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1 17:59
作者:樑子秋
-----------
國產氣穩步增產,多氣源保障供需格局穩定
——中國城市燃氣行業中期信用觀察
CCXI
」
要點
● 全球天然氣市場深度調整后逐漸走向平穩,2025年上半年供需整體弱平衡,國際天然氣價格波動增長;預計2025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將繼續保持弱平衡態勢,國際天然氣價格預期維持在相對低位,但地緣政治緊張、關税政策、極端氣候等不確定性因素猶存。
● 2025年上半年,國產氣維持穩步增產態勢,但產銷缺口明顯,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仍較高;受暖冬影響,天然氣消費量略有下降,需求端增長動力不足向進口環節傳導,導致LNG進口規模呈現回落態勢。隨着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儲氣設施有序建設,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但儲氣調峰能力不足仍是短板。2025年下半年,多氣源支撐下我國天然氣供應預計較為充足,天然氣需求或將環比小幅回升,供需格局趨於穩定。
● 2025年上半年,天然氣上中下游市場格局相對穩定,其中燃氣行業上游勘探生產資源集中於以「三桶油」為主的大型國有油氣公司,2025年以來主要定價方案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中游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的新格局正加速構建,同時2025年新政策將推進省內與跨省管輸價格機制有效銜接;下游城市燃氣企業仍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未來隨着政策推動居民氣價調整,購銷價差將有所改善。
● 2025年上半年,受下游用氣需求下降及接駁業務量下滑影響,城燃企業盈利能力承壓;行業整體債務規模小幅增長,槓桿水平保持穩健;上半年行業資本開支主要集中在大型燃氣企業,多數企業資本開支有所下降;較強的經營獲現能力對債務償還形成支撐,行業償債能力維持穩定。
主要關注因素
全球天然氣市場深度調整后逐漸走向平穩,2025年上半年供需整體弱平衡,國際天然氣價格波動增長;2025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將繼續保持弱平衡態勢,國際天然氣價格預期維持在相對低位,但地緣政治緊張、關税政策、極端氣候等不確定性因素猶存。
在經歷了2024年的強勁增長后,2025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需求表現爲「增速放緩、區域分化」的態勢。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低於2024年同期2.8%的增速。分區域來看,2025年上半年受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下降影響,歐洲燃氣發電量大幅增長,疊加當期儲氣量位於低位,共同推動歐洲市場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6.5%。北美市場受一季度寒冷天氣影響帶動其消費量增長。與歐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歐亞市場的疲軟表現,受暖冬等因素影響,中國及俄羅斯用氣需求同比下滑。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速將放緩至1.3%。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調整背景下,2025年以來全球天然氣供應能力穩步釋放,新增LNG產能集中投產推動供應增長動能增強,區域供應結構加速重構。2025年上半年全球LNG供應量同比增長4%,其中美國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 LNG設施貢獻了全球增量的三分之二,助力美國鞏固其LNG第一大出口國地位;卡塔爾緊隨其后,憑藉其北方氣田擴建項目的推進,正逐步強化其中東供應核心地位。俄烏衝突以來形成的供應格局持續深化,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呈現結構性調整,對歐盟管道氣因烏克蘭過境管線停運鋭減,LNG出口份額亦下滑。歐洲市場供應結構加速重塑,受上半年歐洲儲氣需求激增等因素影響,美國及卡塔爾等國家通過增量及長期協議進一步填補俄氣退出缺口。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25年全球LNG供應量同比增長5.5%。
2025年上半年,國際主要市場天然氣價格呈波動增長態勢,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氣候波動,疊加地緣政治等因素綜合影響,國際天然氣價格呈波動增長態勢,但價格仍處於相對低位。分季度看,一季度,歐洲及北美等地區供暖需求集中釋放,疊加地緣政治衝突導致過境管線停運,國際天然氣價格有所提高,但隨着新增LNG產能快速釋放,國際天然氣價格衝高后呈回落態勢。二季度,國際天然氣市場受到不斷出現的地緣政治衝突事件的影響,價格同比小幅增長。中誠信國際預計2025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將繼續保持弱平衡態勢,國際天然氣價格預期維持在相對低位,但地緣政治緊張、關税政策、極端氣候等不確定性因素猶存。
