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斯克撐不住了,特斯拉放棄機器人生產計劃

2025-10-10 19:58

(來源:新行情)

特斯拉機器人越來越像泡沫。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宋輝

馬斯克量產機器人計劃擱置

馬斯克雄心勃勃的人形機器人事業,突然擱淺。

10月8日,硅谷知名付費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發佈文章透露由於技術問題,特斯拉已放棄了今年生產數千台Optimus機器人的計劃

圖源:微博

這一決定源於工程團隊在機器人手部和前臂設計上遭遇的嚴重技術難題,導致無法實現類人靈活操作。團隊成員告訴馬斯克,這是工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此前6月,來自中國供應鏈信息顯示,特斯拉開始暫停採購 Optimus 的零部件,正在集中調整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軟硬件技術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曝出的特斯拉機器人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早在2024年便已浮現。

硬件方面,關節電機過熱問題突出,尤其在搬運重物時,電機温度會飆升到警戒線,導致機器人不得不降速甚至停機。

Optimus目前使用的2.3kWh電池僅支持不到2小時的持續工作,遠未達到工業應用需求。

軟件方面,消息表示,機器人在特斯拉工廠的實際搬運效率還不到人工的一半。

針對以上問題,團隊經過數輪嘗試后仍未突破,導致已有的大量 Optimus 機體缺失手部組件而無法組裝完成。因此決定暫停生產,將資源集中用於設計改進。

提到特斯拉機器人攤上的麻煩,不得不提到最近沸沸揚揚的特斯拉員工被機器人打傷,並提出了天價賠償的事。

2023年的7月22日,當時50歲的員工Peter Hinterdobler,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廠協助一名工程師拆卸Model 3生產線上的一臺大型機器人時發生了意外,機器人的手臂以大約8000磅,也就是約3632公斤的配重力量擊中了Hinterdobler,他因此倒地,並失去了知覺。

受害者

Peter Hinterdobler圖源:鳳凰網

因此Peter Hinterdobler開啟了維權之路,最近正式將特斯拉及其機器人供貨商——發那科美國公司(母公司為日本企業)告上法庭,一紙訴狀提出5100萬美元的天價賠償,摺合人民幣約3.63億元。

在訴訟中,Hinterdobler指控特斯拉未將導致他受傷的機器人,放置在指定的區域,也未能確保機器人安全斷電,這種「嚴重過失」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的律師還透露特斯拉拒絕提供事故發生時的視頻證據。

目前,這起訴訟仍在進行中,結合上文停產的消息,很難不引人聯想。

在近幾年大熱的人形機器人方面,特斯拉是涉足較早的廠商,馬斯克也是這一領域頗為活躍的人物。

圖源:微博

按照馬斯克本來的計劃,明年特斯拉會生產 5 萬台 Optimus 並在開始售賣;2027 年,Optimus 會坐着 SpaceX 的星艦上火星

這一目標先是被下調至明年生產2000台,后是被曝截至今年7月,實際產量僅數百台,不足原計劃的十分之一,再到如今的停產。

目前看來,馬斯克在機器人領域這一遠大的商業計劃,一時半會要擱淺了。

不過,馬斯克看起來仍保持樂觀。

最近,他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Optimus學習功夫的視頻,並在公開場合展示了一段與演員賈瑞德・萊託在電影《創:戰神》首映禮紅毯上共同表演機器人動作的片段。

圖源:微博

總而言之,Optimus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目前仍是未知。

「丐版」特斯拉終於來了

除了機器人計劃,特斯拉「賣車」這一核心業務,似乎也沒讓馬斯克多省心。

最近,預熱已久的廉價版特斯拉終於來了。

10月8日,特斯拉北美官網上線售價3.9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5萬元)的新版Model Y和售價3.6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6.4萬元)的「標準版本Model 3」。

圖源:特斯拉官網
圖源:特斯拉官網

新版Model Y起售價較此前版本Model Y下探5000美元,降幅約11%。新版Model 3則比現售的「高級后驅版」Model 3便宜5500美元,成為特斯拉目前在售最便宜的車型。

如此一來,特斯拉殺進了30萬元這一新能源汽車的腹地。

不過,資本市場目前似乎不太樂觀。

兩款標準版車型發佈后,特斯拉股價大跳水。截至美東時間10月7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報433.09美元/股,跌幅為4.45%,市值一夜蒸發6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30億元)。10月8日雖然迎來反彈,截至收盤報438.69美元/股,漲幅為1.29%,但近5天內仍跌超6%。

至於市場為何不買馬斯克的賬?

一方面,定價略顯尷尬。正如華爾街所表示,特斯拉「平價版」車型的價格卡在3.5萬美元區間,分流「高級版」車型銷量,又達不到「3萬美元以下車型」的銷量拉昇效果

一句話,高不成低不就。況且,3萬~4萬美元這一區間,還面臨着不少競品的挑戰

比如,Model 3標準版將迎面撞上現代Ioniq 5、雪佛蘭Equinox等競品。

另一方面,從配置來看,這回的「丐」似乎不是普通的「丐」,有網友稱「把毛坯房變成了茅草房」。

Model Y標準版舉例。

續航上,Model Y標準版續航里程從357英里降至了321英里,電池容量從75度削減至69.5度,零百加速時間也從5.4秒延長至6.8秒,充電功率也從250kW降為225kW。

外觀上,取消了前臉貫穿式燈帶,前保險槓造型更加簡單;全景玻璃天窗同樣被取消。車漆顏色僅保留黑、白、灰三種,灰色免費,其余需加錢選配。

圖源:特斯拉

此外,車輛標配的輪轂從 19 英寸換為 18 英寸,若想升級回 19 英寸輪轂,還需額外支付 1500 美元。

在駕乘舒適性上,特斯拉的減配操作更是「毫不手軟」。

織物座椅取代了高級材質方向盤和后視鏡從電動調節改為手動調節,便捷性下降;前排座椅通風、后排座椅加熱功能被取消;原本后排的 8 英寸觸控屏也被刪減。

圖源:微博

自動駕駛方面,基礎版僅保留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動轉向功能被移除,全自動駕駛系統需額外付費選裝。

總而言之,特斯拉降價減配的操作確實降低了購車門檻,但市場真正在意的是,配置降級和定價策略之間的平衡。

至於這波操作能為「頹勢」顯著的特斯拉貢獻多少銷量,市場會給出答案。

人形機器人賽道熱火朝天

雖然特斯拉搞不出來機器人,外部競爭卻越來越大

國際視野下,META,亞馬遜,figure消息火熱包括初創公司1X進展迅速,最近獲得了幾十億刀的鉅額融資

中國市場這邊,一是初創公司如宇樹科技、智元、優必選捷報頻傳,不乏存在有望上市的「尖子生」。

二是專注產業鏈整合,如以達闥、越疆、大疆等為代表的傳統機器人企業,在這一領域已經積累多年。三是是華為、比亞迪等科技製造業巨頭,擁有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在雲計算、智能製造等領域經驗豐富。

最新消息,阿里也在躍躍欲試了。

10月8日,阿里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負責人林俊暘在X上官宣,他們在 Qwen 內部組建了一個小型機器人、具身智能團隊,同時表示多模態基礎模型正轉變為基礎智能體,這些智能體可以利用工具和記憶通過強化學習進行長程推理,它們絕對應該從虛擬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圖源:

X

也就是説,此前曾多次出手投資具身智能初創企業的阿里,要親自上場了。

高盛預測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花旗集團預測則更為樂觀認為 2050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7 萬億美元。

所以,人型機器人這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留給馬斯克的時間不多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