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7:04
10月10日,A股主要指數進一步分化走弱,前期火熱的半導體、存儲芯片、固態電池等領跌。滬指跌0.94%失守3900點,深成指跌2.7%,創業板指下挫4.55%,創近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但另一邊,軍工、公用事業、傳統消費、水泥建材等行業逆勢明顯上漲,其中軍工板塊更是整體大漲近5%,並貢獻了多數的漲停板個股,成為今天表現最強勢的領漲板塊。

顯然,A股再一次迎來了風格切換行情。
先看盤面,科技股全面殺跌,熱門板塊如半導體、存儲芯片、儲能、固態電池跌幅居前,創業板指一度跌超3%,科創50一度跌超4%。
多隻熱門股回調明顯,中芯國際跌7.89%,海光信息跌8.23%,寒武紀-U跌6.43%,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華虹公司、兆易創新、芯原股份均下跌。

消息面上,多家券商確認將中芯國際、佰維存儲、路橋信息等9只A股股票的融資融券折算率統一調整為零。投資者或認為,此舉傳達出給這些賽道股「降槓桿」的信號。
但對此,多家券商表示,相關調整是根據交易所規定、因靜態市盈率異常進行的調整,屬於常規操作。
集體回調還有貴金屬板塊,黃金、白銀雙雙大跌。西部黃金跌9.09%,曉程科技跌8.95%,華錫有色、赤峰黃金跌超6%,盛達資源、湖南黃金、湖南白銀、山東黃金跌幅居前。

由於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外加黃金投資者獲利了結等因素,黃金期貨走弱。COMEX黃金期貨收跌1.95%,報3991.1美元/盎司,失守4000美元大關,COMEX白銀期貨收跌2.73%,報47.655美元/盎司。
由於此前成交量過度集中在強勢股,如今這些股票殺跌,流動性反而產生了溢出,紅利、券商和軍工股反而支持了大市。
管制概念再受催化,昨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佈公告,對超硬材料、稀土設備和原輔料、鈥等5種中重稀土、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受此消息影響,硬超硬材料概念股盤初走高。四方達一度觸及20cm漲停,黃河旋風、惠豐鑽石、三超新材等多股跟漲。
軍工板塊盤中逆勢走強,捷強裝備、北方長龍漲超10%,理工導航、科思科技、長城軍工、中航成飛等跟漲。

