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戀人更長久的關係,是「職場發小」|后浪告解室

2025-10-12 09:30

職場發小,也叫初代同事,是指年輕人畢業后初入職場時,在同一家公司、同一批入職或者共事的同事。也許是因為年齡相仿、經歷相似,他們在職場上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在許多人心里,職場發小和學生時代的友誼一樣珍貴,是職場上永遠的白月光。

他們曾相互陪伴熬過最不知所措的階段,見證了彼此從「職場小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也曾共同經歷過無數次加班、無數個方案修改、甚至懷疑自我的艱難時刻;更能在混雜的職場里,放心把后背交給對方,在互相托舉中成長。

這次,「后浪研究所」發起了一項有關「職場發小」的徵集。他們和職場發小的故事,從塵封的記憶里的緩緩展開,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里,給我們帶來了最温暖的回憶。

 

 01 

我們是在2023年冬天認識,在秋招面試的候場房間里。一共4個候場室一百多人,她是倒數第二個去面試的,我是倒數第一個,她去面試的時候我還給她加油。沒想到第二年七月份報道的時候,我們再次見面一起入職。

 

她今年搬家到了我的隔壁棟,現在我們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飯,一起交流人生觀價值觀,一起討論工作職業規劃。七夕的時候,我們兩個女孩子一起打卡了家附近的螺螄粉,第二天一起經歷了水腫,她是我的不可替代的職場發小!

@冰城里的小太陽

工作1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1年

 02 

13年前剛畢業進入一家4A廣告公司,同隸屬在一個奇葩老闆組內。這個奇葩老闆喜歡偷人衞生巾,借5塊錢10塊錢不還。還喜歡去追各種公司鑽石王老五,自己不去追,要我和小姐妹去約王老五們出來吃飯,號稱她請客,實際讓我們掏錢。

 

因為這樣的老闆,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情比金堅。這位老闆的事蹟我們唸叨了十幾年,依然可以笑聲不斷。

@煤老闆

工作13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3 

我們是同一天入職的管培生,分到了不同品牌部。不巧的是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經歷一波動盪,幾乎沒有和我們交接工作的人,我們兩個一邊捱罵一邊摸索公司內部流程,很痛苦但是成長很快,是過命的交情了。

幸好我們不是一個部門,沒有所謂的內卷和勾心鬥角,一起度過了成長、迷茫的時期。雖然現在已經不在一家公司了,但是偶爾會見面。

@Kiyomi

工作4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年半

 04 

剛畢業進組對大家都不熟悉,連電腦都是自己自帶的,我的同桌,也是我的初代同事(稱她為77吧),看到我電腦上貼的韓團貼紙,開啟了我們的第一句話:「你喜歡他們嗎」。你懂那種感覺嗎?在陌生尷尬的環境里面,有個人跟你搭話,還是共同的話題,簡直就是神聖的光照到了初入職場的我身上。

慢慢的,她帶我熟悉公司業務和環境,我們成了無話不説的搭子。有過爭吵,有過和好,雖然現在不在同一家公司,但還是會經常約到彼此的城市一起吃飯聊天。

@Vera

工作4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年半

 05 

我和他,都是剛畢業入職500強企業做管培生,而且成爲了小組搭檔。日常性格迥異,工作想法也不同,但因為共同的目標又總能曲折的達成一致。起初相看兩厭,我不喜歡他工作中不懂變通和軸,他反感我工作中愛迟到又強勢。最后卻互相被對方認真做事,善意真誠,聰明細緻以及更多寶藏之處所吸引。 

然后從搭檔變成朋友,又從朋友變成戀人,目前是我的滿仔爸爸啦!再次感謝我們的魔幻緣分!

@OP醬!

