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實資本:耕耘5年,做產業「向新者」

2025-10-11 10:00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

當前,生物醫藥行業已從前期的「瘋狂」逐步迴歸理性,整個賽道進入穩定增長期。當其他投資機構收縮戰線時,上實資本聚焦核心賽道,以敢投、真投的理念展現出不同的投資節奏,並將在生命健康、環境健康和未來產業等賽道繼續開拓。

數據顯示,2024年,上實資本管理基金在生命健康領域逆勢加碼,全年完成了13筆投資項目,合計投資金額11億元,其中早期項目就有9個,成為投資機構中少有的投資「不減反增」代表企業。

2020年成立至今,上實資本錨定生命健康賽道,成長為該領域覆蓋投資全階段的基金管理平臺。彼時,醫療健康投資雖受關注,但一級市場的機構要麼聚焦於早期項目,要麼配合企業淺涉成熟期項目,敢於深耕早期創新並打通「孵化-成長-併購」全鏈條的機構鳳毛麟角。

谷峰總裁表示,上實資本的選擇,既是國有資本投小投早、投強投長的需要,也契合長三角、上海「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定位,更是高度協同上實集團聚焦生命健康戰略的結果。

上實資本經過五年發展,目前累計管理基金規模已達310億元,投資東富龍、上海和黃、康華生物、微創醫療等細分賽道龍頭企業,走出一條「深耕產業」的差異化道路。

75%領投,錨定生命健康賽道的「國資樣本」

自國有資本在一級市場成為主力擔當之后,各地國資投資平臺就發展形成各自的鮮明特色。

深圳國資聚焦「20+8」產業集羣與尖端領域,覆蓋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空天技術等賽道,構建起「廣撒網+精聚焦」的篩選機制;合肥國資主打「以投帶引」、「鏈」式招商,圍繞新能源、顯示面板、半導體等領域,通過投資綁定產能落地,推動產業集羣發展;廣東國資則佈局戰略新興行業全鏈條,醫療健康僅為投資的分支之一。

上海作為金融中心、總部經濟聚集地、醫療產業主基地,其經濟鏈條的完備度、產業周期的覆蓋度、行業巨頭的集中度在國內首屈一指。「全中有專」、「穩中求進」似乎更加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質。

「我們一直在我們聚焦的領域深耕。」上實資本執行董事劉大偉如此説。「‘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是上實資本進行投資的準則、打造團隊的標準和長期追求的目標。」

過去五年,上實資本集中培育醫療健康賽道的「專注度」,打造全階段覆蓋、產融結合、專業研判和主動作為的投資能力。

就「專注度」而言,上實資本不追逐短期熱點,而是將生命健康作為核心戰略方向,從早期孵化到成熟期併購、再延展到上市基石投資,形成投資全流程覆蓋能力。這種體系化佈局,在國資基金管理平臺中極為少見。

就產融結合、專業研判而言,上實資本的醫療健康投資的投資組合中有75%的項目由上實資本領投。領投往往是投資機構核心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彰顯出其在行業認知、技術判斷、企業估值、行業地位等方面的判斷和把控能力。

高度專注生命健康賽道,領投的主動作為,圍繞長三角產融結合,疊加「全階段陪伴」的投資方式,上實資本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國有資本投資管理之路,顛覆了市場對國資機構「投資階段受限、較少領投」的刻板認知。

深耕產業,逆勢中撬動「價值增量」

回望這5年,上實資本投資團隊逐漸形成一個共識:當市場潮水落去時,反而更容易發現真正具備技術壁壘的好項目。

逆勢敢投,源於聚焦創新、精準判斷項目「產業價值」的投資能力。上實資本始終將企業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決策因素,特別是在創新葯、創新醫療器械診斷及創新業態等領域。

當前,醫療器械企業正面臨帶量採購常態化引發的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與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不少投資機構持謹慎態度不敢輕易出手。然而上實資本投資團隊基於深入的產業洞察力,堅定看好微創醫療的長期價值與發展潛力。微創醫療以心血管介入業務為基石,已成功將業務拓展至心律管理、骨科、神經介入、心臟瓣膜、手術機器人等十大醫療器械核心領域,微創醫療通過海外併購與內生發展雙輪驅動,高效推進國際化戰略,有效抵禦了國內集採帶來的單一市場風險,公司旗下子公司微創機器人打造的圖邁也已成為全球第一個獲批上市的遠程手術機器人。

在疫苗領域,2024年狂犬病疫苗賽道因「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等因素,部分機構擔心其行業盈利增長空間,但上實資本投資團隊調研后發現,康華生物「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安全性顯著優於傳統Vero細胞疫苗,且產品自2014年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3000萬劑,覆蓋全國31個省市,其產品標準被公認為狂犬病免疫預防的「金標準」。上實資本今年果斷出手,完成對康華生物的控股併購。

5年中上實資本以服務鏈主、打造鏈主的投資理念出手多個項目,包括東富龍、鎂信健康、微創醫療、樂普生物、術鋭、硅基仿生等。從財務回報上看,基金退出首年DPI也較為樂觀。

這些成績是上實資本「敢投」與「會投」的結合成果。通過投資,上實資本協助完善上海的醫藥產業鏈、建設長三角醫療生態,實現「企業成長+產業升級」雙贏,助力打造世界級的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全鏈賦能,做耐心資本、戰略資本

