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剛忽悠完巴基斯坦,中國就管制稀土技術,特朗普又白乾6個月

2025-10-10 08:47

(來源:寰球財評)

10月9號,商務部官宣出臺稀土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努力了6個月,想多渠道進口稀土,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結果被中國一夜之間,又打回原形了。

自從特朗普掀起關税戰,中國被迫以管制稀土出口作為反制措施之后,美國爲了獲取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幾乎可以説不擇手段。

從威脅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奪取格陵蘭島,到捏着鼻子重新恢復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特朗普爲了獲得世界各地的稀土,可以説啥壞事都干了,啥「委屈」都受了。

甚至前兩天,巴基斯坦總理訪問美國的時候,雙方還在白宮簽署了稀土合作協議。

要知道巴基斯坦的稀土,大都是輕稀土,而且儲量非常有限,美國連這點東西都不放過,完全可以説爲了獲得稀土,在蚊子腿上刮肉了。

除此之外,爲了重新恢復美國國內唯一的稀土礦開採,特朗普跟美國環保人士,鬥法已經進行到第3波了,還沒最終敲定。

就這麼宵衣旰食的努力了6個月,原本以為就算不能全部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至少也有點底氣,可以跟中國抗衡一二了。

結果,商務部一紙公告,直接把美國打回了原形。

中國稀土儲量佔全球60%以上,你不是想要擺脫對中國稀土供應的依賴嗎?那麼好,中國稀土精煉,佔全球95%以上的份額,這回美國打算從哪里巧取豪奪,才能超越中國在稀土冶煉技術方面的優勢呢?

美國爲了獲得我們的稀土,可以説不擇手段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其它國家的資源,美國可以搶走。但中國手里的優勢技術,美國真的搶不走。

他們想要打破中國在相關領域的優勢,就只能一點點的投資研發,補足跟中國之間的差距,而這都是需要時間的,等他們追上中國現在的技術,我們自然也有了新的進步。

更重要的是,任何技術的投資,都得是良性的,得有龐大得產業作為支撐。

換句話説,中國稀土冶煉技術之所以能夠領先,是因為我們在相關產業,擁有壟斷優勢,龐大的產業集羣確保了新技術可以被及時應用,而應用又會產生利益,回饋技術投資。

如此形成良性循環,技術創新和商業應用之間,就可以滾筒式向前發展。

而當前的美國,完全是爲了稀土在搞稀土。換句話説,投資巨大,最后就算得出成果了,也只是勉強保證美國軍事設備的發展。

看到這里,很多人已經反應過來了,這就是當年蘇聯的老路。只要「大美利堅」按照這條路發展下去,那她走向自我解體,就距離不遠了。

前兩天,巴基斯坦總理在白宮,跟美國簽署稀土合作協議

這件事里,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就是這次我商務部的舉措,堵死了美國和一些國家合作,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可能。

全球稀土儲量,雖然中國佔優勢,但其它國家多少是有一些的。這就導致稀土在我們國內的時候,中國能追蹤供應鏈,等出口到國外,要追蹤這些稀土最終流向哪里去了,還是比較困難的。

這就像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然后轉臉賣到歐洲一樣。

理論上這是西方不能接受的,但印度不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還從其它國家進口。他就硬說出口到歐洲的,是從沙特等國進口的,從俄羅斯進口的都被自己用了,那誰能跑到印度去盯着呢?

而且就算你想要溯源,印度也不會允許。

一樣的道理,比如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了稀土,然后轉賣給美國了,但巴基斯坦自己也有點稀土,他們到時候説這稀土是從自己稀土礦里開採出來的,如何辨認呢?

從技術上當然有辦法,但真出現這種事,就不是技術手段能解釋的清的了。

但現在,商務部出臺稀土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你不管從哪里開採出來的稀土,最后要用於軍事生產,絕大部分得用到中國的技術。相關技術被出口管制了,那麼這些國家的稀土要精煉,就得跑到中國來。

一塊木炭,當它還是木炭的時候,你可以辯解説自己買木炭是用來做飯的,不會用來作炸彈;

但等它加工一下,跟硫磺等融合,變成黑火藥了,你還説自己買黑火藥是爲了做飯,那就説不過去,也瞞不了別人了。

這個道理放在稀土產業上也是一樣的,中國的稀土和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的稀土,只要是同一種稀土,並且混在一起,你就很難分清楚到底是誰家的了。

但全球稀土冶煉萃取的技術,中國是獨一份,對技術進行出口管制,那基本就絕了美國偷樑換柱,跟其它國家打配合,鑽空子的機會。

從這個意義上,這次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措施,還堵死了美國與其它國家合作,繞開中國稀土管制措施的可能。

特朗普敲詐勒索的大半年,剛有一點成就,結果又被打回原形了。

只能説,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投機取巧,都是笑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