2025年上半年,國產氣維持穩步增產態勢,但產銷缺口明顯,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仍較高;受暖冬影響,天然氣消費量同比略有下降,需求端增長動力不足向進口環節傳導,導致LNG進口規模呈現回落態勢。隨着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儲氣設施有序建設,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但儲氣調峰能力不足仍是短板。2025年下半年,多氣源補充下我國天然氣供應預計較為充足,天然氣消費需求下半年或將環比小幅回升,供需格局趨於穩定。
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天然氣進口量與進口結構受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影響較大。2025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約39%,當期進口量824億立方米,同比下降8.3%,其中受中俄東線達產帶動管道氣進口量同比增長10.5%至416億立方米;LNG進口408億立方米,同比大幅下降,主要進口來源包括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俄羅斯、卡塔爾等國。國產氣源方面,我國天然氣探明率低,但近年來勘探開發持續發力,疊加海氣項目建成投產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天然氣產能。2025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1,3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0%,其中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氣源約佔四成。此外,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全面投產,「深海一號」大氣田最高日產能達1,50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迄今為止產量最大的海上氣田,標誌着我國邁出了以深水氣田羣建設實現深海油氣規模化開發的關鍵一步。據國家能源局預測,2025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預計增產超過百億立方米。穩步增產的國產氣源發揮着「壓艙石」作用,但現階段國內產量仍明顯低於消費量,需進口天然氣彌補供需缺口。
從需求端來看,2025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119億立方米,同比微降0.9%。主要受天氣及工業用氣需求下降影響,1~2月以及4月,天然氣消費量均呈負增長,5~6月消費量同比有所增長。分季度看,一季度為傳統供暖季,但2025年冬季氣温較正常年份偏高,抑制當期城市燃氣需求;二季度需求回暖不及預期,其中4月我國製造業PMI指標回落,陶瓷、玻璃等生產企業減產導致工業用氣需求下降;5~6月份,工業、LNG重卡用氣需求提振帶動消費量實現增長。據國家能源局預測,預計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4,300億~4,5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
此外,儲氣設施對保供穩價發揮着重要作用,能夠實現淡季低價儲存、旺季入市銷售,在保障國內供氣安全的同時,促進削峰填谷,平抑企業採購價格波動。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配套儲氣設施建設力度加大。2025年上半年,我國多個重大儲氣項目密集投產,其中國家管網廣西北海LNG接收站二期工程投運,新增2座20萬立方米儲罐,強化西南地區「南氣北上」保供通道;甘肅巨融LNG項目一期建成投產,日處理天然氣100萬立方米,填補西北地區百萬噸級調峰缺口;同期港華金壇鹽穴儲氣庫二期首批井場交付,新增工作氣量4,751萬立方米,使長三角調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我國儲氣調峰能力突破300億立方米,佔天然氣消費量比例提升至約6%,但仍顯著低於國際12%~15%的平均水平,目前儲氣調峰能力不足仍是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的短板。
2025年下半年,在供給端,預計國產氣持續增產、中俄東線進口氣按計劃全面達成、LNG進口量按國際氣價波動及國內供需形勢靈活調節,同時儲氣設施穩步建設進一步推動供應保障能力提升,多氣源補充下我國天然氣供應預計相對充足;在需求端,下半年天然氣消費環比小幅回升,供需格局趨於穩定。
2025年上半年,天然氣上中下游市場格局相對穩定,其中燃氣行業上游勘探生產資源集中於以「三桶油」為主的大型國有油氣公司,2025年以來主要定價方案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中游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的新格局正加速構建,同時2025年新政策將推進省內與跨省管輸價格機制有效銜接;下游城市燃氣企業仍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未來隨着政策推動居民氣價調整,購銷價差將有所改善。
