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民企發展正當時」座談會上,22位上海民企當家人建言獻策,共話信心與動力

2025-10-12 12:12

(來源:上觀新聞)

圖片均蔣迪雯攝

圖片均蔣迪雯攝

圖片均蔣迪雯攝

從芯片的迭代到新葯的問世,從工廠的智能大腦到港口的無人駕駛卡車,在上海這片創新熱土上,無數民營企業的奮鬥身影,組成了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10月11日,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指導、解放日報社主辦的「新徵程 新作為:上海民企的信心與動力——‘民企發展正當時’座談會」舉行。22位登上解放日報「民企發展正當時」欄目的上海民營經濟領軍人物,與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代表、媒體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發展信心、創新路徑、政策支持、輿論環境等話題深入交流,共謀未來。

厚植發展沃土

一座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源於民營經濟的生命力。近年來,上海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一系列舉措密集落地。尤其是今年以來,從發佈營商環境8.0版、出臺《新時代新徵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到通過《上海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上海正以制度創新為民營經濟注入強大信心。

階躍星辰、之禾卡紛、夢餉科技、莉莉絲等一批創新企業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座談會上,這些企業的參會代表對上海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感受很深,表示良好的制度環境正持續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

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霄漢將民營企業定位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合夥人」。他表示,上海的民營企業肩負着參與全球競爭、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使命,要勇當改革尖兵、創新先鋒。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陳彥峰表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的難點堵點和痛點都會被聽到、看到、關注到。市發展改革委正謀劃營商環境9.0版行動方案,未來將進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讓民營企業與全市經濟發展更好同頻共振。

金融活水是民企成長的關鍵支撐。上海國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介紹,上海國投瞄準科技創新領域前沿投資,投早、投小、投硬、投重,管理基金規模增至2800億元,今年出資金額450億元。他強調,當前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黃金期,上海國投將保持戰略主動和敏捷,與企業「同在一起發展」。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嚴肅表示,通過「政會銀企」合作機制,該行與市工商聯及主要商會簽約授信3000億元,暢通融資渠道,並持續創新產品體系,破解融資難題,已提前超額完成2025年「民營企業信貸投放超1000億元」的全年目標。

得益於金融資源的精準匹配,上海超導、芯耀輝、智元機器人、御風未來等一批「硬科技」企業加速成長,在高温超導、半導體IP、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化落地,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生力軍。

上海超導董事長馬韜在發言時表示,公司成立以來,深切感受到上海政府部門對新材料、前沿技術企業的前瞻佈局與堅定支持。通過十余年技術攻堅,企業已實現核心裝備自主研製和關鍵原材料國產化,目前在高温超導帶材領域位居全球領先地位。

芯耀輝董事長曾克強提到,公司在國產高端半導體IP研發上的突破,離不開上海在集成電路產業的系統佈局和資本支持。目前,公司正全力衝刺科創板,目標直指「國產高端半導體IP第一股」。

穿越發展周期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上海民營企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創新活力。企業代表在會上深情講述了各自的發展經歷。

黑湖科技創始人周宇翔回顧了公司九年的創業歷程,坦言曾面臨「每個月淨虧損」的至暗時刻。面對困境,企業果斷提出「造血」目標,並將戰略重心轉向大語言模型與工業智能體研發。依託多年積累的工業數據,AI產品已能將過去需數小時的人工決策縮短至幾分鍾,並在2023年實現盈利,成為「用創新穿越周期」的典範。

在「出海」浪潮中,西井科技從上海「硅巷」,即長寧重點打造的科技創新集聚區,走向全球。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譚黎敏表示,面對海外嚴苛審查與地緣政治挑戰,西井全系智駕產品已通過國際嚴苛的安全認證,成為全球自動駕駛整車產品及AI智慧物流綜合解決方案的領軍者。「‘出海’不僅是業務拓展,更是對企業內功的全面錘鍊」。

