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近一年:規模突破1500億元

2025-10-10 15:47

轉自: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聯合多部門發佈《關於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如今落地快滿一周年。從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實施后的影響效果來看,市場帶動效應較為明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9日,共有747家A股上市公司或重要股東獲得回購增持再貸款,總金額約1506.43億元。其中,今年以來,495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東獲得回購增持再貸款,總金額約1013.59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政策成效顯著,但仍存在結構不均衡、部分主體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未來,需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優化機制設計,推動回購增持再貸款從「階段性工具」向「常態化機制」轉變,更好地服務於資本市場穩定與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積極佈局 回購增持再貸款業務快速落地

在金融機構層面,以國有大行為首的各家銀行迅速展開行動,採取積極的營銷策略,為符合條件的央國企及優質民營企業做好授信保障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業務準備,提供金融服務及信貸資金支持。

工商銀行迅速出臺產品制度,組織開展專項行動,積極推動多筆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中國銀行及時出臺專屬配套方案,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具體到地方分行,以工商銀行新疆分行為例,自去年10月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專項工具設立以來,該分行通過多種形式走訪對接企業,摸排業務需求,制定針對性融資方案,做好綜合服務,紮實服務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增持。在具體業務推進中,該分行圍繞央國企、民營企業強化市值管理、優化資本運營等各類需求,及時出臺專屬配套方案,明確標準業務流程和貸后監控要求,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

Wind數據顯示,自《通知》落地以來,截至2025年10月10日,在試點的21家銀行中,工商銀行落地回購增持再貸款的筆數最多,共計125筆,約涉及122家上市公司;緊隨其后的是中國銀行,涉及回購增持再貸款118筆,貸款金額上限約為238.34億元。在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落地回購增持再貸款的筆數最多,共計103筆,貸款金額上限約為148.81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該《通知》落地將近一年,銀行開展回購增持再貸款總體運行順利。眾多上市公司獲貸款支持,金額也相對客觀。不過,結構性問題尚存。一是保險公司參與度低,受償付能力約束和股價走強影響;二是部分企業回購意願不強,因股價已超回購價格上限。難點在於如何平衡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與支持實體需求,以及完善回購后股份處置機制。

政策持續優化 常態化機制建設成下一步重點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增持再貸款持續火熱,與政策支持變化有關。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優化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政策安排,將申請貸款時的自有資金比例要求從30%降至10%,將貸款最長期限由1年延長至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將5000億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個工具額度合併,總額度變為8000億元。隨后,6月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第二季度例會提出,用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將兩項工具額度合併使用,能夠在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的同時,拓寬單項工具的額度上限,從而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靈活性,更好滿足不同類型機構需求,進一步提高政策資金利用效率。

談及下一步回購增持再貸款業務的發力方向,某國有銀行北京分行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從客户需求看,一方面客户希望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前期有一部分客户貸款期限是1年期,到期后可能會選擇展期。「隨着近期A股資本市場持續回穩向好,部分客户認為自己已經實現盈利且股價穩定,會考慮賣掉已增值的股票來償還貸款。」

隨着市場環境變化,部分企業開始調整其回購策略。上述國有銀行北京分行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回購增速放緩,主要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股市表現較好,客户對於當前價位有所顧慮。

田利輝建議,下一步,銀行要開展回購增持再貸款,應着力「三擴三提」:擴大覆蓋範圍,從上市公司向更多優質企業延伸;拓展資金用途,支持併購重組等多元需求;擴展參與主體,引導保險公司等機構參與。同時提升政策精準度,優化定價機制;提升服務效率,簡化審批流程;提升風險管控,建立動態監測機制,推動再貸款從「階段性工具」向「常態化機制」轉變,切實發揮穩市作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