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1 17:31
財聯社10月11日訊(記者 陳俊蘭)港股IPO市場正不斷以新面目示人,認購倍數更是不斷刷新認知。
10月10日,金葉國際集團以超過1.15萬倍的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成為港股史上首隻「萬倍認購股」,將打新熱情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為今年首支登陸香港創業板(GEM)的公司,金葉國際的募資規模極為迷你,這為造就驚人的認購倍數提供了條件。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2.15港元,較0.5港元的發行價飆漲330%,成交額達1.3億港元,顯示出強大的市場關注度。
金葉國際僅是年內港股IPO火爆現象的冰山一角。一個更為深刻的趨勢是,截至目前,年內超千倍認購的新股已多達18只。與此同時,新股首日破發率驟降至23.18%,創下近九年新低。
賺錢效應的強勢迴歸,並非無源之水。中信證券研究分析指出,其背后是制度、資金與產業的三重堅實支撐,港交所持續的制度優化吸引了更多企業;充裕的市場流動性為打新提供了彈藥;而新經濟公司比重的增加,則重塑了市場的產業邏輯。
在這一派火熱景象之下,作為港股IPO「定盤星」的基石投資者,其佈局邏輯的演變同樣揭示了市場深層的理性選擇。縱觀今年市場,一個鮮明的特徵是資金正愈發向優質龍頭企業集中。龍頭企業憑藉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穩健的成長前景,更能吸引長期、大型的基石投資,這不僅為IPO成功發行保駕護航,也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的賺錢效應,形成了正向循環。
「萬倍」認購時代
2025年對港股而言,變化無疑是巨大的。隨着港股IPO募資總額領先全球,港股打新熱情也重新歸來。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年內登錄港交所的69只新股中,除了宜賓銀行外,均被超額認購。46只公開認購超百倍超100倍,18只超1000倍,5只突破5000倍。而金葉國際的1.15萬倍認購將市場熱度推向頂峰,不僅打破歷史紀錄,成為港股歷史上的「超購王」。
作為2025年首隻登陸港股GEM的新股,金葉國際的爆發並非偶然。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是香港本土老牌機電工程承建商,年營收僅1億多港元,年度盈利千萬港元級別,本次IPO募資總額僅5000萬港元,扣除上市開支后淨額僅3130萬港元,堪稱「袖珍IPO」。更關鍵的是,公開發售份額僅佔10%,對應散户可認購金額僅500萬港元,一手中籤率僅為0.5%,稀缺性與市場打新熱情形成強烈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萬倍認購是在監管去槓桿后的健康增長。回顧2024年,券商提供的高倍融資便利使得投資者能夠「以小搏大」,從而推高了新股認購倍數。而在2025年3月香港證監會終結「百倍槓桿打新」后,超購不再依賴資金撬動,而是源於產業價值認可與資金自然流入。對比2024年全年僅5只新股超千倍認購、佔比7%的表現,2025年內的比例已升至26%,市場結構顯著優化。
賺錢效應背后有三重支撐
打新收益成為市場熱情的催化劑。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市69只新股,僅16只破發,破發率降至23.18%,首日上漲數為46只,首日上漲概率為66.67%,首日平均漲幅為37.63%。其中,上市首日漲跌幅最高的今日上市金葉國際集團,上市首日的漲幅為330%。
並且部分新股在上市之后,持續走高的氛圍不減。截至10月10日收盤,年內上市的新股中,區間漲幅最高的三隻港股分別為藥捷安康-B,漲幅為408.51%、派格生物醫藥-B,漲幅為350.26%以及江蘇宏信,漲幅為176%。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這一「高收益、低風險」格局的形成,離不開政策、資金與產業三方面的有力支撐。
一是政策層面,港交所持續推進制度創新,為市場「松綁賦能」。2024年12月,港交所推出《有關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建議》,簡化審批流程並優化定價機制;2025年8月,進一步修訂公開市場規定,促使新股定價更貼近市場需求。
二是資金層面,全球流動性寬松為港股注入「活水」。2025年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全球資金加速流向新興市場,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額穩定在2000億港元以上。充裕的流動性不僅支撐了如寧德時代H股等超大型新股的順利發行,也推動了市場估值的整體回升。
三是產業層面,港股IPO的「多元化拼圖」正逐漸成型。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場呈現出「科技+消費」雙輪驅動的格局。在那些獲得超千倍認購的新股中,儘管行業分佈各異,但它們普遍具備一些共同特質:一是聚焦於高增長賽道,如醫藥生物、耐用消費品、半導體、新能源等;二是構建了堅實的核心技術壁壘。這些技術壁壘不僅使企業在行業競爭中佔據優勢,也成為其抵禦市場風險的「護城河」。
基石投資者偏愛高壁壘、大市值項目
Livereport數據顯示,年內港股有基石投資者參與的新股達57只,佔86.4%。參與認購的基石總數達324家(未去重),平均每隻新股有5.7家基石投資者。基石投資者認購總額合計達742億港元,佔總體IPO募資額超四成。
2025年港股IPO市場基石投資者認購呈現鮮明特徵。從年內港股IPO基石認購TOP20來看,頭部項目成為基石資金追捧的焦點。
在募資總額方面,寧德時代以410.06億港元的募資額位居榜首,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達203.71億港元,佔比高達57.13%,盡顯頭部項目的吸金實力。紫金黃金國際募資249.84億港元,基石認購額也達到124.68億港元,佔比52.53%,同樣備受基石資金青睞。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排名靠后的正力新能,募資總額僅10.05億港元,規模差距顯著。
基石投資者數量上,大型項目優勢同樣明顯。寧德時代吸引了23家基石投資者,紫金黃金國際更是有29家基石投資者加持,足見其在市場上的號召力。而像富衞集團這類募資規模相對較小的項目,僅獲得2家基石投資者支持,反映出小型IPO項目對基石資金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從基石佔比維度分析,多個項目的基石佔比亮眼。寧德時代、紫金黃金國際、富衞集團、正力新能等項目的基石佔比均超40%,其中正力新能基石佔比更是達到61.79%。高基石佔比意味着基石投資者對項目前景信心十足,願意鎖定大量股份,為項目發行築牢根基。不過,不同項目間基石佔比也存在分化,赤峰黃金、奧克斯電氣等項目基石佔比相對較低,顯示市場對項目的認可度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