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6:13
AMC龍頭公司通過瘦身、優化資產佈局,業績顯著回升。分析師看好其估值修復與主業迴歸帶來的長期價值。
通過瘦身、壓實資產質量、優化資產佈局,以中信金融資產、中國信達為代表的AMC龍頭公司加快回歸化解金融風險主業,2024年以來股價和估值均有大幅提升。隨着資產負債表的逐步修復,以及被動投資者的持續買入,多家機構的分析師給出看多評級。
AMC龍頭業績亮眼
AMC上市公司多數在今年上半年業績有所增長。比如中信金融資產(2799.HK)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總額402.21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歸母淨利潤61.68億元,同比增長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響,中信金融資產2025年中期的淨利潤較2024年中期同比增長27.5%,這是中信金融資產向股東們交出的亮麗半年報。
中國信達(1359.HK)半年報也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2.81億元,同比增長5.78%。特別是金融業務板塊,中國信達旗下的南商銀行、信達證券、金谷信託、信達金租等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税前利潤3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3.87%。業務上,中國信達上半年新增投放規模創近五年新高,新增收購個貸不良資產34.2萬戶,涉及本金47億元,取得突破性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受宏觀經濟長期「L」型、部分行業信用風險走高等內外部因素的影響,2018年以后進入風險化解和調整期,上市AMC公司的業績下滑幅度較大、股價走低。但隨着AMC公司剝離一些業務、加快風險化解、迴歸聚焦主業等舉措的展開,業績在2024年后重啟增長,股價也企穩反彈。在股價表現上,2024年以來至今年10月8日,中信金融資產、中國信達股價分別上漲了150%和83%。其中,中信金融資產今年年內還上漲了54%。
在9月初的業績説明會上,中信金融資產董事長劉正均表示,「過去3年多是中信金融資產‘化險轉型’的關鍵期。」公司全體員工風雨同舟,實現了轉型成功。
瘦身見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在化解風險、轉讓非主營業務的過程中,AMC行業員工整體規模在過去幾年顯著減少。綜合年報、Wind數據,中國華融、中國信達2021年末的員工人數還分別為10904人、14723人,隨着中國華融在2021年以后的剝離部分非主業公司、精簡組織架構,中信金融資產(整合中國華融)、中國信達目前最新的員工人數分別為4761人、13614人,人力成本的壓力顯著減輕。
在轉讓非主營業務的過程中,中信金融資產先后剝離了華融證券、向大股東轉讓了華融金租60%的股權,瘦身效果顯著。其中,轉讓華融金租60%股權的交易對價為120億元,有效補充自身資本的同時,讓股權架構更為清晰簡潔。
相比之下,其他三大AMC目前還有各自的券商在獨立運作。其中,中國信達旗下有信達證券(601059.SH)、中國東方資產旗下有東興證券(601198.SH),中國長城資產旗下有長城國瑞證券。今年9月,中國信達、中國長城資產、中國東方資產正式宣佈將股權劃轉到中央匯金公司。考慮到中央匯金旗下早有多家券商子公司且普遍規模和排名、口碑更強,加之2024年以來證監會鼓勵同一實控人旗下券商加快併購整合,中國信達、中國長城資產、中國東方資產旗下的券商併購整合預期受到多方關注。
中航證券分析師薄曉旭在研報中表示,三大AMC劃轉到中央匯金公司后,「中央匯金旗下參、控股券商數量有望增至8家,將進一步推動證券行業併購重組預期升溫」。在投資者互動等平臺上,有不少投資者期待東興證券、信達證券合併。比如曾有信達證券投資者在投資平臺上提問,「傳聞貴司與東興證券要合併重組,有這方面的具體情況説明嗎?」信達證券董祕迴應暫無相關安排。
在中信金融資產近期召開的半年報業績會上,中信金融資產董事長劉正均表示,公司以「數智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目標,高度重視人才建設,「歡迎優秀人才加入中信金融資產。」 劉正均的表述被一些分析師解讀為AMC行業將再次強化人才儲備,以滿足新形勢下開展業務的需求。
優化資產佈局
