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物項管制到技術管制 中國「稀土鎖」再收緊

2025-10-10 18:54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升級!

10月9日,商務部發布2025年第61號公告,公佈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發佈2025年第62號公告,公佈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

就本次強化稀土出口管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中指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政府願與各國一道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相關措施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對於合法合規的出口申請,中方將在審查后予以許可。

稀土管制升級:從「物項管制」到「技術管制」

本次稀土出口管制的核心變化是從「物項管制」轉向「技術管制」。

根據商務部2025年第62號公告,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及其載體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同時,強調其技術及其載體,包括技術相關資料等數據,例如設計圖紙、工藝規範、工藝參數、加工程序、仿真數據等。

更重要的是,公告對「出口」的定義遠超傳統貿易範疇,擴展至知識產權許可、投資、交流、贈送、展覽、展示、檢測、測試、援助、傳授、聯合研發、受僱或僱傭、諮詢等任何方式進行的轉移或者提供。

與此同時,商務部發布的第61號公告創新性地引入了「長臂管轄」機制。境外組織和個人在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含中國稀土成分的物項或使用中國稀土技術前,需獲得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件。

今年4月,中國政府對中國組織和個人出口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有關稀土技術也早在2001年就列入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發言人指出,今年以來,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同時,有關部門也發現部分境外組織和個人從中國非法獲取稀土技術,生產稀土相關物項並提供給軍事等敏感領域用户或者用於軍事等敏感領域用途,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害或潛在威脅,對國際和平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不過,中國的稀土管制並非「一刀切」,而是採取了差別化管控策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對於最終用途為緊急醫療、應對公共衞生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救助等人道主義救援的出口,將豁免申請許可。他強調,中方願通過多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與各方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合規貿易,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相關措施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

稀土是芯片的重要原材料。第61號公告明確,最終用途為研發、生產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或者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以及製造上述製程半導體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和材料,或者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請,逐案審批。

目前,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地質調查局2025年數據顯示,全球稀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中國以4400萬噸佔據48%;2024年全球總產量39萬噸,中國貢獻27萬噸,佔比69%。

更關鍵的是,中國掌握了90%以上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能實現99.99%的純度提純,而這一核心技術恰是歐美的「短板」。

目前,歐美對中國稀土精煉能力頗為依賴,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加州帕斯礦開採輕稀土,但80%的產量需要中國加工;日本的磁稀土行業從非中國供應商進口大量稀土氧化物,再將材料和組件送往中國進行最終加工。

巧合的是,就在商務部發布關於稀土管制公告的前一天,美國將16家中國電子元件分銷商列入「實體清單」,試圖進一步切斷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的渠道。10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還發布報告,要求全面收緊對華芯片出口限制,涵蓋所有制造工具零部件並呼籲盟友協同。

商務部發言人説,此次列管的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中國依法依規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更好地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地履行了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中國政府願與各國一道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相關措施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對於合法合規的出口申請,中方將在審查后予以許可。

技術「護城河」:中國稀土「底氣」所在

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處於不可替代的關鍵地位,背后真正的支撐點是我國長期以來構築起來的稀土精煉技術。

上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徐光憲創立「串級萃取理論」,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單一稀土元素的高效分離,成本僅為國外的十分之一,此后幾十年,中國持續優化工藝,將廢水循環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不斷提高技術門檻。

進入21世紀,中國繼續積極發展稀土加工業,已經掌握了最為關鍵的分離和提純技術,不僅能將稀土提純到99.9999%的超高純度,還掌握了釹鐵硼永磁體的核心配方與燒結工藝。目前,全球每三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使用中國生產的高性能磁材。

在專利方面,也可看出中國稀土加工精煉技術的「日新月異」變化。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國《國防》月刊網站消息,中國首次申請國際稀土專利是在1983年,而僅僅14年后,中國的稀土相關專利總量就超過了美國,也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截至2018年8月,中國積累的稀土專利申請量已經比美國多出2.3萬余件。

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至2018年,中國每年稀土專利申請量都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申請速度在加快——2011年到2018年增加了250%。

技術優勢也築起了中國稀土的產業優勢。如,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礦,依靠梯度萃取技術和實時監測設備,稀土回收利用率從過去的35%提升到92%。江西贛州的創新中心,研發出鑭鈰合金,能在800度高温下保持磁性能,擺脫對鏑的依賴,這項技術2024年初定型,目前已應用到某些頂級戰鬥機的發動機上。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9日13時29分,金力永磁(300748)漲15.16%,九菱科技(920505)漲18.97%,北方稀土600111)漲10%,包鋼股份600010)漲8.40%,中國稀土000831)漲9.97%,大地熊688077)漲9.12%。

(經濟觀察網 李強 楊婷婷/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