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6:19
本文來自:六里投資報
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日前在2025·青島創投風投大會發表主題演講,深入闡述了當前創投風投應遵循的投資方向,並且對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前景作出了明確的展望。
黃奇帆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總市值目前僅佔GDP的70%,
遠低於成熟經濟體的100%-120%比例,表明還有巨大成長空間。
預計到2040年,中國GDP將翻番,
按不變價格覈算,從現在的約140萬億增長到280萬億,按可變價覈算,到2040年中國的GDP總量會達到350萬億左右。
如果股票市場佔GDP的100%-120%,
這意味着15年后,我國股票市場總量有可能在400萬億左右,較現在100萬億的水平翻兩番。
這是我國發展金融強國的內在目標之一,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一個核心內容。
黃奇帆強調,風投創投需調整投資策略,避免過度集中於低風險領域,
在中央要求的「投早、投小、投長」的基礎上,還要「投硬科技」、「投生產性服務業」。
他詳細解釋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十大類別,包括研發、物流、金融、數字化服務等,
黃奇帆認為,這是推動GDP增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板塊,也是孵化獨角獸企業的重要土壤。
例如,美國科技巨頭如蘋果、微軟本質上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鏈頭企業,通過服務嵌入創造高附加值。
最后,他提出五類重點投資對象:生產性服務業的中小企業、專業搞生產性服務業的50強企業、文武兼修型企業、產業互聯網平臺以及鏈頭企業。
黃奇帆總結,遵循這一方向不僅將助力中國資本市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將使風投機構自身獲得長期回報。
投資報整理精選了黃奇帆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當今世界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成熟度有一個硬指標,即資本市場總市值對這個國家的GDP比例大體在1:1-1:1.2。
如果小於1:1,
比如GDP有100,資本市場市值只有60、70,意味着資本市場發育不到位,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GDP是100,資本市場的總量超過130、150、200甚至更高,就是資本市場過度發育,存在泡沫。
比如美國現在的GDP是29萬億美元,股票市場市值達到70多萬億美元,是GDP的200%多,
表明美國資本市場熱度過高,存在一定的泡沫。
中國資本市場總量今年初是70多萬億人民幣,現在已經達到100萬億。中國GDP今年會達到140萬億。
我們的資本市場目前佔GDP比例只有70%,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我們即將進入到「十五五」規劃,以及2040遠景目標期。
到2040年中國GDP會翻一番,按不變價格覈算,從現在的約140萬億增長到280萬億。
如果按可變價覈算,到2040年中國的GDP總量會達到350萬億左右。
如果股票市場佔GDP的100%-120%,
意味着15年后,我國股票市場總量有可能在400萬億左右,較現在100萬億的水平翻兩番。
這是我國發展金融強國的內在目標之一。
我們應該在15年后讓國民經濟的證券化率達到100%,這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一個核心內容。
它可以推動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包括支持高科技獨角獸企業健康發展;
促進老百姓多渠道增加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等;都需要把資本市場搞得更好,這是總的目標。
在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力量就是風投、創投、私募基金、產業基金等各類資金。
以風投創投為主的各類產業基金已經發展了20多年,
目前總量接近30萬億左右,其中40%實際上投資於各種貨幣資金和固定收益債券。
這類投資旱澇保收,沒有什麼風險,但其實是私募基金、風投創投投資方向的扭曲。
最近一年多,中央和證監會一直在鼓勵風投創投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就是對這類投資方向進行調整。
還有30%左右的資金是投資在比較晚的跟投方面,
往往企業上市前或已經上市,大家會找各種機會跟投。
這屬於風險不那麼大,且有一定的股權投資內涵的投資。
真正投早、投小、投長應該是在「青萍起於微末」的0-1階段就開始投資,
到1-100階段又有各種各樣轉化性投資,等到產業成型的100-100萬階段有更多的跟投,這樣A、B、C輪一輪一輪地投。
這類投的比較好的、特別跟獨角獸企業有關的投資,大體佔30萬億各類基金的30%左右,總體上現在情況在好轉。
今天這個會主要是討論按投早、投小、投長,其中最重要的投資方向是什麼?
