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私有化進行時 股價應聲而起

2025-10-11 02:02

  證券時報記者 鍾恬

  10月9日,匯豐控股宣佈擬溢價超30%私有化恆生銀行,當日恆生銀行股價應聲暴漲25.88%,引爆市場對港股私有化熱潮的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已出現20多起私有化相關案例,涵蓋金融、地產、消費等多個領域。從央企背景的大悦城地產到老牌消費企業金利來集團,從北京建設溢價2.5倍退市,到金利來集團反對票超四成的失敗,相關公司股價表現迥異:私有化不僅重塑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也成為觀察市場估值邏輯與資本動向的最佳窗口。

  私有化動作頻頻

  在2025年的私有化賽道上,頭部企業的動作始終牽引着市場目光。無論是金融巨頭的內部整合,還是央企平臺的戰略收縮,私有化方案一經披露,往往引發股價的脈衝式上漲。

  作為港股市場的「藍籌標杆」,恆生銀行的私有化提案堪稱年度重磅。10月9日,匯豐控股宣佈計劃以協議安排方式,作價每股155港元現金私有化其持股約63%的恆生銀行,較恆生銀行前一交易日收市價溢價約30%,交易總金額約1660億港元。在這一消息刺激下,恆生銀行股價該日收盤上漲25.88%,盤中最高觸及168港元,創下2019年以來新高。

  花旗認為,儘管恆生銀行過去12個月股價累計上揚24%,且匯豐控股此次私有化給出可觀溢價,看似並非私有化的理想時機,但背后反映了匯豐控股新管理層的戰略佈局與估值考量。

  除恆生銀行的私有化提案外,今年公告將被私有化的港股公司還有長虹佳華、大悦城地產等。

  9月22日,四川長虹披露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虹圖投資私有化長虹佳華的方案。次日復牌后,長虹佳華股價大漲23.91%,股價創下1.15港元的歷史新高。

  7月31日晚間,大悦城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產將通過協議安排的方式回購股份,並計劃在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大悦城地產是一家中糧系企業,私有化交易前,大悦城和得茂分別持有公司64.18%及2.58%股權,且二者均為中糧集團的附屬公司。背靠國資的上市企業,私有化出價往往較高,大悦城地產同樣如此,0.62港元的對價較最后交易日收盤價溢價67.57%。大悦城地產在8月1日復牌后股價暴漲45.95%。

  股價「拯救者」

  Wind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已有21家上市公司因私有化退市,包括北京建設、復星旅遊文化、粵豐環保、中糧包裝、首創鉅大等。相較於進行中的案例,那些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企業,更清晰地展現了退市前的股價路徑——在低估值與流動性不足的雙重壓力下,私有化要約成為股價的「拯救者」,多數企業在退市前實現估值修復。

  8月29日,北京建設正式從港股退市。這場由皓明控股主導的私有化,對價為0.14港元/股,較北京建設停牌前0.04港元/股溢價2.5倍。回顧其退市前的股價表現,長期處於0.03—0.05港元/股的低位區間,日均成交量不足50萬股,流動性幾近枯竭。自私有化方案披露后,該股在6月18日復牌股價即大漲220%,中小股東獲得了遠超二級市場交易的退出回報。皓明控股的最終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北控集團。作為北控集團唯一境外投融資平臺,北京建設此前承擔了地產開發、食品供應鏈等多元業務,但資源分散導致協同效應不足。分析認為,此次私有化或為北控集團整合旗下資產、聚焦城市科技與綠色能源主業鋪路。

  復星旅遊文化則於3月19日正式從港股除牌。復星旅遊文化在2024年12月就宣佈公司進行私有化,每股計劃股份換取現金7.80港元,該價格相較停牌前的股價溢價95%。僅僅3個月時間,公司就達成協議,退市的速度相當迅速。復星旅遊文化此次私有化退市的決定,源於股價長期低迷和流動性不高等多重困境。公司在公告中稱,私有化后將加速輕資產轉型,以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反對票成私有化「攔路虎」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私有化方案都能順利成行。在嚴格的投票門檻下,估值爭議、股東分歧等因素往往導致方案夭折,而失敗后的股價表現,則因企業基本面差異呈現出兩極分化。

  5月12日,金利來集團私有化失敗復牌,股價單日暴跌33.78%,抹去了私有化方案披露以來的漲幅。在5月9日舉行法院會議及股東大會,法院會議上僅有約55.33%(約9974萬股)投票股東支持私有化決議案,低過要求的的75%,有約44.66%(約8051萬股)投票股東反對議案,超過反對上限的10%,議案不獲通過。據悉,主要是部分股東對於私有化價格、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疑慮,最終導致了私有化計劃的失敗。

  迪生創建因私有化計劃告吹,在7月21日復牌當天大跌27.30%。今年4月底,迪生創建公告,獲大股東、集團執行主席兼執行董事潘迪生旗下的Bestcity Assets Limited透過安排計劃方式提出私有化,作價為每股7.2港元,較停牌前收市價每股4.78港元溢價約50.63%。但在7月18日舉行的法院會議上,其私有化計劃沒有獲得通過。

  不過,復宏漢霖的情況有所不同。1月23日,復宏漢霖私有化失敗復牌,主要是部分股東認為要約價未能反映其管線價值,但其跌幅相對温和,股價下跌7.95%,收於15.74港元。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2024年業績會上談及復宏漢霖私有化被否事件,直言自認為當初給的價格還不錯,但也要感謝小股東,説明他們願意與公司共同成長。事實上,復宏漢霖此后股價震盪走高,截至10月10日收盤,其股價已達71.6港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