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河南萬億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2025-10-11 08:00

如今,養豬規模居全球第一的河南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公司」)與興業銀行鄭州分行深度合作,不僅打通了上下游資金鍊,也使種養循環模式順利推進;作為國內化肥行業領軍企業,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連心公司」)深耕化工領域,華夏銀行13年來為其授信12億元賦能發展的同時成功上線「化肥經銷貸」助力下游轉型升級,民生銀行「訂貨快貸」項目助其120多户經銷商解決融資難問題;恆星科技遭遇行業低谷,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助力其穩步成······

目前,河南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培育新質生產力需求迫切。河南金融系統緊扣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持續提升融資可得性、普惠性與便利度,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赴河南,深入多家銀行及企業一線調研。

錨定省域發展全局

河南是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2024年生產總值躍升至6.36萬億元;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小麥產量佔全國1/4,生豬出欄量居全國首位;工業發展勢頭強勁,裝備製造、現代食品、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重點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2%,高新技術企業達1.3萬家。

創新驅動正成為河南企業發展的底色,而河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在持續增強。截至去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12316家,銀行業資產總額超14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38萬億元,同比增長6.88%,信貸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據悉,河南省定期召開銀企對接會、融資協調會,率先在全國建立並全面推廣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政銀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模式。同時,設立和運作省級政策性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科技信貸準備金、綠色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等,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獎補等方式,有效撬動銀行信貸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24年帶動相關領域貸款投放超千億元。

河南金融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超向記者介紹,為確保國家政策精準直達「最后一公里」,河南金融監管局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自機制建立以來,全省累計走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等經營主體730.76萬戶,銀行向推薦清單內的主體新發放貸款1.11萬億元,獲貸率超90%,平均利率低至3.63%。」

河南省銀行業協會開發建設並持續優化了「河南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平臺」,實現與「豫事辦」等政務平臺互聯互通,提升了企業融資的便利度,同時還常態化組織「銀保企對接集市」、專精特新企業專場路演、鄉村振興項目推介會等線上線下活動。2024年以來,協會層面直接組織的各類對接活動促成簽約金額超300億元。

為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河南各銀行強化對製造業的金融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長期深耕製造業,針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提前佈局分類支持、精準施策,截至2025年8月末製造業貸款佔比46.56%;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前8個月,製造業貸款較年初新增349.5億元、同比增幅122.5%;截至2025年上半年,光大銀行鄭州分行製造業貸款規模270.2億元,較年初增長29.1億元,增速12.1%。

科技金融方面,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依託科技創新再貸款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貸余額374.37億元;今年以來,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科技金融貸款新增296億元,同比增幅270%;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探索「貸款+外部直投」模式,截至目前,科技貸余額近900億元、較年初增250億元;興業銀行鄭州分行通過「商行+投行」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融智」全生命周期服務,6月末科技金融貸款余額227億元,較年初新增35億元;華夏銀行鄭州分行以投貸聯動等服務,累計超百億元支持了320余家科技企業;中原銀行持續支持科技型企業及科技相關產業,截至2025年8月末,中原銀行科技貸款余額654.1億元,較年初新增50.6億元。

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截至2025年8月末,綠色信貸余額81.08億元,支持綠色信貸固貸項目17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累計發放貸款76.5億元;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近1400億元、新增近200億元;興業銀行鄭州分行持續擦亮「綠色銀行」名片,將貸款利率與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碳排放量等掛鉤,引導企業控碳、減碳,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278億元、較年初增36億元;中原銀行持續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498.18億元,較年初增長87.05億元,增幅21.17%。

在對民營及小微企業的金額支持上,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截至今年8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76.67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0.03億元;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今年普惠貸新增368億元,民營企業貸款新增438.5億元,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推出了近400個區域特色融資產品,投放超600億元;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落實了「千企萬戶大走訪」,普惠貸突破1100億元、11萬戶;興業銀行鄭州分行截至8月末已累計為超過6400家企業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超130億元,其中為270多家小微企業提供了無還本續貸服務,並將無還本續貸政策的適用對象階段性擴大到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業務,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到政策紅利,同時運用房抵類個人經營貸臨期續貸政策,切實滿足小微企業續貸需求,減輕企業負擔。