上海鋼聯近兩年在大宗商品領域佈局三家公司,其中數據業務年營收約8億元,穩居國內大宗商品數據行業首位。創始人兼董事長朱軍紅表示,「這離不開上海作為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中心的優勢,更得益於這座城市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我們將加大數據科技投入,提升數據採集、加工與分析能力。」

博泰車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智能座艙領域總部紮根上海的民營企業,公司已於9月30日成功登陸港交所。「這份跨越性成長,是上海營商環境賦能民企的生動縮影。」展望「十五五」,博泰車聯將在強化創新、促進產業融合、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發力。

英雄電競聯合創始人、ACL(英雄亞冠)CEO王忻晹表示,公司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競賽事IP,助力上海建設「全球電競之都」。今年以來,公司與上海國有企業深度合作,賽事內容植入上海地標、美食與人文元素,推動電子競技與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

此外,一批上海民營企業從細分賽道起家,不斷邁向行業引領。在與會企業中,途虎養車以數字化升級汽車后市場,樹立新消費標杆;特贊科技構建「科技+創意」數字生態,服務全球品牌;頻準激光致力於高端光纖激光器研發與生產……多元業態蓬勃發展,彰顯上海民營經濟的活力與韌性。

匯聚一線聲音

展望「十五五」,民營企業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更是建言者與推動者。會上,與會企業家們圍繞政策落地、場景開放、人才保障等提出務實建議。

傲鯊智能合夥人張華坦言,作為成長型科技企業,面臨新技術市場準入難、應用推廣存在壁壘等問題。他建議上海進一步開放高端製造、應急消防等應用場景,為民企提供「首試首用」機會。同時,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深化產學研協同,並優化人才保障體系。

「民營企業是突破顛覆性技術的‘特種兵’。」康碼生物董事長郭敏在發言中呼籲,保障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破解融資難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新技術、新產品試點與優先審批,併爲高科技企業出海提供法律與政策支持。

海智在線合夥人、戰略發展總經理馬兆林從製造業數字化供應鏈的角度,建議建立政企協同機制,精準推送惠企政策,並在上海市「十五五」規劃中,將製造業數字化供應鏈網絡建設作為重點來推進。

稀宇科技副總裁嚴奕駿則建議,AI技術對千行百業具有提質增效作用,建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使用,以提升上海產業未來競爭力。

藍晶微生物合夥人耿強希望,上海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長周期、高投入的硬科創企業發展過程中,給予更多耐心資本和政策引導,助力技術真正落地、走向市場。

結合企業從上海走向全球的發展歷程,商米科技副總經理張金普建議,把加速推進數據驅動商業升級納入上海「十五五」規劃,「我們願意參與其中,為城市創新貢獻企業一份力量」。

近年來,解放日報持續推出「民企發展正當時」「走企業訪一線」等系列報道,挖掘「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故事與經驗,通過頭版聚焦、深度專題、融媒視頻等多種形式,為民企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同時,報社積極發揮黨報連接政企、鏈接資源的橋樑作用,為民企發展賦能。

會上,解放日報為參會企業家頒發「特約營商環境觀察員」聘書,希望建立媒體與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推動一線聲音直達政策制定層面,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與會企業家表示,有政策支持、金融活水、創新生態,企業發展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面向「十五五」,上海民營企業將繼續與城市同頻共振、雙向奔赴,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莉莉絲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財務官胡睿、博泰車聯高級副總裁王忠、階躍星辰副總裁李璟、之禾卡紛集團副總裁馬莉、上海夢餉科技副總裁劉圓、御風未來副總裁岳婷婷、途虎養車副總裁張箴慧、上海頻準激光副總經理硃紅超、特贊科技首席組織官王雨婷、智元機器人黨總支書記姚蓀等企業代表出席座談會。

原標題:《「民企發展正當時」座談會上,22位上海民企當家人建言獻策,共話信心與動力》

欄目主編:孟羣舒 題圖來源:蔣迪雯 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俱鶴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