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利息收入下滑 匯鑫小貸加速擴規模

2025-10-11 03:04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許璐 李暉 北京報道

在融資渠道收緊、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主營個人消費貸款的頭部互聯網小貸公司之外,傳統小貸生存現狀如何?

港股上市公司匯鑫小貸(1577.HK)近期披露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的利息收入淨額同比下降12.29%,而淨利潤及綜合收益同比增長17.76%,根據財報,利潤增長或源於投資收益的大幅增長。

根據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統計,按照2024年的收入計算,匯鑫小貸是福建省最大的持牌小額貸款公司。Wind數據顯示,其在全國33家港股及內地上市小貸公司分行業排名中位列第十三。客户結構方面,匯鑫小貸的前五大客户中四家為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所在行業包含製造業、建築業和金融業,是較為典型的傳統小額貸款公司。

小微信貸專家、江蘇微金創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嵇少峰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傳統小貸公司除了持有放貸牌照外,相較銀行已無明顯優勢。過去依靠靈活性開展的橋接融資、過橋貸款以及短期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模式,目前在銀行大力推廣普惠信貸的背景下也在壓縮,導致生存空間愈發有限。

利息收入承壓

匯鑫小貸於2009年12月28日經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批准,由福建七匹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9.99%)、廈門順應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泉州市遠鵬服飾織造有限公司等13位出資人共同發起設立。

官網顯示,匯鑫小貸是泉州第一批獲得小額貸款牌照的公司之一,於2016年9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是福建省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實現IPO的小額貸款公司。

匯鑫小貸及其附屬公司主要業務為向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當地企業主提供貸款、資金業務及投資諮詢服務。具體包括循環貸、定向貸、聯保貸、過橋貸、速貸通,絕大部分收入來源於向客户授出的貸款收取利息。

近年來,國內小貸行業收縮持續,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025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974家。貸款余額7361億元,上半年減少187億元。其中機構數量最多的前三名是江蘇省、廣東省、河北省,分別為549家、410家、270家,福建省為111家。實收資本292.01億元,貸款余額361.11億元。

在這一背景下,匯鑫小貸利息收入也面臨壓力。根據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由於報告期間所授出新貸款的利率下降,公司營收主要來源的利息收入淨額為5146.77萬元,同比下降12.29%;但淨利潤及綜合收益達4311.38萬元,同比增長17.76%。

收入下降利潤增加的原因,或來自投資影響。根據財報,投資收益淨額同比從2024年半年報的1240萬元增加至2025年半年報的2540萬元,折算同比增長超104%,主要由於按公允價值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未變現收益人民幣2320萬元。

此外,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3636.82萬元,主要來自客户償還的貸款及來自向客户授出貸款的利息收入以及出售金融資產所得款項;發放貸款及應收賬款為9.83億元,包括租賃應收款項淨額及發放貸款,2024年年末該項數據為7.92億元。

在融資渠道方面,當前小貸公司分化明顯。嵇少峰表示,個別頭部互聯網平臺型小貸公司因主體信用較好,融資相對寬松;部分國企背景的小貸公司若有母體擔保並獲得銀行授信,也能獲得一定融資。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小貸公司而言,較難獲得銀行資金支持,即使能融到資,成本往往高於銀行向普通企業甚至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利率水平。

財報顯示,匯鑫小貸的貸款利率仍維持在13.2%至18%之間,公司貸款期限集中在6個月至36個月不等,這一利率水平顯著高於銀行貸款。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利率區間偏高,反映出目標客户風險溢價較高,需平衡收益與風險。

在嵇少峰看來,近年來,金融體系定位逐漸從市場化轉向強調功能性與社會性,銀行在中小微企業融資中承擔更多扶持作用,通過下調利率形成變相補貼。在此背景下,缺乏政策支持、依賴市場化資金的小貸公司,因無法承受利率下行壓力而失去競爭優勢,面臨自然擠出的風險。

「貸款利率高企,其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基本依賴自有資本金,缺乏銀行的槓桿優勢,同時經營成本、税收成本、風險成本也顯著高於銀行。在這種情況下,若利率低於10%,小貸公司幾乎難以覆蓋成本。而在10%至18%的區間內,利率水平更多是由風險定價機制決定。隨着銀行在政策導向下不斷下調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小貸公司按照風險定價形成的利率水平(15%至18%)對應到風險更高的客户羣體,整體客户質量出現下滑,在維持高利率的同時,也承受了更大的違約風險。」嵇少峰表示。

貸款擴規模降不良

財報披露,2025年上半年,匯鑫小貸向客户授出新貸款總額7.04億元,由於企業需求增加,貸款本金余額由2024年年末的7.28億元增至9.81億元。在貸款余額和利潤增長的同時,匯鑫小貸的資產質量變化值得關注。

財報顯示,因部分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公司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合計3169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712萬元增加457萬元;不良貸款率由2024年年末的3.7%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主要為貸款規模擴大所致。

具體看,匯鑫小貸上半年風險水平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的貸款本金余額分別為5.69億元、3.8億元、991.9萬元、2030.2萬元、147.2萬元(其中風險水平為次級、可疑、損失視為不良貸款)。同時,減值損失準備率為6.1%,損失比率為18.9%,2024年年末該數據分別為8.1%、11.7%。不良貸款比率由2024年年末的3.7%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原因同樣是貸款規模擴大。

王蓬博認為,貸款不良率的下降表明資產質量的相對比例有所改善,但絕對不良貸款額上升,説明風險敞口仍在增加。也説明機構管理效率或風險篩選能力可能有所提升,但整體信用風險並未實質性下降。「減值準備的下降以及損失比率的上升代表着該機構對風險的撥備覆蓋能力減弱,出於利潤壓力減少了撥備計提,或風險識別滯后,未能充分反映潛在信用損失,應關注風險緩衝能力。」他表示。

截至2025年6月30日,匯鑫小貸最大客户及前五大客户未償還貸款結余分別為約3490萬元及1.29億元,佔未償還貸款結余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6%以及13.2%。同期,前五大客户應收利息為約60萬元。

在嵇少峰看來,小貸公司未來的發展需要把握兩個方向:一是降低利率預期,接受投資回報率下降的現實,否則若過度追求高收益,勢必會引導管理層走向高風險,最終難以為繼;二是強化核心競爭力,定位為銀行的有力助手,而非差異化競爭對手。小貸公司必須在專業性上更勝一籌,能夠深入產業鏈和企業生態,承擔起銀行難以覆蓋的服務環節。

關於匯鑫小貸利息收入下降、淨利潤增長原因分析以及未來的戰略重點等採訪問題,截至發稿未得到匯鑫小貸回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