如何平衡短期盈利與長期價值,是投資領域的核心問題。面對這種博弈,上實資本以培養團隊「投研」能力為抓手,用「全鏈賦能」陪伴助力企業成長,成為生命健康領域「耐心資本、戰略資本」雙屬性平臺。

上實資本結合其投資全生命周期優勢重點打造的投研能力,不再是簡單的階段疊加,而是針對企業從孵化到成長再到成熟的不同核心痛點,提供「價值分析、專業定製、可落地、長周期」的全面支持,讓資本在投研能力支撐下,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陪跑者」。

在早期階段,醫療健康項目的「死亡谷」往往卡在「實驗室技術到產業化」的斷層,缺資金、缺臨牀資源、缺產業經驗是行業痛點,此時投資考驗的是價值發現,以及「願意等待技術成熟」的耐心。當企業進入成熟或者關鍵發展階段后,「渠道壁壘」往往成為發展天花板,此時需要的不只是資金注入,更是「能打通產業上下游」的戰略資源支撐。

作為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研發的企業,柏全生物的成長,正是上實資本早期賦能能力的生動體現。2022年初,基金領投公司天使輪融資並深度介入孵化,參與平臺驗證、專利佈局、管線規劃等工作,助力其自主研發的全球First-in-Class腫瘤免疫治療靶點CD3L1的轉化落地;今年6月柏全生物官宣超兩億元A輪融資,基金亦持續追加投資,助力其加速推進該靶點藥物的註冊臨牀試驗,有效突破早期項目「死亡谷」。

如果説早期項目考驗的是 「發現價值」 的耐心,那麼成熟期企業更需要 「放大價值」的戰略資源支撐,鎂信健康正是上實資本全周期陪伴成長,協同資源協助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作為國內創新醫療支付領域的頭部企業,鎂信健康初期已具備一定市場基礎,但面臨「人員結構優化」與「產業鏈資源整合」的雙重需求。上實資本不僅通過增資支持其業務擴張,更深度參與企業戰略規劃:一方面協助引入醫療行業資深高管完善管理團隊,補齊市場化運營能力短板;另一方面發揮自身產業鏈接優勢,為鎂信健康對接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打通「藥企—支付平臺—醫療機構」的合作鏈路。截至2024年底,鎂信健康的創新支付產品已累計與超過140家領先藥企建立合作,累計服務用户規模約160萬名,成功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化」的跨越。

一位從業20余年的私募股權人士認為,上實資本的投資實踐,顯示出其對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化特點的尊重。「衆所周知,生命健康投資具有典型的長周期特徵,平均周期長達8-10年,新葯研發、器械審批、市場培育更需要時間,這些均無法用‘短期財務指標’來衡量。」

上實資本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跳出「賺快錢」思路,紮根產業,保持戰略定力,做耐心資本、戰略資本。

向新而行,打造聚焦「雙核賽道」投資平臺

「五年基本能夠判斷基金管理人能否在市場上站住腳,」上述投資人説:「一旦實現了從0到1,不論從地域上還是投資賽道上,就有了更廣闊的拓展空間。但專業和專注依然是拓展的基石,這很考驗機構的進取心和大局觀。」

這一趨勢在9月26日舉辦的上實資本的投資人大會上得到驗證。會上,上實資本科技基金品牌正式發佈,同時各方簽署了上實環境科技基金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着上實資本拓展綠色科技賽道,構建起「生物醫藥、綠色科技」雙核驅動的基金矩陣。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基金品牌發佈並非從零開始,其前身是上實集團旗下成立於2014年的國際創投,深耕科技領域多年,這次擴容是上實集團聚焦「生命健康、環境健康」兩個主賽道,在投資領域的「補強」和「整合」。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銜接的「最后一公里」,上實資本正在香港設立一支滬港戰略產業基石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上海本地及與上海關聯的企業赴港上市。「尤其是符合香港聯交所18A、18C規則,達到香港科創板上市條件的公司,上實資本為其對接香港資本市場提供精準資本支持。」谷峰總裁透露。

谷峰總裁表示,上實資本起步於生物醫藥,但絕不止步於生物醫藥。上實資本將圍繞上實集團總體戰略,在生命健康、環境健康及未來產業領域開展投資與基金管理,建立SHC(生物醫藥基金)、STC(科技基金)雙核基金矩陣。

上實資本投資人大會上還簽署了Azzurra Capital合資合作、香港生物科技基金擴募及上海生物醫藥基金二期啟動等一系列戰略合作。這些都可以看出上實資本「立足上海、聯動香港、面向世界」的發展策略。上實資本正進一步向「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戰略目標邁進。

未來五年,上實資本在基金管理與項目退出方面精益運營,不斷優化人員配置、拓展渠道資源、強化對接能力,推動基金實現良好回報;在生態建設方面,聯合政、學、產、研、園區、企業家、科學家等生態圈夥伴,共建協同發展平臺;在戰略踐行方面,繼續秉承上實集團「科技+金融+產業」協同發展理念,在生物醫藥與綠色科技賽道持續深耕,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上海戰略,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跨越周期,向新而行。儘管這是一條艱難並漫長的道路,但相信在生物醫藥和綠色科技賽道,未來將能更多的看到上實資本的身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