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70后馮長軍升任東風總經理,為三大汽車央企中最年輕

2025-10-11 17:10

撰文/ 温  莎 

設計 / 土  豆

懸空了8個月的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公司)總經理終於有了人選。

2025年10月11日,東風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馮長軍正式升任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當天,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負責同志宣佈了這一決定。 

馮長軍,1978年5月出生,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大學畢業,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專業會計學碩士,擁有正高級會計師的職稱。今年47歲的他,成為三大汽車央企中最年輕的總經理。

這是三個月內,東風常委級別人事的第三次調整。

7月22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鋒升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2025年9月17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調任中國一重(維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

此次調整后,東風常委級別的管理層仍為7人編制,除了馮長軍外,楊青為董事長、黨委書記;劉艷紅為董事、黨委副書記;尤崢為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黃川為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常委;黃勇為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周鋒為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如今,經過了頻繁的人事調整后,東風開啟了背水一戰。一個在銷量與利潤雙重壓力下亟待破局的東風,正試圖通過優化最高指揮系統,為接下來的破繭配備最精鋭的領軍陣容。

三大央企最年輕總經理

馮長軍出身長安,進入東風體系不足6年。

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他一直供職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曾先后擔任財務與審計部預算處副處長、財務部預算處副處長等職務。

2007年,馮長軍調任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擔任財務副總監、審計部部長、副總經理;自2007年11月起,任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2010年,迴歸兵器裝備集團,升任財務部副主任,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2016年—2018年,歷任重慶汽車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長安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

2018年之后,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主任、長安汽車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0年6月,馮長軍進入東風,被任命為東風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這一任命使他成為當時東風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黨委常委,也同樣是三大汽車央企中最年輕的常委之一。

東風領導班子在2024年12月重新進行了下沉式分工,每位常委除了分管職能部門,還要具體深入各下屬公司的經營工作。

當時,馮長軍負責集團財務控制部、法務合規部、公司治理部,協助楊青分管審計工作,同時分管東風日產南方地區業務。

2025年1月,新增分管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日產合資)、南方事業及東風特種裝備事業部(東風越野車公司),強化軍品與合資業務協同。

2025年3月24日,東風公司2025年法治工作會暨合規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馮長軍以東風集團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的身份出席。

這是他新增的分管工作,主導法治建設與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此次會議的目的之一,就是「進一步推動公司法治建設與合規管理向縱深發展」。

縱觀馮長軍的職業生涯,他曾經主導構建東風首個「司庫管理中心」,整合全集團金融資源,降低融資成本15%,提升資金使用效率30%,被國資委列為司庫體系建設標杆。

在兵裝集團期間(2016—2020年),主導長安汽車金融重組,兩年內將不良貸款率壓降1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超監管要求2倍,打造央地合作金融扭虧範例。

兼任東風總法律顧問后,推動32家二級單位實現總法律顧問全覆蓋,主導修訂《東風公司合規管理辦法》,強化軍品研發與技術出口風險管控,助力集團獲評「中央企業法治工作先進單位」。

分管東風特裝(東風越野車)期間,他提出軍車研發需「緊跟智能化、無人化、體系化技術迭代」,推動猛士軍車技術民用化,並向湖北省交付174輛應急保障車輛,強化「軍技民用、民品參軍」雙向賦能。

從其背景中可以看出,馮長軍擁有「財務+法務」的管理能力,工作重點為財務風控、合規治理及內部審計,能夠從盈利視角出發,擅長整合資源、規範發展企業。

全力發展自主

「嵐圖是東風未來藍圖的典型代表。」8月25日,馮長軍在業績説明會上發言,表示東風汽車將堅定不移支持嵐圖汽車的高質量發展。

此前,8月22日晚,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公告稱,子公司嵐圖汽車將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股,東風集團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並宣佈「嵐圖介紹上市+東風集團股份私有化退市」的交易方案。

三天后,馮長軍出席溝通會,他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整個東風汽車將加快推動專業化整合,進一步明確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戰略定位和經營邊界,進一步完善「責權利」對等的治理結構,同時不斷完善跨業務板塊的戰略協同機制,充分釋放集團規模化運營的效能。

對於這次資本市場的操作,馮長軍當時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這是「小試牛刀」。他説:」相信嵐圖,相信東風!「

