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IPO業務還是「緊巴日子」,分羹79家上市公司,募資額與費率走低

2025-10-11 16:40

財聯社10月11日訊(記者高艷雲)券商IPO業務在經歷低迷期后,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但行業整體來看,無論是項目數還是募資額,再到承銷費率水平並無顯著回暖。

上市端,今年以來A股共有79家公司上市,融資744.41億元,同比增56.45%。券商獲取的保薦承銷費用共計38.42億元,同比增長18.4%。這一數據還是反映了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企業融資需求持續釋放。

年內IPO過審情況遠好於去年同期,58家公司過會,同比增61.11%。企業質量提升以及市場環境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動IPO市場的回暖。IPO終止數量的大幅下降也值得關注,年內終止IPO公司數共計93家,較去年同期減少76.46%,當然這不排除終止企業已大量出清的因素。

在IPO儲備項目方面,在審項目略低於去年同期,279家公司在審,僅同比少11家。

與此同時,港股IPO市場如何呢?前三季度共有66只新股登陸港交所,同比增長46.7%,這一數據與A股並未拉開距離,但有兩組數據卻比A股更具優勢:

一是募資總額大幅攀升,累計募集資金達1824億港元,同比增幅高達228%,繼續領跑全球各大交易所;

三是百億級大額項目頻現,年內已完成5起募資超百億港元的大型IPO,其中寧德時代以410.06億港元創下年內最大規模,紫金黃金國際以249.84億港元緊隨其后,恆瑞醫藥三花智控海天味業等優質企業也均完成超百億港元募資,募資額分別為113.74億港元、107.36億港元、105.71億港元。

79家上市,募資增近六成

易董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10日,IPO發行上市家數共計79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4.49%;募集資金總額744.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45%。這一差異背后,是年內多單大額IPO項目的推動。

29家券商獲得上述IPO項目的保薦承銷業務,保薦承銷費用合計爲38.42億元,同比增18.4%;平均承銷費率為5.16%,同比下滑1.66個百分點。

國泰海通保薦承銷IPO項目數量最多,為9單;其次是華泰聯合、中信證券,均為8單;中信建投有6單IPO項目完成上市,有4單IPO的券商是東興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國金證券,有3單的券商是中金公司招商證券、民生證券、東方證券

有2單IPO項目上市的券商是天風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浙商證券、平安證券、國投證券、東北證券

有1單的券商是華安證券中泰證券、申港證券、方正證券承銷保薦、中銀證券國信證券國元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信達證券

IPO上市實際募資總額較多的券商依次為華泰聯合(206.1億元)、中金公司(178.95億元)、國泰海通(111.18億元)、中信建投(95.49億元)、中信證券(64.9億元)、東興證券(25.15億元)、招商證券(18.72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18.44億元)、國聯民生(16.84億元)、天風證券(16.7億元)。相關涉及聯席保薦的數據,未做算術平均處理。

與香港IPO的募資額相比,A股單個IPO的募資額不佔優勢,截止目前,香港超過百億港元的IPO已有5單左右,而A股超百億人民幣的募資僅1單。

保薦承銷費用收入前十依次為國泰海通(5.01億元)、中信證券(4.86億元)、華泰聯合(4.43億元)、中信建投(3.78億元)、中金公司(2.48億元)、國聯民生(1.67億元)、東興證券(1.66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1.38億元)、東方證券(1.37億元)、招商證券(1.34億元)。

部分券商費率較低,低於上述行業均值的券商有3家,且均為頭部券商,分別是中金公司(1.39%)、華泰聯合(2.15%)、中信建投(3.96%)。

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募資規模較大的IPO項目但承銷費率低,因此拉低了整體水平。

華電新能為例,該項目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最大IPO項目,也是唯一發行規模超百億元的項目,其約182億元的發行規模遠超其他同期項目。而大項目的承銷費率通常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這對中金公司的整體費率產生了較大影響。

具體來看,若剔除華電新能項目,中金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IPO保薦承銷費率為6.7%,與中信證券基本持平;但計入該項目后,其前三季度的整體費率被顯著拉低。這也反映出券商在一些重量級IPO項目上的整體考量,券商往往更看重某一項目帶來的綜合業務機會。

58家過會,同比增六成

從審覈端來看,IPO過會情況明顯改善。

易董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10日,年內IPO過會公司數量共計5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1.11%;過會率95.08%,較去年增加2.1%。

國泰海通過會數量最多,有11單,其次是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均有6單,隨后是華泰聯合、招商證券,均有4單;中金公司有3單;此外,有2單的券商有6家,有1單的券商有11家。

僅1家企業被取消審議,即擬科創板上市企業節卡股份,公司保薦機構為國泰海通。8月7日,上交所公告顯示,鑑於節卡股份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覈查,按照相關規則和程序,決定取消本次審議會議。相關審覈問詢顯示,節卡股份被要求説明收入確認時點變更、放寬信用政策、應收賬款確認等具體情況。

3家暫緩審議的公司同樣是擬科創板上市企業,分別是由中信建投保薦的泰金新能、恆坤新材,以及中信證券保薦的優迅股份。

279家公司排隊,同比小幅減少

IPO在審數量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大,截至10月9日,共計279家公司在審,較去年同期減少11家;預計募資總額為3174.78億元。在審項目規模與去年基本持平,反映出IPO市場「儲備充足、供給穩定」的格局。

國泰海通的IPO在審排隊項目數量最多,有37單;中信證券以32單緊隨其后,其他可進前5的券商還包括中信建投(21單)、中金公司(19單)、華泰聯合(12單)。

有11單排隊的是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國投證券,有10單的券商是國金證券、廣發證券、國聯民生、東方證券,有9單的是東吳證券,有8單的是國信證券、開源證券,有6單的是中泰證券,有4單的是西部證券、浙商證券。

此外,有3單IPO排隊的券商7家,有2單的券商10家,有1單的券商7家。

中金公司的IPO排隊項目預計募資總額最多,為1155.07億元;其他IPO排隊預計募資額排名前十券商還包括中信證券(834.33億元)、國泰海通(361.96億元)、華泰聯合(162.96億元)、中信建投(148.76億元)、招商證券(111.11億元)、東方證券(86.91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81.19億元)、國金證券(78.26億元)、國聯民生(71.34億元)。

93家終止,減少近七成

年內IPO終止數量顯著減少,撤回數量同步減少。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來,終止IPO公司數共計93家,較去年同期減少76.46%;其中累計撤回案例92個,較去年同期減少298個,降幅達76.41%。

國泰海通主動撤回家次最多,為9.5家次;其次是中信證券、國投證券、國聯民生(民生證券),均有7家次,中信建投有6.5家次;此外,國信證券有5家次,有4家次的是中金公司、國金證券、東方證券,有3家次的是華泰聯合、東吳證券、開源證券,有2家次的是招商證券、東興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德邦證券、財通證券,有1.5家次的是西部證券、浙商證券。

有1家次撤回的券商有18家,分別為東北證券、華創證券、銀河證券、國元證券、東莞證券、財信證券、中銀證券、國新證券、五礦證券、長城證券、東海證券、長城國瑞、中天國富、聯儲證券、江海證券、長城證券、廣發證券以及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

有分析認為,IPO終止數量的大幅減少,與監管審覈趨嚴、企業自身準備更加充分有關,也反映出市場篩選機制正在不斷優化。

綜合來看,今年券商IPO業務的回暖,既受益於A股市場融資功能的持續發揮,也離不開券商在項目儲備、大額項目承接、執業質量把控上的優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