工作8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年

 06 

2022年2月我開始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認識了我的職場發小——和我同期入職的小裴。他是售前,我是總助。剛入職公司人不多,強度很大,經常白天跑客户,晚上他寫方案,我做報價。我們共同度過了第一次寫方案、做標書、給客户介紹ppt、講解產品。

一年時間過去,我已經能獨立面對客户去拜訪談判,他也能獨立作為成熟的售前給我支持。從前什麼都不會的我們,也成爲了小大人,在兩年的時間里見證了彼此的成長。雖然我們現在分開一年多了,但是已經成爲了能一起旅遊的關係,是旅遊完不鬧掰的那種哦~

@耶耶

工作3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年

 

 01 

同一個科室、同一年作為博士引進單位,她是985,我是中科院。但我們倆都不是自恃其才的人,謙遜低調,共同進步。我們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位相鄰,關係融洽,有時候加班會一起去吃飯。轉眼三年過去,我們工作上是好搭檔,生活中也早已成為好朋友。

 

私下她會給我講家里的趣事,周末我們會約着一起帶娃去爬山、逛街;我上舞蹈課她把我兒子接去她家,爬山她走不動了我幫她抱娃,誰説職場沒有朋友?

@消失的月光

工作3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2 

畢業后第一份工作認識的小Y,比我大7歲,共事第一年和我同組,因為興趣愛好相似到一起玩耍。第二年小Y升職成了組長,迟到幫我打掩護,上班一起摸魚更囂張了。

后來疫情前公司倒閉,還一起仲裁。和小Y現在認識8年了,中間也是一起經歷了很多人生的小風小浪:投資被騙被告、長期失業、賣車還錢、生大病、一起減肥....現在每周至少在一起吃一次飯,雙方家人也都互相熟悉了。

@小R

工作10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年半

 03 

從八月三號入職到現在我們認識一個月,我的「發小」拯救了工作和我。我是一個可以i也可以e的人,但是e一下要緩一天,如果有人e了我就可以不e,空氣一安靜我就尷尬。而我的搭子她可以很自如地和單位哥哥姐姐們交流,一點不讓話掉地上,我跟她待在一塊完全不怕空氣突然安靜。

 

每天有人一起吃飯睡覺上廁所,連中午午休加班,她也會陪我,周末我們還會一起遛彎講八卦。真的是很神奇的相遇,特別是還遇到一個有教養,吃飯興趣點完全跟我一樣的人(誰能想到我倆吃冰粉都不要花生碎、葡萄乾、山楂)

不敢想象她走了我會怎麼辦,她説只在這個單位干五年來着,完蛋💔

@椰

工作1個月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1個月

 04 

和我的職場發小們前后腳來了同一個部門,雖然之前來自不同的公司或專業,但性格投契,工作時配合默契,下班后會定期聚餐或看他們踢球。年輕時身體好酒量好,發生過無數次喝酒斷片的趣事,甚至喝到過假酒哈哈哈。隨着年紀增長,眼見各位發量漸少酒量漸弱。

現在我的這幫職場發小5人無一例外全部升職了,20年間分散到各部門成為各業務線中堅力量。所以我總是驕傲地説自己旺朋友,但其實本質上當然是他們都能力強人品好,人以羣分。

@faner

工作25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20年

 

 01 

我在體制內工作,和同一批考進來的同事一起度過了迷茫期,一起焦頭爛額、一起加班、一起吐槽領導。相互扶持,互相幫忙,在這個格外講究級別、講究年齡、講究論資排輩的工作環境和氛圍里,只有我們是可以坦誠相處的朋友。

現在,我的職場發小們因為工作調動分在不同的單位,平時不常在一起,但演變成了周末特種兵搭子。我們一起打卡了環球影城和迪士尼,還一起看了好多演唱會和音樂節,我們的計劃是利用周末實現玩遍全國的目標。我永遠愛他們!!!

