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1 18:5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10月8日,機器人服務AI賦能技術企業雲跡正式啟動全球招股,預計10月16日登陸港股市場。作為2024年9月港交所18C特專科技章節改革(下調最低市值標準)后的首單上市項目,雲跡此次IPO採用定價發行方式,發行價定為95.60港元/股,募資規模介於6.6億至7.6億港元之間,對應市值約65.7億至66.7億港元。本次港股IPO的聯席保薦人為中信證券及建銀國際。
儘管頂着「18C改革后首單上市」的標籤,且上市進程表現亮眼——上市日與首次遞交招股書僅間隔209天,彎道超越希迪智駕、五一視界等企業,但在這層光環之下,公司暗藏的多重風險卻不容忽視,需引發投資者高度警惕。
無基石投資者暗藏破發隱患 后續關注錨定投資者參與情況
回顧18C政策出臺后的3單上市項目,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及越疆在上市時,均有基石投資者或錨定投資者為其「站臺」:越疆雖未設置基石投資者,仍有4家錨定投資者參與,其中2家更自願選擇限售6個月。這類投資者的參與,不僅能向市場傳遞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更能通過鎖定部分股份控制上市初期流通盤,有效緩解賣盤壓力。但云跡此次IPO卻未設置基石投資者,后續錨定投資者的參與情況仍需等待配發結果公告披露。若最終連錨定投資者都缺席,或將直接反映出市場機構對其基本面及長期發展前景的信心不足。參考2025年至今無基石投資者參與的港股IPO項目數據,上市首日破發比例已達57%,上市至今破發比例更高至71%(不含上市不滿一個月、未過綠鞋穩定期的項目),這一數據無疑為雲跡上市后的股價表現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5年前五月毛利率下滑虧損擴大 現金流壓力凸顯
在投資者結構引發的破發擔憂之外,雲跡的財務數據進一步揭示了其經營的脆弱性。從18C政策對「已商業化公司」的要求來看,雲跡雖勉強達標——2024年實現收入2.4億元人民幣,約合2.7億港元,略超「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收益至少2.5億港元」的門檻,但收入的穩定性與盈利前景卻充滿不確定性。2022-2024年間,公司收入分別為1.6億元、1.5億元、2.4億元,波動幅度明顯;2025年前五個月,儘管收入同比增長19%至0.9億元,但這樣的增速缺乏持續增長動力支撐,長期收入能否保持穩定仍需時間檢驗。更值得警惕的是,盈利端的惡化趨勢已十分清晰:2025年前五個月,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3.1個百分點至39.5%,同期虧損規模更是擴大41%至1.2億元,上市前夕的財務惡化信號,無疑會進一步削弱市場對其盈利預期的信心。
財務數據的承壓背后,還隱藏着雲跡更為嚴峻的資金鍊壓力,而這一壓力的根源,正是早期融資伴隨的嚴苛對賭條款。招股書顯示,2014-2021年間,雲跡累計完成8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2.02億元,吸引了騰訊、阿里巴巴、聯想創投、啟明創投等知名投資方,但這些融資背后的對賭條款,如今已轉化為沉重的負債負擔。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面臨的贖回負債高達19.25億元,而同期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7514萬元,負債規模是現金儲備的25倍以上,資金供需失衡問題極為突出。更嚴峻的是,2025年前五個月,公司淨虧損已達1.18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出高達5299萬元,已超2024年全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出規模。按照這樣的資金消耗速度,現有現金儲備將很快枯竭。儘管上市后可通過IPO募資補充資金,並解除贖回負債優化資產負債表,但公司若不能扭虧為盈,經營性現金流不能實現流入,公司仍持續面臨資金鍊緊張的問題,並對公司的經營穩定性構成直接衝擊。
2024年研發開支縮減 研發佔比縮小超50% 難支撐特專科技概念
資金鍊的緊張尚未緩解,作為18C框架下特專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也暴露出雲跡「科技屬性」的短板。對於特專科技企業而言,核心技術的迭代與研發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其市場地位,但云跡的研發投入表現卻難以匹配這一定位。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僅為5739萬元,佔收入比例降至23.4%,無論是絕對金額還是收入佔比,均較2023年(研發開支6944萬元,佔收入47.8%)出現大幅下滑;即便2025年前五個月研發投入佔比小幅回升至28.2%,這樣的水平仍難以支撐機器人視覺感知、複合多態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的持續升級,其「特專科技」屬性的含金量不免讓人產生質疑。
即便拋開研發與資金層面的問題,雲跡此次上市的估值與規模也難以體現市場對其的高度認可。公司此次上市市值約66億港元,較2021年末D輪融資投后估值41億元人民幣上浮近50%,並解釋稱估值提升源於2023年第一代複合多態機器人的推出及核心技術升級。但不容忽視的是,即便估值有所增長,雲跡在已上市的18C公司中仍處於「墊底」位置——其IPO募資規模(6.6-7.6億港元)與上市市值(65.7-66.7億港元),均為18C政策出臺后4單項目中最小,市場對其估值的認可度究竟如何,仍需長期經營業績來驗證。
整體來看,雲跡雖藉助18C改革紅利成為「改革后首單上市項目」,且通過IPO有望緩解部分資金壓力、優化資產負債表,但無基石投資者引發的破發風險、財務數據的持續承壓、資金鍊的緊張態勢、研發投入不足導致的科技屬性存疑,再加上估值與規模在18C公司中墊底的現狀,多重風險疊加已顯著削弱其投資價值。對於投資者而言,更需穿透「18C改革首單」的光環,深入審視公司長期經營能力與潛在風險,避免被短期標籤誤導,做出審慎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