賦能產業升級

牧原公司是一家大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種豬育種、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為一體的豬肉產業鏈,成員企業遍佈多個省份。

記者在該公司位於河南南陽的生豬養殖基地看到,這里已遍佈全鏈條的智能養豬「黑科技」:智能飼餵機器人按豬隻日齡、體重動態配餐,巡檢機器人24小時監測温濕度等10余項指標,配合恆温環控系······

興業銀行鄭州分行與牧原公司的合作始於2013年。該行工作人員回憶:「最初僅開展銀承業務,幫企業採購原糧、獸藥、疫苗等。隨着合作不斷深化,業務逐步拓展到貸款、供應鏈金融、債券承銷等多個領域。」

十余年間,雙方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牧原公司生豬出欄量從2013年的60多萬頭到如今出欄7000多萬頭,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也在不斷加大對牧原公司支持力度。

如今,牧原公司僅上下游合作企業就有一萬多家,年採購金額超千億元。牧原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滿足各階段生豬飼養需求,公司目前自主研發營養配方,需要向上遊糧食貿易企業購買豆粕、小麥、玉米等原料用於飼料生產,原料需求量較大。」為支持供應鏈發展,興業銀行鄭州分行根據牧原公司的購買需求,通過供應鏈金融為牧原公司上游糧食貿易企業提供了近2億元的資金支持。

為助力牧原產業鏈轉型升級,光大銀行鄭州分行通過自建的陽光供應鏈雲平臺,依託供應商採購交易等大數據,結合平臺協同與產品優化,為產業鏈各環節主體提供高效融資服務,更通過全線上化流程,大幅簡化了融資申請和審批環節。

種養循環是畜牧業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牧原公司推行「養殖-沼肥-綠色農業」種養循環模式,將養豬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同時搭建環境全指標監測體系,對場區周邊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作物持續追蹤監測,確保環境安全無隱患。

「這種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與興業銀行‘綠色銀行’定位高度契合。」興業銀行鄭州分行工作人員説,「依託我們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專項發放綠色貸款支持該模式落地。今年以來,已累計為牧原公司發放綠色貸款12億元。」

2019年,「超級豬周期」襲來,豬肉價格劇烈波動,不少養殖場扛不住壓力被迫清欄,能繁母豬損失慘重,整個行業出欄量鋭減。牧原公司融資部負責人張明毫回憶起當年的困境,仍有幾分感慨,「我們當時也受到一定影響,資金壓力比較大。」關鍵時刻,光大銀行鄭州分行及時伸出援手,將原本3億元的授信規模直接提升至10億元,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自2020年起,該行進一步加大對牧原集團的支持力度,為其全國範圍內的成員企業合計授信30億元,覆蓋全國9個省份的17户集團成員,持續為企業穩健發展注入動能。

化肥行業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支撐,心連心公司作為國內化肥領軍企業,已從縣營化肥廠成長為如今的中國製造業500強。

華夏銀行鄭州分行與心連心公司合作13年來,累計批覆授信淨額12億元,當前信貸余額4.4億元。為助其高質量發展,該行不僅幫其搭建司庫體系、接入銀企直聯繫統,建成對標世界一流的財務數智化平臺,還圍繞「產供銷一體化」,創新化肥行業經銷數貸通項目,依託大數據為服務商、種田大户提供精準融資。同時以綠色信貸支持節能改造、二氧化碳利用等低碳項目,並主動提供研發貸款,緩解其高效尿素等技術攻關的資金與風險壓力。

目前,心連心公司依託河南新鄉、新疆瑪納斯、江西九江三大生產基地,將優質高效化肥銷往全國,保障春耕秋種的化肥供應,但其1600余家一級經銷商覆蓋全國縣區,小而多、廣而散。「化肥銷售季節性強、採購資金集中,經銷商因財務不透明、抵押物不足面臨貸款難、額度低、利率高的問題。」民生銀行鄭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説。

2023年10月,民生銀行總行調研后,不到三個月便推出經銷商「訂貨快貸」項目方案,以數據增信提供線上信用貸款。2024年,民生銀行鄭州分行通過4場經銷商訂貨會觸達心連心公司的300余家經銷商。截至2025年8月末,該行已為超120户經銷商批覆超2億元低成本額度,覆蓋15個省份及地區,累計放款超3億元,解決其階段性融資需求。

