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8:15
摘要:
這次波及範圍主要是微軟Azure雲業務團隊,但跟7月裁員時的最高N+7補償方案略有不同,「目前只有N+4,沒有額外簽字費」。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作者|趙子坤
編輯|董雨晴
國慶收假第一天(10月9日),位於上海微軟的部分團隊員工就收到了標題為「Important Business Update」(重要業務調整)的郵件,有員工表示,此信息預示將對員工進行優化調整。
鳳凰網科技獨家瞭解到,這次波及範圍主要是微軟Azure雲業務團隊,但跟7月裁員時的最高N+7補償方案略有不同,「目前只有N+4,沒有額外簽字費,還在跟HR確認中。」據部分員工透露,此前還提供了relocate(工作調動)到澳大利亞的選項,如不接受則被裁員。
今年以來,微軟已經開啟數輪裁員,於7月宣佈全球裁員 9000 人,是自 2023 年初以來該公司最大的一次裁員。
彼時,微軟的裁員方案為N+4+1(+2),1為緩衝期,若7月11日前簽字,多兩個月簽字費,也就是到手賠償為N+7。
一位當時被裁員工此次對鳳凰網科技透露,從員工離職羣人數預估,當時主要波及到國內員工為總部在上海的CSS( Customer Service & Support,即客户服務與支持部)團隊,「當時上海400余人,無錫200余人,最新這次還在陸續進人,上百人肯定有,但人數估計不會有7月那次多。」
當時,微軟董事長兼CEO薩蒂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解釋道,「裁員是我們做出的最艱難決定,也是根據當前公司發展不得不做出的調整。」
納德拉強調,微軟目前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從傳統的軟件公司,轉型為以「AI 優先」的組織。
4月,他就曾公開表示,目前公司 30% 的代碼是由人工智能編寫的,且AI 編寫的代碼數量正在穩步增長。
因投入AI而取代人力的趨勢愈發明顯。
據科技媒體 Windows Report 統計,5月以來,微軟已裁員超過1.5萬人,主要集中在5月和7月,5月裁員約6000人,7月裁員約9000人,此外在6月、8月、9月期間也陸續有裁員,影響微軟公司的Azure雲業務、全球銷售和工程技術團隊。
微軟此前早已透露出裁員的信號。今年1月,納德拉就表示,由於Azure雲收入增長低於預期,公司將對銷售執行情況進行調整。此外,由於需要擴大公司的AI基礎設施,微軟管理層當時曾預期雲計算的毛利率可能會同比下降。
緊隨其后,微軟便開啟了較大規模的裁員動作。同時,微軟也在全球人力價格較低的國家同步開啟招聘。據知情人士透露,微軟在馬來西亞、印度招聘的多是技術支持人員,越南則是開放外包崗位。
最新財報顯示,微軟的優化調整有了收效。微軟2025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18%至764.4億美元,淨利潤增長24%至272.3億美元。其中,微軟也首次披露了Azure雲業務收入。2025財年,微軟Azure雲業務營收超過750億美元,同比增長34%。
市場普遍認為,裁員消息是推動微軟股價上漲的因素之一。 投資者看好微軟通過成本控制來對衝AI投入的財務策略,裁員被視為一種短期增效的手段。
微軟已公開計劃,將在2025財年投入高達800億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及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是通過重塑勞動力結構,優先保障AI等前沿技術的資源投入——這筆投入甚至超過許多國家的年度科技預算。有分析師指出,按當前投資水平,微軟每年可能被迫裁減約1萬個崗位以維持利潤率。
如此高資金的重投入,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利潤率來支撐。裁員,也便成為微軟騰挪資金的最快「節流」方式。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採取了類似的裁員措施來平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