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但斌為何選擇對科技股狂熱押注?

2025-10-11 17:06

  來源:翠鳥資本

  |翠鳥資本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但斌再次站上熱搜。

  這位私募大佬身份已悄然變化:東方港灣「投資人變更」了,但斌的身份信息由「中國」變為「中國香港」。

  這個消息曝出后,很快成為各大媒介「報道」的動態。

  為何?想必與但斌的「火」有關,他與人工智能投資緊密相連。而但斌的最愛英偉達周五跌4.89%,其市值一夜蒸發2287億美元(約16318億元人民幣)。

  但斌是中國私募「出海」的典型案例,諸多操作細節值得咀嚼。

  與科技巨頭「共舞」

  但斌作為在內地市場常以價值投資理念示人的私募大佬,然而,其海外離岸賬户在近兩年來的美股持倉,卻呈現出一幅與傳統價值投資原則大相徑庭的圖景。

  限於信息有限,我們無法得知但斌海外賬户的資金來源,究竟是其個人資金還是與海外客户資金混雜在一起,抑或是其他形式,不得而知。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但斌的離岸組合一個最顯著的特徵是對美國科技股近乎孤注一擲的押注,並大膽使用了高風險的槓桿工具。

  梳理美國證監會的披露資料不難發現,其頭號重倉股英偉達獨佔約兩億美元市值,緊隨其后的谷歌與Meta,進一步強化其全部籌碼壓向科技巨頭的戰略傾向。

  而美股三大股指周五集體下挫,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均創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大型科技股普跌,其中英偉達跌4.89%,其市值一夜蒸發2287億美元(約16318億元人民幣)。

  更具風險色彩的並非這些個股本身,而是其投資組合中赫然在列的三倍做多FANG+指數ETF與三倍做多納指ETF

  所謂槓桿,本質上是向市場借錢下注,旨在放大收益。例如,一隻三倍做多ETF試圖在標的指數每日上漲1%時實現約3%的漲幅。這種工具在單邊上漲的牛市中是指數級財富增長的加速器,但在波動或下跌市中,其因結構導致的損耗和虧損放大效應。

  當然,這都是美國資本市場設計的「產品」——專門服務於願意進行「加碼」操作的高風險投資人。

  但斌的佈局,等於在直接重倉持有科技股的同時,又通過槓桿產品再次加倍下注於整個科技板塊的走向,其激進程度可見一斑。

  暗示市場「低估」

  截至目前,但斌截止於2025年三季度末的美股持倉,還沒有到正式披露的時點,但其向客户發佈的投資觀點,暗示着一種繼續進攻的信號。

  今年9月初,東方港灣向高淨值客户發佈的投資觀點中,全篇圍繞人工智能,再次顯示了對這個大趨勢的高度看好。

  其中提及,「當前的AI應用仍侷限在傳統軟件的架構之內……最后每個垂直應用領域可能都會出現投資機會,底座模型無法壟斷AI應用……投資人需要去分辨並選擇那些最大市場空間的任務,或是協同效應運營着多個任務應用的平臺型企業……足以説明當前AI應用對算力需求的飢渴程度,和算力供給的供不應求

  這些表述清晰地表明,但斌對科技股的狂熱押注在加碼推進,他不僅要繼續與國際資本共同追逐這場AI泡沫的盛宴,更試圖以更激進的姿態,在人工智能概念全面滲透各行業前,搶佔那些被過度炒作的「戰略賽道」。

  這種與全球熱錢共舞的姿態反映出,但斌已選擇更深地捲入這場遊戲。

  全球化配置難道只是買美股?

  但斌在美股市場的操作模式,折射出部分中國資本出海時的一種思路:將華爾街簡單理解為放大收益的市場,卻忽略了全球化配置的真正意義。

  這位曾以長期持有茅臺聞名市場的投資人,如今將幾乎全部籌碼壓在美股科技板塊與槓桿工具上,本質上是否成為對價值投資的背離?

  當他在A股市場倡導穿越周期時,卻在美股市場追逐最熱門的科技概念;當他曾在中國消費股上展現耐心時,卻對美股科技股進行短線槓桿操作。這提醒我們:中國投資人進入全球市場,首先要跨越的是自身的認知侷限。

  美股市場的魅力遠不止於科技股,其擁有眾多穿越經濟周期的優質資產——從消費品牌到醫療健康,從工業製造到金融保險,這些看似傳統的領域同樣孕育着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偉大企業。

  流動性盛宴終將結束,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否在全球範圍內構建真正穩健、多元的投資組合。

責任編輯:何俊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