年底銀行考覈需求、明年債基贖回費等原因,四季度銀行金市可能會提前進行基金贖回,不利於債市供需結構。

關税風波再起,這一輪有何不同?

覆盤今年4月3日,2406全天下行7.75BP, 4月7日早盤低開10bp到1.8%,隨后波動上行至1.8325%,兩日下行約16BP,而后4月8日低開在1.82%,但盤中一路上行到收盤1.855,整體來説,三個交易日內基於關税的固收交易基本結束,而后整個4月回到了「垃圾時間」。

本周六國慶調休只有銀行間開市,成交筆數大幅度減少,30年活躍券2502開盤跳下4BP,盤中反彈又繼續下探收於2.08%,全天下行5.1bp,整體上來説幅度小於上一輪4月3日的波動。

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權益市場對於風險偏好定價的具體印證;另外一方面,交易的機構畢竟偏少,也是波動小於上一輪的原因。

本輪和上次的異同,我們認為可以覺得分美、中兩個層面觀察:

美方,納斯達克小幅低開1%左右,收盤后收跌3.56%,幅度弱於4月份。相比於4月份,美股投資人認為更看重股票的業績增長的確定性、AI本身左腳踩右腳的大額資本開支(但是同樣也關注因為其強預期帶來的短期泡沫)、以及接下來的美聯儲降息。並且市場已經非常熟悉了「TACO」策略,也就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本輪的跌幅更多的可能是前期漲幅較高泡沫的釋放,而非4月份不確定性的擔憂,一句話概括:市場恐慌,但沒有恐慌到想跑路。

周一開盤A股的調整空間未必大,跟4月份相比A股的增量是:1)跟美股一樣的強勁的AI產業趨勢,國內算力+海外算力;2)更加熟悉taco的投資模式;3)風險在於漲的多,靜態估值貴,大盤接近於4000點的關鍵心理點位。

總的來説,如果周一開盤,已經是關税反應的債市的第二個交易日了,且幅度上本身會弱於4月,因此可能再操作的空間不大。

1)貨幣政策超預期收緊;2)理財大規模回表引發市場波動;3)信用風險事件發生;4)統計口徑不準確;5)研報信息更新不及時

證券研究報告:債市多種敍事切換,「TACO」交易能否重現?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10月12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泰證券研究所

參與人員信息:

呂品 | SAC編號:S0740525060003 | 郵箱:lvpin@zts.com.cn 

嚴伶怡 | SAC編號:S0740525070001 | 郵箱:yanly@zts.com.cn 

遊勇 | SAC編號:S0740524070004 | 郵箱:youyong@zts.com.cn

蘇鴻婷 | 郵箱:suht@zts.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