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0 月新車神仙打架預警!新舊勢力博弈、技術路線狂飆

2025-10-11 19: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10月的車市從來不缺焦點,工信部第400批新車申報目錄公示,將2025年末的競爭懸念提前引爆。

小鵬 P7+、G6 增程版「下餃子式」的產品攻勢,特斯拉 Model Y 長續航版帶着 800km 續航預期低調登場,銀河星耀7、新一代奧迪 A6L等重磅車型密集亮相,比亞迪一反常態只有一款新車。

用一句話總結第 400 批新車申報目錄:新舊勢力同台博弈,技術路線多點開花。

從申報信息來看,無論是新勢力的精準卡位,還是合資品牌的電動化反擊,每款新車都承載着車企的戰略野心。

新舊勢力同台博弈,技術路線多點開花

新勢力陣營中,小鵬的動作最為激進。

此次申報的P7+增程版與G6增程版,意味着小鵬正式完成了「純電 + 增程」雙線佈局。兩款車型均搭載1.5T 增程器,峰值功率達 110kW,配合磷酸鐵鋰電池組,電機功率分別達到 180kW 和 218kW。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細節設計上,P7+增程版特意擴大了前臉主動式通風口以優化散熱,尾部的 「POWER」「ULTRA」標識暗示其性能定位,而 G6 增程版則保留純電版設計語言,提供豐富外觀選裝件滿足個性化需求。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加上此前曝光的小鵬G7增程版、小鵬X9增程版,小鵬有4款增程車至少排隊上市,屆時將全面「增程化」。

特斯拉的亮相則延續了「精準補位」的風格。此次申報的 Model Y 長續航后輪驅動版,車尾 "Model Y +" 標識泄露了其身份,搭載 225kW 驅動電機與 LG 三元鋰電池組,整備質量僅 1891kg,較現款后輪驅動版輕 30kg。

參考 Model 3 長續航版 830km 的續航表現,這款新車 CLTC 續航預計將突破 800km,恰好填補了現款 Model Y 在 593km 與 750km 續航之間的市場空白,一定程度強化了其在 25-30 萬元純電 SUV 市場的統治力。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合資品牌的反擊同樣猛烈,其中奧迪 A6L 的轉型最具代表性。全新一代國產 A6L 基於 PPC 平臺打造,車長增至 5142mm,軸距突破 3066mm,半隱藏式門把手、燻黑格柵等設計徹底告別「官車」形象,轉向年輕化市場。

動力上搭載 200kW 的 2.0T 發動機,更有望配備華為乾崑智駕系統,試圖以「電動化 + 智能化」雙輪驅動重奪高端市場話語權。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大眾推出的與眾 07 則瞄準 20 萬級純電市場,4853mm 車長搭配 2826mm 軸距,單電機功率 170kW 且預留雙電機接口,顯然意在彌補與眾 06 的市場失利。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自主品牌的全面開花構成了另一道風景。吉利銀河星耀 7 作為插混轎車,車長 4958mm 軸距 2852mm,搭載雷神 AI 電混 2.0 技術,1.5L 插混系統最大功率 82kW,直接對標比亞迪秦 PLUS DM-i。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比亞迪與以往「下餃子」的情況略有不同,並沒有帶來全新車型,但新款元 PLUS 高功率版的申報同樣值得關注 —— 電機功率從 150kW 躍升至 230kW,最大馬力突破 300 匹,顯然是針對追求性能的年輕用户羣體進行的精準升級。

圖源:工信部

圖源:工信部

小鵬強勢破局、比亞迪戰略收縮

400 批目錄中最耐人尋味的現象,莫過於比亞迪與小鵬的戰略分野。

小鵬以兩款增程車型強勢破局,比亞迪卻一反常態,悄然進行戰略收縮,這種反差背后是兩家頭部車企對市場變化的不同判斷。

小鵬的「增程押注」,本質上是一場雙重保衞戰。此前憑藉一系列智駕車型穩住銷量基本盤后,小鵬亟需鞏固「實用主義」人羣。

此次推出的 P7+、G6 增程版,就是構建了「增程解決續航焦慮,智駕維持品牌壁壘」的組合拳。

圖源:小鵬

圖源:小鵬

智駕方面,10月9日小鵬汽車自動駕駛中心發佈內部信:李力耘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中心負責人,世界基座模型負責人劉先明接替該職位。劉先明的接任,暗示小鵬將強化智駕技術的底層研發能力,同時加強產品落地的協同性。