2025年,東風公司經歷了數月沸沸揚揚的長安與東風重組事件。6月5日,兩家央企雙雙發佈公告,宣告重組中止。 確認獨立發展后,東風集團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整合。

6月26日,東風汽車集團正式宣佈成立「奕派汽車科技公司」,奕派將成為一家覆蓋「商業、研發、製造、採購、銷售、售后」的全價值鏈科技公司,擁有獨立運營機制、完整開發能力與對外資源整合權限。

東風自主乘用車發展進入新階段,結束了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三大品牌此前在製造、營銷等環節的割裂狀態。

緊接着便是嵐圖與東風的騰籠換鳥。之后的9月17日,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襄陽控股及襄高投資簽訂投資協議,將通過出資方式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智能越野車輛的製造與銷售。

其中,東風集團股份此次出資的無形資產使用權包括車型平臺及智能駕駛專有技術資產的許可使用權,以及猛士系列的商標權。

這是東風集團在智能越野領域的戰略佈局進一步深化,新合資公司將使用猛士品牌標識,並與猛士科技共享渠道資源,形成 「兩個公司、一個品牌」 的運營模式。猛士科技繼續深耕高端硬派越野市場,而新公司則主攻城市輕越野領域。

至此,東風自主乘用車業務完成了其發展史上一次至關重要的戰略集結與格局重塑。

通過這一系列迅捷而清晰的「組合拳」,東風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告別外部重組選項后,集團已下定決心將未來的發展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舉全集團之力,破釜沉舟地大力發展自主事業。

「背水一戰」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年來,東風公司受制於行業轉型陣痛和「內卷式」競爭壓力,銷量已連續下滑多年。

從2016年427萬輛的巔峰萎縮至2024年的248萬輛,減少近180萬輛。2025年上半年,終端銷量為111.6萬輛,同比降幅10.8%,市場份額也從約14%降至7%。其中,以乘用車為上市主體的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銷售汽車約82.39萬輛,同比下降14.7%。 

與此同時,2022年起,東風集團股份淨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從102億元鋭減至2024年的5800萬元,2023年甚至虧損38.9億元。2025年上半年,它依然處於「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營收545.3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的511.5億元實現微增,但淨利潤僅5500萬元,同比下滑92%。

9月29日,東風汽車「十五五」規劃集中研討會在總部召開,系統謀劃公司「十五五」總體目標、核心任務與實施路徑,凝聚戰略共識。

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強調,「十五五」期間行業淘汰賽將更為激烈,務必拿出勇爭第一的勇氣,砥礪東風人的志氣,背水一戰、向新躍遷,闖出一片天地,重塑東風輝煌,決不辜負黨中央和全體員工的期待。

不久前的泰達論壇高端智庫閉門會上,馮長軍指出,汽車正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加速演進為具備「類人感知、決策與交互能力」的具身智能體。

他透露,東風汽車正在積極推進「一核雙基雙元」智能化戰略,以太極大模型為智能引擎,以天元電子電氣架構和天元OS操作系統為智能化根技術,以天元智駕和天元座艙為用户營造高度個性化的智慧「第三生活空間」,構建起覆蓋研發、製造、服務全鏈路的智能體系,不斷加強東風汽車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探索與創新。

東風正面臨外部轉型和內部盈利的雙重考驗,在這場絕地反擊中,集團將扮演「中央指揮部」的角色。如今,左手嵐圖,右手猛士,自主品牌也完成整合,馮長軍將領導的不僅是一場財務上的「止血自救」,更是一場關乎東風未來生存發展的戰略性突圍。

這,也許是東風選擇馮長軍的原因。

他長期在大型國有骨干企業及汽車產業相關領域擔任財務管理及經營管理要職,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具備跨行業財務管理、金融業務運營和大型企業集團管控的複合型能力。

2020年任職於東風后,馮長軍在公司治理、財務管理、資本運營、風險防控及深化改革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並主導了東風旗下嵐圖汽車的港股上市工作,為東風其他業務板塊資本化運作樹立了標杆。

在東風公司亟需翻身的當下,馮長軍正是那位能夠確保集團在激烈轉型戰中「后方穩固、資源充足、行軍規範」的關鍵人物。

點擊閲讀原文報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