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5:5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星源)「手機上都收不到幾條動賬短信了,這是怎麼回事?」長沙市民劉女士最近感到格外納悶。她告訴記者,以前賬户一有交易,銀行馬上就會發短信提醒;但現在這一服務不知為何「消失」了,「諮詢了移動運營商也説沒問題。」
劉女士的困惑,正是銀行提高短信提醒業務門檻的一個縮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發佈公告,對動賬短信提醒服務進行調整,有的將部分免費服務取消,有的則將動賬短信提醒的起點金額提升至100元到500元不等。這一調整背后折射出銀行怎樣的考量?持卡人又該如何應對?記者進行了探究。
現象:免費額度「縮水」,通知門檻提高
記者瞭解到,動賬提醒是指銀行或金融機構在用户賬户發生資金變動時,通過短信、APP通知等方式發送的實時交易提醒服務。通常來説,當用户將手機號與銀行卡綁定后,銀行卡一旦產生交易情況,用户的手機上便會及時收到短信,便於其快速掌握賬户動態。
為吸引開户,許多銀行會設置動賬提醒服務的免費體驗期,或作為VIP客户的免費附加服務提供,因此這項業務在部分持卡人眼中是「不花錢的」。
然而,近年來這一情況卻發生了轉變。例如廣東華興銀行發佈公告稱,對個人客户賬户動賬短信發送方式進行優化,自2025年9月16日09:00起,停止發送賬户動賬金額在500元以下的動賬短信。
這並非個例。今年3月,湖北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於2025年3月27日起將個人借記卡賬户動賬提醒短信默認起點金額提高至100元,即單筆交易金額100元(含)以下的交易不再發送短信通知;中國銀行也於2025年4月17日起,對於享受終身免費短信動賬通知服務的個人客户,調整其賬户變動觸發短信通知的默認交易起點金額為100元人民幣。
除了通知起點金額提高,免費提醒業務範圍也持續「縮水」。如湖北鄂州農商銀行宣佈,於2025年9月16日起陸續停發存量免費短信、資產未達標VIP卡客户100元(含)以下的小額動賬提醒短信。
早在去年年末,民生銀行也發佈公告稱,根據業務調整需要,自2025年1月1日起,該行將不再延續個人借記卡人民幣賬户短信即時通服務(即以短信方式向客户提供賬户資金變動通知的服務)項下的部分優惠措施。其中,民生銀行「單筆通知起點金額默認或設置大於300元的動賬短信提醒暫不收費」優惠措施終止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期滿后不再延續優惠;「簽約個人網銀、手機銀行、微信即時通三個產品中的1個(含)以上時,享短信即時通服務費9折優惠」優惠措施終止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期滿后不再延續優惠。
原因:升級優化服務,實施降本增效
對於動賬提醒服務變動的原因,不少銀行給出了「提升服務」的説法——廣東華興銀行稱是為提升客户服務水平,湖北銀行也表示系「為向客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但究其深層原因,更多業內人士指向了降本增效。
實際上,長期免費提供的動賬短信服務,已成為不少銀行的運營壓力。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介紹,不同銀行對動賬門檻金額的設置有所不同,有的默認較低起點,有的則設置較高門檻,需客户主動調整才能覆蓋小額變動。隨着交易規模擴大,這類成本累積顯著。因此,調整動賬短信提醒服務可視為銀行精細化成本管理的一項舉措。
對於銀行目前為何紛紛調整動賬金額提醒,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也認為,主要是爲了應對淨息差收窄和盈利壓力,也反映了銀行在精細化運營上的努力,旨在通過減少低價值提醒服務的支出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
如果持卡人仍想訂閲動賬短信提醒服務,需為此支出一筆費用。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銀行的主流收費標準集中在每月1元至4元,如中國銀行的收費標準為最高不超過每月每卡每手機號3元(按月收費)或每年每卡每手機號36元(按年收費),民生銀行的個人借記卡人民幣賬户短信即時通服務則執行2元/月/卡/手機號的收費標準。
趨勢:數字化轉型,轉戰APP與微信平臺
免費的賬户通知,以后是否真的會消失?實際上,持卡人無需為此擔憂,銀行早已找到了解決方法。
廣東華興銀行公告和客服人員提示,客户可以通過兩大線上服務渠道繼續接收500元以下的動賬提醒,一是通過該行「廣東華興銀行微銀行」公眾號;二是開通、下載「廣東華興銀行」手機銀行APP,二者均是免費的動賬提醒服務。
「我們並非縮減服務,而是推動提醒方式向更高效、更便捷的數字化渠道遷移。」民生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當前,該行打造了「App即時通」服務,通過民生手機銀行App為客户提供任意金額的變動提醒,且該服務暫不收費,客户只需登錄手機銀行,進入「即時通」板塊簽約「App即時通」,便可享受每筆動賬的實時提醒服務。
從更深層面來看,銀行這一調整與當下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不謀而合。
薛洪言表示,從數字化轉型角度看,此次調整是銀行順應行業趨勢的必然選擇。傳統短信提醒功能單一、成本剛性,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不僅能實現更實時、豐富的動賬通知,還能整合賬單查詢、理財推薦、客服互動等功能,提升用户黏性與綜合服務效率。此舉推動了客户從傳統短信向數字化渠道遷移,加速了銀行線上生態的構建,對行業整體服務模式優化具有積極意義——促使銀行從「被動通知」轉向「主動服務」,通過數據整合與場景嵌入提升客户體驗,同時降低運營成本。
不過,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提醒,銀行在數字化服務升級過程中,雖需主動精簡原有服務項目以優化資源配置,但更要注重平衡用户利益與機構「降本增效」的目標。同時,針對此類服務調整,銀行必須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權,確保相關變動信息清晰、及時地傳遞給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