增程方面,憑藉小鵬早已在消費市場種下的「智駕心智」,增程車型勢必也會搭載高階智駕系統,這恰好擊中了家庭用户「長途無憂 + 城市輕松」的核心需求,這部分羣體正是增程市場的主力,也是理想、問界等品牌的基本盤。

從市場趨勢看,小鵬的押注恰逢其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此前預測,插電混動和增程兩條技術路線將成為新能源增量中的重要力量,2025年銷量將超800萬輛,同比增長60%,在新能源市場中的比重將接近50%。

圖源:小鵬

圖源:小鵬

儘管從近幾月的市場反饋來看,增程車型的熱度有所減退,但短期內增程依舊是普通消費者體驗新能源的最佳動力類型。

對比之下,比亞迪的戰略收縮是市場擠壓下的必然選擇。從市場公開數據來看,比亞迪插混車型市佔率有所下降,這背后是吉利銀河、零跑等品牌的集體圍剿。

在此背景下,比亞迪果斷取消宋 L GT 上市計劃,推迟部分新車型的發佈,集中資源打造 U8L、騰勢N8L、方程豹鈦7等戰略車型,這種「減兵增灶」的策略,意在破解此前車海戰術導致的資源分散難題。

圖源:電車通攝製

圖源:電車通攝製

但收縮不等於退縮。比亞迪在研發端的投入反而持續加碼,2025 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 309 億元,同比增長 53%,重點聚焦超級 E 平臺與下一代智駕系統。

海外市場更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匈牙利工廠年內投產將大幅提升歐洲市場滲透率,宋Plus等車型已經在不少國家霸榜。

兩者的戰略選擇折射出行業共識:新能源市場已從「規模擴張」進入「質量競爭」階段。小鵬以增程為矛、智駕為盾,試圖在 15-30 萬市場重建優勢;比亞迪則以收縮換空間,在技術研發與全球化中尋找新突破。

兩條路徑雖方向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購置税政策倒逼,市場格局生變

仔細翻看新車申報目錄,會發現一個明顯趨勢:不管是小鵬、比亞迪還是吉利,如今絕大多數插電混動和增程式車型的純電續航,都超過100km。

此前那種純電續航50km拉低起步價的「騷操作」基本已經成為歷史。

這種「集體超標」並非偶然。10月9日,工信部、財政部、税務總局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 2026—2027 年減免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

其中明確規定:從 2026 年開始,插混和增程車型必須擁有 100 公里或以上的純電續航,才能享受購置税減免(50%)。

這約等於宣佈,以后所有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都必須在100公里以上。

圖源:比亞迪

圖源:比亞迪

在這種情況下,車企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在2025年趁還能全額免税時,通過增加配置來吸引消費者抓緊購買;要麼等到2026年購置税減半時,可能要面臨因為實際價格上漲而需求下降的風險。

所以短期內,我們可以看到「配置升級戰」,即用更好的產品力來對衝未來可能的價格劣勢。

比如小鵬P7+增程版上線,定價肯定會略低於同款純電車型,而小鵬P7+純電版目前指導價是18.68萬至20.88萬元,且標配高階智駕,如增程版低於18.68萬,將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

再比如,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以800公里續航和27萬元的起售價,衝擊30萬級別的純電SUV。它們都在利用最后的政策紅利期,用「加量」來搶奪市場。

而在10~15萬元的主流市場,競爭焦點轉向成本控制。比亞迪、吉利等頭部品牌尚且可以憑藉規模效應來消化電池成本,維持價格穩定,但二三線品牌則面臨兩難,要麼壓縮利潤,要麼提升價格。

其次,技術路線也在重新平衡。增程式車型成為直接受益者:其平均純電續航普遍高於插混車型,基本達到200km以上,在「免税+無里程焦慮」的雙重優勢下,預計2026年增程車型的市場份額將有所提升。

圖源:電車通攝製

圖源:電車通攝製

不過,這都是小事,新政策對汽車行業最大的影響,是推動車企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購置税新政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遊戲規則的改變。續航不達標者將退出賽場,而留在場內的玩家,則必須在性能、智能、成本與體驗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對消費者來説,新政策將帶來更優質的產品選擇。當純電續航超過 100 公里的插混/增程車型密集上市,消費者的體驗也將會更好,至於購置税導致的價格上漲,只是暫時的,當大電池插混/增程成為主流,電池成本優化將會推動部分車型價格下降5%~8%。

汽車行業的競爭,正在迴歸本質,誰能在合理的價格內,提供更完整的電動體驗、更可靠的技術架構與更清晰的品牌價值,誰就能在下一階段的牌局中,握緊籌碼。這麼看來,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可不只有智能化,還要比拼可持續運營能力等綜合能力。

(封面圖源:工信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