面對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壓力,AMC公司普遍壓降房地產相關不良資產的收購力度。比如A股AMC龍頭海德股份(000567.SZ)公告顯示,主要圍繞大股東永泰集團的稟賦收購能源和上市公司領域的不良資產。中信金融資產公告也顯示,2024年房地產佔紓困盤活資產的比例36.2%,2025年上半年紓困盤活的資產中,第一大行業仍是房地產,但佔比降到32.8%。
中國信達也有一些房地產或相關資產。公開信息顯示,天津市的地標建築天津高銀117大廈,其原本就由高銀地產開發。隨着高銀地產債務風險爆發,中國信達也申請凍結了高銀地產15億元債務及利息。今年2月,中國信達通過官方微信公告稱,中國信達天津分公司主動作為,將協助盤活天津濱海新區臨港控股集團的600套房產。隨后各界對於中國信達紓困高銀大廈項目寄予較高期待。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停工多年的高銀大廈復工。
除了提升行業風控能力,AMC公司還積極優化業務地理佈局,將資源和業務聚焦於經濟發達的中東部地區。比如中國信達半年報就顯示,2024年,長三角地區的不良債權佔比為11.3%,東北地區市場的不良債權佔比2.6%;2025年上半年,長三角、東北地區的不良債權佔比變為12.1%、2%。
中信金融資產也加大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佈局。今年9月企業官方公眾號發佈信息顯示,中信金融資產江蘇分公司投入5億多元資金,收購工業氣體行業龍頭杭州盈德的股權,助力重組成功,杭州盈德如今實現正常運營,市場份額保持行業前列。
隨着資產端的不斷優化,知名評級機構穆迪今年6月宣佈維持中國中信金融資產「Ba1」長期發行人評級的同時,還把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穆迪認為,過去兩年中信金融資產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額度,並降低了融資成本,而且依託其國資股東的支持,在未來18個月將維持充裕的流動性。
優質的資產成為頭部AMC穩健發展的重要「護城河」。穆迪分析師認為,中信金融資產2020年以來大幅壓降了歷史遺留的高風險信用資產和金融投資敞口,並計提了大額撥備,不良資產收購重組業務余額佔合併總資產的比例,從2023年底的17.6%進一步降至2024年底的11.4%。
賣方機構積極看多
相較於不良資產包和地產類資產,股權類資產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股權具備高流動性、高分紅等優勢,近來也被更多納入AMC公司的投資範圍。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以來,中信金融資產通過二級市場持續增持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高分紅銀行股;中國信達則通過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增持浦發銀行。截至6月末,中國信達投資持有浦發銀行9.18億股,進入前十大股東,佔普通股總數的3%;中國長城資產增持民生銀行,成為其重要股東且派駐了董事。
西部證券認為,長期股權投資在初始確認股權賬面價值時為中信金融資產貢獻大量收入,且優質聯營企業的分紅也會貢獻穩定利潤墊。通過長期股權投資,中信金融資產2023年、2024年分別確認其他收入及其他淨損益414.76億元、756.62億元。中信金融資產2025年仍在繼續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權,目前持有中國銀行、中信股份、光大銀行、大秦鐵路等優質上市公司,未來將為公司提供穩定回報。首次給出「增持」評級。
今年2月,中信金融資產入選恆生綜合指數,以及進入港股通標的池;今年8月,MSCI公司(明晟)把中信金融資產納入MSCI中國指數。在被納入多個權威指數后,指數基金的配置力度將加大,有望推動公司股價進一步修復。
目前,中信金融資產最新PB(MRQ)為1.8倍,其他港股AMC龍頭的PB均低於1倍。Wind顯示,中信金融資產2022年末的股東權益(不含少數股東權益)為407.2億元,2024年末改善為564.9億元,今年6月末進一步修復到602.7億元。展望未來,隨着股東權益持續修復,中信金融資產相對較高的PB將逐步被消化,估值安全邊際將進一步提升。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