@凌丘Yeoung

工作6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5年

 02 

大學畢業后做審計工作讓我找到了「職場發小」,大家一起被罵,一起吐槽,一起加班熬大夜的日子,讓我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還記得同事想建個吐槽小羣起名為「偷偷聊聊」,這被經理看見豈不是赤裸裸的公開處刑,所以我們機智的改名為「學習小組」,美其名曰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雖然三年后大家各奔東西離開了審計崗位,四散各地,但是「學習小組」依然保持着一直「學習」的態度活躍着,希望可以活到老學到老。

@MOMOCL

工作10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3 

同一家報社,也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大家陸續轉正成記者,一起憋選題、捱罵,也一塊兒結伴掃街。每周五周會后的吃吃喝喝是最期待的事兒,有時也會瞞着編輯湊在一起連夜開車到附近城市,在海邊在草原過周末。

 

接着大家又陸續離開,甚至報社都沒了,但我們仍然每年一起過春節。

@piu

工作15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5年

 04 

我和兩個同事是校招進了同部門,都是同齡人,非常聊得來。某次甲方突然提了新的要求,老同事在忙其他,我們三個不知所措了一會兒就馬上確定了分工:A負責聯絡甲方和部門領導確認方向,我和B負責查找資料調整項目方案,再由A來整合+匯報+跟進,熬了一個通宵終於完成任務。

 后來雖然我們三個都各自離職,但是依然組了羣聊,時常聊天,偶爾有空了再組個線下局。我們互相之間都很尊重,聊的話題有不同觀點也會求同存異或者保留意見。而且,不管是一起加班還是一起吐槽,都有情緒上的同頻共振。也許互相提供情緒價值就是我們能一直相處的原因吧。

@今晚過后不再加班

工作3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半年

 05 

PanPan、Yu哥、Ping姐我們相識於一家報社,初入職場,雖收入微薄,但在快節奏的工作中卻充滿了干勁。我們不僅是工作上的好搭檔,也成了彼此的飯搭子和夜歸時的依靠。偶爾加班太晚,索性借宿一晚,第二天又精神滿滿地繼續奮鬥。后半夜下班,大雨滂沱,雨刷器開最大,都看不清路,Yu哥依然繞遠送Ping姐回家;一次臨複印我沒思路寫稿,Yu哥緊急支援……

雖然后來大家陸續離開了那家報社,卻因為價值觀的契合,始終沒有走散。這些年,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互相分享感悟,互相加油打氣,紓解人生不同的難題,相約帶娃出遊。這段歷經十余年的友誼,始終是我們心靈的一片自留地。

@「太陽出來喜洋洋囉」的董小姐

工作11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6 

最初在同一家公司的兄弟項目組共事,幾個朋友都租在一個小區,后來買房也跟他買在一棟樓。中間他離職創業,我也換房搬走了,相當於斷聯好多年。今年他開公司找我幫忙,雖然跨行跨界還是答應了,應該就是源自最初的那份信任。現在他是老闆,我是員工口中的二老闆😊

@蛟哥

工作20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5年

 07 

我們是同一天入職的實習生,因為愛好相同,性格互補,漸漸成爲了最好的朋友。離職后,我們也一直保持聯繫,關係也早已經超出原來的工作的範疇。我成為他的伴郎,他也是我的伴郎,我們9年如一日,是彼此最好的生活上支持。

在我離職的時候,我在告別郵件里提到了他,原文是用英文寫的(因為是外企),此處用中文翻譯:「我想對所有共事過的同事説聲謝謝,特別是對XX——我最好的朋友,在我在職的這期間,他分享了我所有的快樂,分擔了我所有的痛苦,知道我做的每一件傻*事兒。」

@Kiyomi

工作9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1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認識了初代同事Lulu。我知道她喜歡法語、熱愛藝術,對美術、音樂、設計都有着極高的敏感與領悟。她工作之余學法語、備考雅思,去法國遊玩,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了我沒有的動力與勇氣。今年是跟她認識的第十年,當我進入到非常明顯的35歲職場焦慮與危機的時刻,她告訴我,她要放棄奮鬥十多年的工作,裸辭去法國讀書。

 

當我敲下這段文字時,她會在幾天后踏上飛往巴黎的航班。雖然我們在生活里見面的次數並不多,但她是我最重要的初代職場白月光。她的努力、樂觀與堅定,讓迷茫於工作中的我知道,未來廣闊,海闊天空。