就是投硬科技。
説起硬科技,大家往往想到一個個製造業高新企業,
事實上,能夠孵育高新企業的温牀和土壤,是與生產性服務業相關聯的企業。
在國家統計局的行業分類當中,生產性服務業包括10個大類,35箇中類,171個小類,加在一起有216個大中小類型。
十大類中第一大類,是硬核技術的研究開發創新;
第二是產業鏈的物流配送;
第三是產業鏈供應鏈金融;
第四是產業鏈市場準入檢驗監測,各種產品的認證服務;
第五是產業鏈的綠色低碳服務;
第六是產業鏈數字化服務;
第七是產業鏈上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的採購,貿易、批發、零售包括售后服務;
第八是產業鏈上的品牌、專利、商標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推廣;
第九是產業鏈上的各種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諮詢服務等;
第十是產業鏈上各類職工培訓、職業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等。
我們還要看到,生產性服務業不僅是為製造業服務,不僅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土壤、温牀和生態環境,
它還自帶「光環」,本身就是GDP的最大板塊和最大增長極,
是高市值獨角獸企業產生的增長極,是服務貿易的增長極,是高端工業品、終端產品高附加值的基礎。
美國獨角獸企業市值佔美國股市的30%,差不多有20萬億美元,
其中有500多個大中小的各種類型獨角獸佔5萬多億美元的市值,還有15萬億美元是七個大型科技企業,
包括微軟、蘋果、亞馬遜、高通、英偉達、臉書、特斯拉、谷歌。
這些大型科技企業與其説是高端產品的創造者和靈魂,不如説它是高端產品生產性服務業的鏈頭企業。
蘋果是造高端手機的,實際上把手機產業鏈上的硬核科技、十大生產性服務業類型全部一把抓。
它真正的製造、硬件製造的生產線、裝配通通交給富士康等代工龍頭企業。
一年生產、銷售2億部手機,蘋果可以拿到500多億美元利潤,這個利潤就是它的服務貿易、生產性服務業創造的。
在這個意義上,蘋果、微軟、高通、英偉達、谷歌和亞馬遜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高通是搞通信芯片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司,英偉達是搞算力芯片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司。
所以説,投早、投小、投長、投硬科技,如果不從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端切入,不跟生產性服務業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是南轅北轍。
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中,第一類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中小企業;
當下五六千萬箇中小企業中,至少有1%屬於專精特新、具有生產性服務業各種功能的企業,
這1%就對應50、60萬個企業,
把它找出來,在市場里催化,是投小投早投長期的一個目標。
第二類,是一批專業搞生產性服務業的50強企業;
他們已經是大企業了,專干生產性服務業。
比如普洛斯就是搞物流、數據中心、新能源開發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在中國資產管理規模約790億美元;
法國的施奈德,20多年前是做電器搞硬件的,現在基本上不做電器,
全部浸透在生產性服務業,專搞綠色低碳、數字化服務,為亞洲、美洲、歐洲的各種企業提供服務,一年可以收入上百億歐元的服務費。
第三類,是文武兼修;
像青島的海爾那樣,既是家用電器類硬件製造的大企業,同時也是家用電器產業鏈相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研發的企業,
是一個在行業里出類拔萃的、很了不起的企業。
第四類,是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是把製造環節加上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微笑曲線,
中間是製造,左邊有五個生產性服務業,右邊有五個,
「1+10」一網打盡都在產業互聯網里。
這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就是一個非常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加製造業的數字化平臺,是我們下一步物聯網平臺發展的藍海。
第五類,是像蘋果、微軟、華為這樣的生產性服務業鏈頭企業;
專門把一個硬科技的產品做到上萬億市場規模,
把產業鏈上的十大生產性服務業掌握到位,然后委託代工企業製造。
這種產業鏈的鏈頭企業,帶動那些專搞製造的代工企業,形成產業發展。
總之,風投創投基金要對這五大類企業當中有發展苗頭的企業進行深度的投資,投早、投小、投長。
這樣未來中國如果產生新的萬億級市值的公司,有現在的風投企業投資到位的功勞,
整個中國的股市發展了,經濟發展了,風投企業自己也能夠茁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