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1 10:22
作為美粧集合店的早期開創者之一,莎莎國際正處於轉型關鍵期。10月10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莎國際」)發佈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的第二財季未經審覈的銷售數據。
報告期內,莎莎國際整體營業額為10.308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4%,在關閉中國內地市場所有線下店鋪后,其線上經營仍面臨一定壓力。
線下業務營收佔比約八成,店鋪數量淨增2家
官網信息顯示,莎莎國際成立於1978年,最初只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化粧品櫃檯。憑藉「一站式美粧產品平臺」定位、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以及價格優勢,莎莎國際於199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目前,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品牌超600個,涵蓋護膚品、香水、化粧品、身體護理產品等品類。
報告期內,莎莎國際的整體營業額為10.308億港元,按年上升8.4%,「整體而言,集團的業務穩中有進。」從銷售渠道來看,線下依然是莎莎國際的「主戰場」,第二財季,該公司線下銷售錄得營業額8.263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4%,在公司總營業額中的佔比達80.2%。
據披露,莎莎國際的線下業務主要涵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東南亞市場。截至今年9月30日,莎莎國際共運營157家線下店鋪,淨增加2家,其中,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店鋪數量為84家。
線上業務方面,莎莎國際錄得營業額2.045億港元,同比增長4.9%,佔公司總營業額的19.8%。
按市場劃分,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依然是莎莎國際的核心市場,報告期內營業額同比增長10.2%至7.919億港元,其中,線下及線上銷售佔比分別為93.1%及6.9%。得益於旅客量持續回升、公司推出限定購物禮遇及主題產品組合等,線下銷售的營業額同比增長10.1%至7.375億港元。線上銷售的增長則受直播帶貨、社交平臺等營銷策略推動,營業額約5440萬港元,按年增長12.6%。
在莎莎國際看來,短期內零售行業仍會受到市場環境影響,但隨着「一簽多行」等帶動旅客量進一步提升,該公司「會在租金合理且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適時拓展及優化店鋪網絡」。
東南亞市場被視為新增長引擎。第二財季,莎莎國際在東南亞市場的營業額同比增長11.2%至1.189億港元,其中,線下銷售實現營業額8880萬港元,同比增長3.7%,線上銷售營業額同比增長41.3%至3010萬港元。莎莎國際坦言,關税隱憂仍然存在,公司將不斷檢視東南亞市場的業務表現,並根據發展情況調整線上與線下的佈局、產品組合與營銷策略。
渠道轉型遇挑戰,內地市場線上營業額下滑3.5%
聚焦中國內地市場,莎莎國際的發展難言順利。2005年,莎莎國際通過成立莎莎化粧品(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內地美粧零售市場,同年首家店鋪於上海開業。
然而,隨着電商平臺迅速發展,美粧消費重心由原來的線下集合店逐漸轉移到線上平臺,加之國貨品牌不斷崛起,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莎莎國際的競爭優勢逐漸被稀釋。
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年內,莎莎國際在中國內地市場實現營業額5.205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10.5%。其中,線上銷售佔比80.3%,營業額同比增長0.6%至4.179億港元;線下銷售佔比約19.7%,營業額同比減少38.2%至1.026億港元。
彼時,面對線上與線下銷售的加速分化,莎莎國際表示,公司的線下店鋪無法達到規模效益,決定有序關閉中國內地市場所有線下店鋪。截至今年3月31日,該公司已經關閉14家店鋪,其余18家店鋪則於6月30日前全部關閉。
集中資源專注發展線上業務后,莎莎國際在中國內地市場表現如何?
公告顯示,目前莎莎國際在中國內地的零售業務,主要通過莎莎微信小程序進行跨境電商業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貨品選擇,並於第三方平臺為消費者服務。
第二財季,在中國內地市場,該公司線上銷售錄得營業額1.179億港元,同比下跌3.5%,「但中國內地業務的盈利能力按年上升」,莎莎國際指出,接下來,公司將根據消費市場變化,繼續強化線上業務,令退貨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確保業務的穩健發展。
渠道轉型的同時,莎莎國際還在「押寶」獨家品牌。該公司指出,將把握中國內地顧客願意嘗試小眾品牌的趨勢,加強線上渠道及社交平臺的推廣,提升獨家品牌的曝光度與競爭力。
而就在去年9月,莎莎化粧品(中國)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不合規護手霜」被罰沒98.56萬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該公司生產經營不符合技術規範的化粧品「sasatinnie沁潤護手霜」(批號:1G3)的行為,構成了生產經營不符合《化粧品安全技術規範》要求的化粧品違法行為。經抽樣檢驗,不符合規定的sasatinnie沁潤護手霜菌落總數超標4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