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科技四季度前景:結構性機會與資金流入並存

2025-10-10 19:01

(來源:ETF鍊金師)

  國慶長假期間,港股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衝高回落,節后開盤時,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均面臨持續的回調,雙雙收跌。然而,10月初關於人工智能(AI)方向的國內外催化因素不斷,板塊熱度依然保持高位,市場對未來的回調周期及四季度的行情表現充滿期待。

  ### 行情回顧:9月表現與調整

  從今年年初開始,港股經歷了「開局亮眼——中期調整——金秋回暖」的波動走勢。一季度,受DeepSeek大模型推出及AI應用商業化落地的影響,港股重新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分別實現了最大漲幅33%和49%,科技板塊成為主要推動力。進入二季度后,儘管受到關税衝擊的短暫影響,市場在新消費及創新葯等行業的帶動下迅速反彈,但6月中旬至8月底,隨着A股持續走強以及港股科技龍頭盈利預期下調,港股表現相對疲軟,恆生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12.5個百分點,恆生科技指數則相對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分別跑輸36.6%和31.2%。

  9月,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在AI領域釋放積極信號,市場敍事轉向「AI賦能」,引發港股的回暖。截至9月30日,恆生指數上漲7.1%,超越滬深300指數3.9個百分點;恆生科技指數上漲13.9%,分別跑贏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1.9個百分點和2.5個百分點。

  ### 估值分析:港股性價比突出

  儘管港股在年初進入了上行周期,今年整體維持震盪上行的格局,但當前估值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尤其是科技板塊的低估優勢十分明顯。截止9月30日,萬得全A市盈率(PE-TTM)為22.5倍,處於2005年以來的78%歷史分位,而上證指數的PE為16.6倍,處於70%分位。港股恆生指數的PE僅為12.1倍,處於63%分位;恆生科技指數的PE為24.6倍,處於37%分位,均顯著低於A股的相關指數。

  從行業層面來看,根據國泰海通證券最新的研究報告,港股科技板塊的估值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以2019年初為基準,截至9月30日,港股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公用事業及房地產行業的PE與PB歷史分位數均值分別為64%、54%、30%和38%,均低於A股同行業的98%、59%、48%和47%分位,顯示出港股科技行業的估值潛力依然較為豐富。

  ### 四季度展望:科技板塊引領趨勢

  展望四季度,綜合考慮資金流入趨勢和港股的結構性優勢,市場有望延續升勢,主要指數可能創下年內新高,而科技板塊將是核心亮點。在產業層面,隨着AI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龍頭企業將迎來新的紅利。阿里巴巴在雲棲大會上宣佈升級阿里雲全棧AI體系,並與英偉達在PhysicalAI領域展開合作,預計將加速大模型的迭代與應用落地。此外,交通運輸部等發佈的政策將進一步推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助力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

  在資金層面,外資的迴流趨勢也在逐步顯現。過去幾年,由於外資持續流出,市場預期偏低,但自今年5月以來,外資流向已有改善跡象。隨着美國經濟數據趨於温和,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不斷升溫,若在四季度美聯儲持續降息,中美貿易關係有所改善,外資迴流港股的趨勢將得到鞏固。

  與此同時,內資方面,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港股,截至9月30日累計流入超1萬億元。展望四季度,主動型公募基金可能會增配與AI產業相關的互聯網資產,而低利率環境也促使險資加大對港股紅利資產的配置,機構資金將為港股提供持續支撐。

  ### 科技板塊的潛力與佈局

  當前,港股科技相關指數的性價比顯著,估值抬升潛力較大。國泰海通證券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若港股科技龍頭股的估值修復至成分股的分位數均值,恆生科技指數未來可能上漲約15%;如果修復至歷史均值,估值抬升空間甚至可能超過30%。

  結構上,在AI的推動下,港股科技仍將是行情的主線。中美關係的穩定將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同時,前期港股科技板塊的滯漲狀態可能會有所修復,互聯網外賣平臺的競爭對盈利的影響也逐漸減小。港股科技龍頭企業覆蓋了AI產業鏈的多個環節,憑藉其技術優勢,必將充分受益於這一輪產業變革帶來的紅利。隨着AI浪潮的持續升溫,預計四季度港股科技互聯網龍頭將重新獲得市場的青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