@餅呆

工作9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02 

剛畢業就進了現在的這家公司,當時的領導既不想花錢也不願意出力,硬是把視頻化探索的活兒安排給了我,但事實上我只是出於興趣學過兩個星期的剪輯……上手之后完全跟沒頭蒼蠅一樣,加上還有本職工作要完成,一整個大崩潰。

 

我的職場發小是我的小leader,雖然她也對視頻剪輯一竅不通,不過當時還好有她在我和領導中間斡旋,一方面給我爭取時間適應工作,另一方面幫我找合適的資源、協調客户需求,而且我有時候在公司剪輯到很晚,還好都有她陪着我。有時候崩潰了一邊哭一邊剪,她就幫我痛罵領導的安排和客户的需求,罵着罵着我就樂了,樂着樂着就剪完了。

@5點

工作6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6年

 03 

我的職場發小是一個很明媚漂亮的姑娘,我們是在我第二份工作,她第一份工作中相識的,她像小太陽一樣照亮了我的那段時光。

 

她入職沒多久,正好碰到了我登記在公司的生日日期,那天她神祕兮兮的説帶我出去吃公司附近特別好吃的旋轉小火鍋,然后突然拿出一個小蛋糕,祝我生日快樂。后來我也偷偷查了她登記在公司的生日,也在那天給她準備了小驚喜。從那以后,每年的這兩天就成了我們專屬紀念日,10年雷打不動,都會為彼此慶生。

@未名

工作12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1年

 04 

剛入職的時候她是我的同桌,領導安排她帶我。我是畢業后來到一個全新的城市找工作,一個人在他鄉沒依靠沒安全感,她無論從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帶我融入團體有了歸屬感。后來她升職做了我的小組長,我也努力工作成為團隊的中流砥柱,我們就這樣互相托舉成長。

接着她離職走了,換了個全新的行業,我還在原公司做了部門leader,這份工作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認識了彼此。如今我跟她傾訴工作的煩惱,她換了行業也會給我傳達更多外部的信息知識,如今我們對同事無法再有這種心態去交往了,也會懷念曾經的共事時光。

@小欣

工作7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半

 05 

這是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她是我的第一個同事。那天去公司報道,她一頭捲發、穿着一條碎花長裙坐在我的右邊,也不説話,我下意識以為這是一位職場前輩,過了幾天在新人培訓上才知道她就比我早來兩天。沒多久我就在工作中捅了婁子,非常慌張,她一本正經的給我支招,彷彿一個職場老人。

2022年夏天,她邀請我一起去看樂隊的演出,我第一次感受到livehouse如此美好。而后我們一起度過了很多個「周五晚」,我去她家玩switch、蹭飯,她被房東趕出來借住在我家,生日時特意到我家分享蛋糕,前不久還給我送來新鮮的嶺南荔枝。一批批的新人同事來了又走,我們倆竟然磕磕絆絆、相互攙扶着度過了三年時光。 

2023年2月,我的父親去世了,請假半個多月再回來工作時,看見發小同事在我工位上留了帶字的貼紙:世界還很年輕,一切都將發生,爲了你能到來。

@樂色隊長

工作3年 | 和我的職場發小共事3年

 

職場發小的含金量有多高?

有人形容「同事不能成為朋友,但初代同事例外」。畢竟,他們之間的友誼曾跨越部門、年齡、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在無數個加班的夜晚、崩潰的瞬間互相陪伴,成為彼此工作里最牽絆的朋友。

即便各自忙碌,少了聯繫,職場發小的情誼一直存在。

懷念職場發小,其實也是在懷念曾經那個努力拼搏的自己。他們見證過自己拼命工作的模樣,也分擔過各自的狼狽痛苦。但正因為他們的存在,在初入職場的那段無助日子里,知道自己從來不是孤軍奮戰。他們不僅是同事,更是生命里不可多得的朋友。

願我們都遇到屬於自己的職場發小,讓這份難得的友誼,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策劃:挖菜、木也

視覺:曲枚本文配圖由即夢AI參與生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后浪研究所」,作者:挖菜 木也 曲枚,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