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7:56
(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
2025 年 10 月,全球醫療科技領域傳來重磅消息:專注於慢性疾病治療醫療產品的跨國企業 Convatec(康維德)正式公佈,未來十年將在美國和英國累計投資超 10 億美元(約 71 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設施升級與產能擴張。
這一投資計劃不僅是 Convatec(康維德)自身戰略佈局的關鍵一步,更折射出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區域化供應鏈」 重構的趨勢,而其背后,是這家「雙領域全球第一」 企業對核心市場的深度押注。
Convatec
雙領域登頂,經營穩健增長
從市場地位來看,Convatec 堪稱 「細分領域冠軍」:
全球範圍內,其一次性輸液器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是醫院及家庭護理場景的核心供應商;
在美國市場,其尿失禁產品與服務銷量登頂,服務於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
全球高級傷口護理與造口護理市場中,公司穩居前三,且在高級傷口護理領域表現突出。
作為一家聚焦慢性疾病醫療設備銷售的國際企業,Convatec 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早已確立核心競爭力,其經營表現與市場地位均呈現 「細分領域領先、整體穩健擴張」 的特徵。
從經營基本面來看,Convatec 近年營收持續增長:2024 年公司全球營收達 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6.85%;2025 年上半年,這一增長勢頭進一步提速,其中輸液護理(Infusion Care)業務成為核心增長引擎,帶動整體業績攀升。
從區域貢獻看,美國作為其「最大商業市場」,地位愈發凸顯 ——2025 年上半年北美市場營收佔比已達 56%,這也成為其加碼美國投資的核心邏輯之一。
在員工規模與佈局上,Convatec 全球現有約 1 萬名員工,其中美國員工佔比超 10%,且正通過波士頓研發中心擴建持續擴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全球供應鏈佈局上注重「研發與生產分離」:例如在英國,即使將研發業務從威爾士 Deeside 遷移至曼徹斯特,仍將保留 Deeside 工廠約 400 名生產員工,確保製造能力穩定。
跨國醫療器械企業
扎堆加碼美國「本土化」
Convatec 的美國投資並非孤立事件。近年來,受美國監管趨嚴、供應鏈韌性需求提升、「醫療自主」 政策推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頂尖醫療器械與醫療企業紛紛掀起 「美國本土化」 投資浪潮,累計投資規模已超千億美元。
1. 醫療器械企業:聚焦產能升級與風險規避
BD 醫療(美國):
作為全球注射器龍頭,BD 於 2025 年 8 月宣佈投資超 3500 萬美元,擴大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哥倫布市的預充式沖洗注射器產能,預計新增 50 個崗位,並將年產能提升至 「數億支」 級別。作為其「五年美國投資 25 億美元計劃」 的一部分 —— 此前 BD 已多次加碼美國注射器及其他產品線產能,旨在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貝朗醫療(德國):
旗下 B. Braun Medical 計劃 2025 年完成美國加州爾灣園區的 5 億美元現代化改造,升級 65 萬平方英尺的靜脈注射液及輸液袋生產線。這一決策源於颶風 「海倫」 的教訓 —— 此前該災害淹沒百特國際工廠,導致美國 60% 靜脈注射液供應中斷,暴露了供應鏈單一化的風險。貝朗的改造將進一步強化美國本土輸液產品的供應穩定性。
2. 跨領域醫療巨頭:製藥 + 器械協同佈局
除了純醫療器械企業,兼具製藥與診斷 / 器械業務的跨國巨頭也在大手筆投入美國市場:
羅氏:2025 年 4 月宣佈未來五年在美國投資 500 億美元,涵蓋基因治療生產設施、人工智能研發中心、連續血糖監測(CGM)生產基地等,目標是讓 「美國出口藥品超進口」,預計創造 1.2 萬個新崗位;
諾華:同期計劃五年投資 230 億美元,在美國新建 7 個設施(含放射性配體療法 RLT 基地、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並擴建 3 個現有工廠,確保 「100% 關鍵藥物美國生產」;
禮來:2025 年 2 月砸下 270 億美元建四座工廠,重點供應減肥藥 Zepbound、糖尿病藥 Mounjaro 的活性成分,緩解美國本土供應鏈短缺;
強生:3 月宣佈四年內投資 550 億美元,涉神經科學、機器人手術等領域的研發與生產,強化本土供應鏈韌性。
據統計,僅羅氏、諾華、禮來、強生四家企業的在美投資合計已超 1500 億美元,加上 BD、貝朗及 Convatec 的投入,美國醫療供應鏈 「本土化」 浪潮已形成規模效應。
承諾履行:
部分項目進入落地階段,長期規劃明確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多數跨國企業的在美投資承諾已進入「落地執行或倒計時」 階段,而非停留在戰略層面:
1. Convatec:分階段推進,美國優先落地
美國市場:波士頓研發中心擴建是核心項目,預計 2025 年底完成,屆時產能將提升 50%,同時新增實驗室、測試及協作空間,直接服務於其輸液護理、傷口護理等核心業務的創新;
英國市場:曼徹斯特研發中心計劃 2027 年啟用,選址於大型醫院周邊,將轉移威爾士 Deeside 的 200 名研發人員,同時保留 Deeside 工廠 400 名生產員工,確保 「研發遷移不影響製造」。
2. 其他企業:短期目標聚焦 「產能釋放」
BD 醫療: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注射器擴產項目已啟動,預計年內完成產能提升,新增崗位招聘同步推進;
貝朗醫療:加州爾灣園區改造進入收尾階段,計劃 2025 年內完成生產線升級,年底前實現靜脈注射液產能優化;
羅氏、諾華等巨頭:雖投資周期長達五年,但部分「短平快」 項目已動工。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投資多綁定「長期目標」:例如 Convatec 的 10 年研發承諾、羅氏 「出口超進口」 的產能規劃,均指向美國市場的 「長期深耕」,而非短期應對監管的權宜之計。
本土化浪潮下的行業新邏輯
Convatec71 億美英投資,以及 BD、貝朗等企業的密集佈局,本質上是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應對 「監管趨嚴、供應鏈風險、市場需求集中」 的共同選擇。
對 Convatec 而言,憑藉 「雙領域全球第一」 的產品力,加碼美國(最大市場)與英國(本土根基),既是鞏固現有優勢,也是為未來創新鋪路;對整個行業而言,這種 「區域化供應鏈」 重構雖可能推高短期成本,但長遠來看,或將推動醫療產品更貼近市場需求、更具供應韌性。
未來,隨着更多跨國企業落地投資承諾,美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或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