支持新創企業

中原金太陽是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板塊核心子公司。走進中原金太陽位於鄭州的某光伏電站,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綿延成片。電站負責人對記者説:「中原金太陽的光伏電站總投資高達17億元,我們自營資金只夠30%,負債率一度飆到80%。再加上綠電補貼回款慢,現金流一直繃得很緊。」

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團隊多次蹲點電站覈算數據后,拿出了「產業基金+債轉股+業績對賭」方案,與工銀投資合作,聯合平煤神馬集團設立河南工融神馬股權投資私募基金,利用「債轉股」助力企業轉型破局,注入2億元增資轉股資金。中原金太陽執行董事石濤稱,「不僅替我們置換了存量高息債務,每年省了1000萬元財務成本,負債率也直接降了5個百分點。」同時,該私募基金獲得董事提名權,並設置了發電量對賭條款,倒逼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益優先。

同樣受光伏製造業供需失衡現象波及的還有恆星科技。該企業生產的金剛線產品是光伏晶硅切割中需要用到的重要材料,具有較高的附加值。該企業一名工作人員説,「光伏企業大面積虧損時,我們的金剛線價格跌了不少,訂單也縮得厲害。」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在多次調研行業后,選擇對企業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8年下來,恆星科技的資產規模、營收、出口額分別翻了1.9倍、2.46倍和2.57倍。

在地熱供暖領域,萬江新能源曾經的困境更具體。其地熱能利用供暖項目有較大的融資需求,中原銀行在市場落地案例稀缺的背景下,看到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創新了產品方案,運用碳減排政策性工具,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量身定製「科技貸+清潔能源項目貸」的融資方案,授信金額8800萬元,其中「清潔能源貸」8500萬元,期限15年,貸款利率僅3.6%。「每年能省近200萬融資成本,我們敢接着投地熱能開發項目了。」該企業副總裁尹永旺表示。

中科清能是國內液氫賽道的初創企業,成立僅3年。目前,氫能尚屬未來產業,還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因此,中科清能現階段的主營產品商業化能力較弱。為支持企業發展,2024年11月,中國銀行鄭州自貿區分行突破了傳統抵押限制,動態適配授信額度,為企業提供了1000萬元貸款支持,還為企業提供了賬户結算、企業網銀等綜合金融服務,破解了初創期科技企業「成長的煩惱」,推動其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守護金融安全線

要讓國家金融政策真正「沉下去」、見實效,河南金融監管局一邊用監管「指揮棒」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一邊搭起靠近企業「貼身監管調研」的監管調研、「重大異常風險會診」機制,把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走實。

河南金融監管局緊盯重點領域,督促銀行把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的信貸計劃單獨列出來,還給出內部轉移定價優惠,確保錢能足額到位。據馬超介紹,2024年河南省普惠小微貸款保持高速增長,民營企業貸款佔比更是首次超過40%,有貸款的企業户數一年就多了13萬戶。指導機構累計幫助近10萬戶中小企業辦理了1355億元無還本續貸,企業不用再為還舊貸、找新錢犯愁,資金周轉成本降了一大截。

同時,為守牢風險底線,河南金融監管局連續4年組織開展全省銀行業不良資產集中清收行動,2024年光清收處置規模就超120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不良貸款實現「量降率降」;河南農信社重組也取得重大突破,鄭州銀行的風險狀況有所緩解。再加上專項整治貸款集中度、股東股權、內控合規這些「老大難」,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掃清了障礙。

碰到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堵點,如破產程序中的金融債權保護、執行難、保證金扣劃等,河南省銀行業協會牽頭調研,形成高質量報告,再通過「府院聯動」推動政策層面予以解決。現在已推動河南省高院出臺專項文件,2024年幫會員單位拿回6.49億元預交的訴訟費。

光大銀行鄭州分行依託牧原公司開展產業上下游供應鏈金融服務,並未放松對整個產業鏈的全程監控和風險管理。「我們和養殖户、飼料商、屠宰廠都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這樣能準確把握整個產業鏈的風險,摸準各主體的信用狀況和融資需求,再為其量身定製合適的方案。」該行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也大幅促進了產業鏈良性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