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第一書記解「急難愁盼」 王馬村添活力煥新顏

2025-10-11 00:00

  □通訊員 陳瑞 記者 王凱 報道

  本報陽信訊 「水通了、路通了,能澆地了,出門再也不踩泥了,還有活干、有錢拿,心里舒坦……」近日,陽信縣水落坡鎮王馬村村民王大爺,説起濱州市政協機關派駐該村第一書記張瑞強兩年多來給村里帶來的巨大變化,滿口稱讚。

  「黨派我來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定要想辦法解決!」2023年10月,第一書記張瑞強剛入村,就挨家挨戶走訪,把村民的「急難愁盼」一條條記下來,梳理出相對集中的灌溉、修路、產業三大問題,並圍繞解決方案,分別到市縣鎮三級相關部門協調。

  針對澆地成本高的難題,張瑞強多次對接水利部門,爭取資金建成小開河引水閘1座、截水閘3座、生產橋1座,還清淤溝渠4.5千米、疏通涵洞6個,實現黃河水「零成本」流到田間地頭,羣眾再也不需為澆水犯難。

  緊抓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的機遇,協調項目、資金,新建改建村主干路、巷道28條,硬化路面1.2萬平方米,實現「户户通」;新建改建排水渠3100米,解決了排水難題;清理池塘讓死水變活水,種植海棠、女貞等樹木400余株……將村里的泥土巷道,改造成平整的水泥路,旁邊建上口袋公園、健身廣場,為村民提供休閒娛樂活動空間。2024年度,王馬村獲評「濱州市森林村居」。

  立足村情實際找路子,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張瑞強根據王馬村有家俱加工基礎、附近勞動力充足等資源優勢,促進老產業升級、新產業落地,為村民拓寬增收路徑。統籌幫扶資金建起王馬家俱產業服務中心,解決展銷場所缺、品質低、周轉成本高的問題;還幫助企業把網絡銷售從單一模式擴展到微信、抖音、快手、淘寶等多平臺,進一步提高了銷量。2025年,項目帶動租户增加投資40萬元,新增14個就業崗位,村集體年增收3.3萬元,實現「企業、村民、集體」三方共贏。將當地家紡對接愉悦家紡、華紡股份等企業,購置10台設備,盤活村內閒置小學,建成全鎮首個村企合作家紡加工車間,解決15名婦女的就業問題;利用幫扶資金,投資入股水落坡鎮共富共享工坊項目,進一步拓寬增收路徑,增強王馬村長遠發展抗風險能力。

  民生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村里有殘疾人需要輔助器具,張瑞強就主動幫忙申領;還為1名流浪人員辦理了户口並安置到敬老院。

  兩年來,張瑞強累計為王馬村爭取資金500余萬元,帶動村民投資45萬元,不僅解決了村民的煩心事,帶動30余人就業,還組織「政協委員走基層送服務」「義診」「科普」等活動17次,並獲贈體育器材20件、圖書1000余冊,建起「燈塔書屋」,打造兼具黨建與書香的新型學習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