2025年上半年天然氣行業上中下游格局相對穩定。上游行業格局方面,2025年上半年共掛牌出讓7個石油天然氣探礦權,競爭性出讓雖可一定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國有油氣公司仍佔據了油氣生產的絕對壟斷地位。價格方面,中石油作為「三桶油」代表,在國內的供氣量中佔比約六成,其價格機制的調整較大程度上反映了供氣價格走勢。管制氣價格方面,根據中石油2025年~2026年年度管道氣合同總體定價方案,變化主要體現在非採暖季(2025年4~10月)管制氣供應比例繼續下降5個百分點至60%,意味着非採暖季低價部分的比例降低。非管制氣方面,新方案主要將浮動量佔比從3%大幅提升至7%,該部分價格完全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CLD」價格聯動,整體看定價方案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中游行業格局方面,我國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的新格局正加速構建,省級管網與國家干線管網的互聯互通亦穩步推進。2025年以來,國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工程——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首段(四川安岳氣田上載點—重慶銅梁壓氣站段)於2025年8月份順利進氣投產,新增年輸氣能力30億立方米,為四川盆地天然氣外輸開闢新通道,推進川渝天然氣資源與「全國一張網」更好融合。價格方面,跨省天然氣管輸價格自2024年1月1日起執行「一區一價」運價率,2025年以來該價格體系平穩延續並深化實施。2025年以來,針對各省內管輸價格指導意見的發佈,預示着我國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從跨省統籌向省域深化延伸,或將進入「全域規範、省際協同」的新階段。2025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完善省內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省內各級天然氣管輸價格(不含企業內部自用管道)由省級發改委統一制定,推動定價模式由「一線一價」、「一企一價」向分區定價或全省統一價格過渡,採用「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覈定價格,並同步強化成本監審與3年周期調整機制。該意見落地將有效解決省內管輸價格碎片化現狀,通過規範定價推動管網資源整合、提升運行效率,降低下游用氣成本;同時可實現與跨省管輸價格機制的有效銜接,助力「全國一張網」加速成型,促進天然氣資源全國高效配置,推動行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下游行業格局方面,因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城燃企業仍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以區域型國有企業、跨區域集團企業為主,中小民營企業為輔,2025年以來市場格局仍維持相對穩定,但預計在新版《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政策紅利的驅動下,未來天然氣行業或將向規模化、規範化方向深度轉型。價格方面,自城市燃氣企業出現採購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的情況,各地政府相繼推動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加快落地,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漲幅明顯,非居民氣價基本能做到較好的聯動調整。截至2025年6月末,隨着順價機制深化,大部分城市已出臺並執行居民順價文件,覆蓋率約88%;全國36個大中城市民用天然氣(第一檔)平均價格保持穩定,總的來看居民氣價調整的滯后性仍存。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佈天然氣價格改革政策文件核心導向,並結合地方層面居民用氣價格調整的實踐進展,縮短居民用氣價格調整周期、提升價格聯動靈活性,已成為行業改革的核心政策着力點。隨着后續配套政策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增強居民氣價調整的時效性,城市燃氣企業面臨的氣價倒掛壓力有望得到緩解,其購銷價差的合理性亦將獲得更強機制保障。
2025年上半年,受下游用氣需求下降及接駁業務量下滑影響,城燃企業盈利能力承壓;行業整體債務規模小幅增長,槓桿水平保持穩健;上半年行業多數企業資本開支有所下降,資本開支主要集中在大型燃氣企業;較強的經營獲現能力對債務償還形成支撐,行業償債能力維持穩定。
燃氣行業上游仍集中在「三桶油」,均為巨型企業,與中下游燃氣運營企業不具有可比性,本文主要選取下游燃氣運營企業。考慮數據的可得性與可比性,本文選取的17家燃氣運營企業(詳見附件一)均為發債企業或上市企業。
受2025年暖冬、工業需求階段性偏弱等因素影響,2025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呈微降態勢,購銷價差基本維持穩定,同時受接駁業務量下滑的影響,城燃企業盈利能力承壓。從頭部企業看,2025年上半年,崑崙能源、華潤燃氣、新奧股份、港華智慧能源銷售氣量同比分別變動2.23%、-0.70%、1.90%、0.06%,其中崑崙能源受益於新增4個城燃項目,銷售氣量實現一定增長。購銷價差方面,2025年上半年,新奧股份零售氣購銷價差仍維持0.54元/方;港華智慧能源購銷價差上升至0.57元/方(同比+0.01元/方);華潤燃氣購銷價差上升至0.55元/方(同比+0.01元/方);崑崙能源因加氣站業務模式調整1,購銷價差進一步下降至0.44元/方(同比-0.01元/方),但受益於新增多個工業用户推升工業氣量(同比+8%),其真實價差仍維持韌性。