消息面上,機構研報指出,2025-2026年隨着「十五五」規劃編制推進、落地,軍工行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指引將逐漸清晰,伴隨新一輪訂單周期開啟,景氣成長屬性有望強化,或將推動產業鏈整體景氣度迎來複蘇。
軍工板塊的強勢上漲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三季度的7-8月也曾是個牛股倍出的板塊。長城軍工、北方長龍等股票八月份都是接近翻倍的漲幅,背后的催化劑也是一波接一波。
從主題催化再到訂單驅動的邏輯交替,是驅動軍工板塊今年強勢表現的核心因素。全球地緣形勢日趨緊張,而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在地緣衝突和國際展覽里越來越多得展示實力,有利於進一步打開中國在國際軍貿中的市場。
同時,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預期之年,意味着開始進入新一輪訂單周期,短期內行業整體景氣度有望保持上行,是基本面修復的最大動力。
因此,從資金流向來看機構也在加碼這個板塊,在連續10個季度減配軍工后,今年Q2機構們首度開始增配,中航沈飛、中航光電、睿創微納等龍頭成為資金競相重倉的熱門股。
總的來説,主題活躍疊加業績提振,構成了今年軍工板塊行情的「二重奏」。經過9月份的調整之后,四季度軍工板塊能否重新迎來一波上漲?
總體來看,今年軍工板塊在景氣周期時的累計表現,無論是個股累計漲幅,還是涉及的細分產業鏈環節的景氣數量,都遠超往年絕大多數時候要明顯強勢得多。
這背后,是今年軍工行業的基本面真真切切迎來了實質性的巨大商業化擴張落地。相比以前經常只能作為「空有概念,難有業績兑現」的題材炒作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簡單來看,是國內的軍工行業開始逐步走進「業績驅動」的新周期。
並且這個邏輯會在以后行情中一直發揮重要支撐。
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本就進入關鍵節點,而三季度以來,這種「收尾衝刺」的特徵愈發明顯。
熟悉軍工行業的人都知道,受裝備生產周期與交付節奏影響,每年三四季度往往是行業業績釋放的「黃金期」,交付量通常能佔到全年的60%以上。
如今,這份季節性規律正與訂單儲備形成疊加——中航成飛下半年手握超800億元訂單,殲-20的交付量預計環比增長30%,就連此前因交付進度調整略有承壓的主機廠,也在Q2迎來明顯改善,中航沈飛二季度營收、淨利潤環比分別增長50.8%、63.9%。這種「訂單飽滿+交付提速」的組合,讓板塊業績回暖的確定性變得清晰可見。
不僅於此,如今的中國軍貿領域更是獲得了「實戰破局」。比如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戰,意外成為中國軍工的「全球發佈會」:巴基斯坦空軍使用殲-10CE戰機搭配PL-15E導彈,打出6:0的戰果,不僅驗證了裝備性能,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預警機+戰機+防空系統」的閉環作戰體系。實戰背書的威力立竿見影,此后阿塞拜疆迅速追加42億美元梟龍戰機訂單,中東客户一口氣簽下航天彩虹超40億美元的無人機合同,就連此前因發動機問題停滯的中泰S26T潛艇項目,也在採用國產CHD620發動機后重新啟動。
據測算,2025年中國軍貿總額有望達到450億美元,同比增長30%,並有望將逐漸打破西方在高端軍貿市場的長期壟斷,贏得更多海外軍貿市場的訂單。
機構研報指出,2025-2026年隨着「十五五」規劃編制推進、落地,軍工行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指引將逐漸清晰,伴隨新一輪訂單周期開啟,景氣成長屬性有望強化,或將推動產業鏈整體景氣度迎來複蘇。
展望四季度,機構認為,國防軍工板塊的結構性機會或值得關注,其中重點方向包括軍貿出海、新域新質、資產重組三大核心主線。
目前軍貿已經確定成爲了軍工企業突破增長瓶頸的核心引擎,這可以從今年不斷獲得海外訂單的景氣度看得出來。業內分析認為,相較於傳統軍貿強國的裝備體系,我國軍工產品兼具性價比優勢與體系化供給能力,有望在 2025 年及往后實現訂單放量,推動相關企業價值重估。
而新域新質技術由於熱門技術/產品眾多,相關政策、數據等利好催化密集出現,更是其中的重點主線。比如軍品領域包括無人機、遠程火箭彈、水下裝備等新質戰鬥力方向,民品領域包括大飛機、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可控核聚變等,都將很可能在后續市場行情成為點燃軍工板塊的熱門題材點。
此外,軍工重組方向也是市場重點關注的彩蛋。機構指出,核心資產仍在體外的上市公司將優先受益於整合紅利,通過注入優質資產實現業務結構優化與盈利能力提升,這一過程也將推動軍工板塊的資源配置效率升級。比如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將軍工資產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組建萬億級軍工平臺后,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發集團等資產證券化率較低的央企,也有望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整體來看,當前A股市場開始步入消化此前漲幅的調整階段,但A股的牛市行情預期依舊強烈,目前資金開始重新關注先前已經完成深幅回調的賽道板塊。
今天逆勢大漲的軍工板塊,就是資金押注的重點方向。參考一致預期,剔除估值較高的部分標的,目前軍工板塊內部大多數企業對應2026年估值在35倍以內,考慮到2025-2027年的行業需求恢復預期,這樣的估值仍有性價比。(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