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聚焦!海關總署強化進口再生紙漿管控,行業合規挑戰與紙價新動向

2025-10-11 09:09

10月9日,海關總署商品檢驗司組織召開進口再生紙漿工作座談會,玖龍紙業(02689.HK)、理文造紙(02314.HK)、山鷹國際(600567.SH)、景興紙業(002067.SZ)、榮成環保、建暉紙業等頭部造紙企業負責人,以及中國造紙協會、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代表與業內專家共同參會。同日,海關總署亦發佈公告,明確進口再生紙漿(商品編號47062000)的申報規範——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在報關時,需在報關單備註欄註明生產工藝,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干法」或「濕法」,該公告將於2025年10月10日正式實施。

此次座談會與公告的核心方向高度統一:海關總署進一步重申「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洋垃圾,禁止境外洋垃圾在我國傾倒、堆放、處置」的立場。這一監管動作的背后,是近年來進口再生紙漿領域亂象引發的監管關注,行業也圍繞再生紙漿的品質風險與監管漏洞展開了廣泛討論。

從監管背景來看,我國自2021年1月1日起已全面禁止各類固體廢物進口,相關法規明確規定:「將境外固體廢物輸入境內的,處50萬元至500萬元罰款,承運人與進口者承擔連帶責任。」但禁令落地后,國內造紙行業面臨了新的原料難題:國內廢紙經過多次回收,物理性能持續下滑,部分紙企不得不轉向海外尋找替代原料,「再生紙漿」由此成為重要選擇——不少企業選擇在海外將廢紙初步加工為再生紙漿后進口,玖龍紙業、山鷹國際、太陽紙業(002078.SZ)等行業龍頭均已佈局海外再生紙漿項目。

但在此過程中,「干法碎漿」工藝帶來的隱患逐漸顯現。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許鳳分析稱,正規再生紙漿生產需採用「濕法」工藝:在液態環境中完成除渣、篩選等淨化步驟,再經過濃縮、蒸汽熱分散、高温乾燥等環節,最終形成的漿板纖維含量可達91.5%以上(含水分8%),且高温環節能實現殺菌,完全符合衛生標準;而部分企業採用的「干法」工藝,僅將廢紙粉碎成碎片后直接打包進口,省去了幾乎所有淨化與殺菌流程,導致廢紙中原本含有的塑料碎片、膠黏物、微生物及鉛、鎘等重金屬無法有效分離,既存在環境風險,也給下游造紙產品的質量埋下隱患。

監管案例也印證了這一風險的真實性。2021年以來,全國已多次出現以「再生紙漿」名義進口固體廢物,最終被退運的情況;據青島海關官網9月28日消息,黃島海關近期查獲一批申報為「再生紙漿(塊狀)」的貨物,總量達746.78噸,經專業機構鑑定,該批貨物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目前已被海關暫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2023年11月27日《再生紙漿》(GB/T43393-2023)國家標準已正式發佈,其中對再生紙漿的術語定義、產品分類、技術要求(包括放射性污染、危險廢物、重金屬、灰分、粗渣率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旨在平衡「解決纖維原料短缺」與「防範洋垃圾入境」兩大需求,但該標準仍存在執行層面的缺口。參與標準制定的專家透露,此標準屬於推薦性技術標準,不具備強制性,企業可自主選擇是否參照執行;更關鍵的是,標準對進口再生紙漿可能存在的生物、細菌、病毒等跨境風險,缺乏針對性限制條款,難以完全覆蓋境外原料的特殊隱患。

當前市場最關注的問題在於,海關強化監管是否會影響國內紙價走勢。近期雙節后,國內造紙行業已出現漲價趨勢,中游紙包裝企業因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不得不同步提高瓦楞紙板、紙箱的價格,但截至目前,紙價上漲與再生紙漿整治之間的直接關聯尚未明確。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若未來干磨廢紙漿進口被嚴格阻斷,短期內可能會對造紙企業的原料供應造成一定衝擊,但從整體影響來看,「對相關企業股價的拉動作用較大,而推動紙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龍頭企業已通過佈局海外濕法再生紙漿項目,保障合規原料供應;另一方面,國內廢紙回收體系的完善,也在逐步緩解行業對進口原料的依賴。

海關總署此次推出的系列舉措,不僅是對「禁廢令」的進一步落地與強化,也為行業合規發展指明瞭清晰方向。未來,如何推動《再生紙漿》標準從「推薦性」向更具約束力的方向完善,如何針對進口再生紙漿補充生物安全等專項要求,將成為監管部門與行業共同探索的重點;而企業能否通過優化生產工藝、規範進口流程,規避「被判定為固廢」的風險,也將直接影響其在原料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來源:海關總署、第一財經、青島海關官網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