營業收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在銷售氣量及接駁業務量下降的多重影響下,17家樣本企業中有10家營業總收入同比下滑,但受益於崑崙能源、深圳燃氣及佛燃能源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實現較好增長,樣本企業合計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0.97%。其中崑崙能源主要系城燃項目擴張疊加新拓展工業用户帶動銷氣量提升所致;深圳燃氣及佛燃能源主要系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用氣需求增長,疊加能源相關業務拉動。淨利潤方面,17家樣本企業中12家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崑崙能源增收不增利,其淨利潤下滑主要系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影響,崑崙能源勘探生產業務大幅虧損所致;華潤燃氣淨利潤下滑幅度較大主要系核心業務需求萎縮疊加投資收益下滑所致。此外,大眾公用淨利潤逆行業增長主要系投資收益大幅回升。2025年上半年樣本企業合計淨利潤同比下降9.78%。2025年上半年,城燃企業購銷價差維持穩定,但受需求疲軟影響,燃氣銷售及接駁業務量下滑對城燃企業利潤持續產生負面影響,上述影響下,樣本企業毛利率均值微降。2025年上半年,樣本企業期間費用率均值同比變動不大,受利潤總額及營業總收入不同程度下降影響,樣本企業EBIT利潤率均值隨之小幅增長。
資本結構方面,2025年6月末,樣本企業整體資產、債務規模較年初變化不大,合計總資產較年初增長0.68%,合計總債務規模較年初增長1.48%。其中受業務拓展、投資和短期資金需求影響,深圳燃氣、港華智慧能源和佛燃能源總債務規模增長較多。同期末,總資本化比率均值為40.34%,較年初上升0.8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5.66%,較年初下降0.55個百分點。其中國新能源由於天然氣管網投資規模較大,槓桿水平較高,總資本化比率超過60%;藍天燃氣、重慶燃氣因總債務規模低、崑崙能源、華潤燃氣因資本雄厚,槓桿水平較低,總資本化比率在30%以下;多數樣本企業總資本化比率集中在30~50%之間,行業整體槓桿水平保持穩健。債務期限結構方面,樣本企業短期債務佔比均值為47.80%,較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短期債務佔比偏高。
現金流方面,2025年上半年,樣本企業仍保持着較強的經營獲現能力,收現比均值為1.02,樣本企業合計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同比亦有所增長。資本支出方面,近年來在市場劇烈波動背景下,多數城燃企業投資節奏有所放緩,2025年上半年樣本企業合計投資活動現金流同比下降1.04%,其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3.35%,主要系天然氣管網、儲氣設施、綜合能源項目投資,且投資主要集中在新奧股份、港華智慧能源、深圳燃氣、陝天然氣等大型燃氣企業。籌資活動方面,主要受新奧股份、國新能源加大債務償還力度影響,2025年上半年,樣本企業合計籌資活動現金流呈淨流出狀態。償債指標方面,2025年6月末,樣本企業合計貨幣資金保有量較年初小幅下降,同時短期債務有所增長,貨幣資金/短期債務中位數為0.65,較年初有所下降。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總債務中位數為0.10,償債指標較年初有所弱化,但較強的經營獲現能力對債務償還形成支撐,同時,城市燃氣企業融資渠道較為通暢,債務基本能夠實現到期接續,行業整體償債能力維持穩定。
結論
全球天然氣市場深度調整后逐漸走向平穩,2025年上半年供需整體弱平衡,國際天然氣價格小幅波動增長;受暖冬影響,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同比略有下降,需求端增長動力不足向進口環節傳導,LNG進口規模呈現回落態勢。受益於國產氣穩步增產及儲氣設施有序投產,多氣源補充下我國天然氣供應較為充足,下半年天然氣消費或將環比小幅回升,供需格局趨於穩定。2025年上半年天然氣上中下游市場格局相對穩定,其中2025年以來上游主要定價方案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中游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的新格局正加速構建,同時2025年新政策將推進省內與跨省管輸價格機制有效銜接;下游城市燃氣企業仍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未來隨着政策推動居民氣價調整,購銷價差將有所改善。受下游用氣需求下降及接駁業務量下滑影響,2025年上半年城燃企業盈利能力承壓;行業整體槓桿水平保持穩健,多數企業資本開支有所下降,行業償債能力維持穩定。
[1] 崑崙能源購銷價差下降主要系高價差的加氣站業務盈利模式從自營調整至租賃模式所致,2023年購銷價差同比-0.045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