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疆走出舒適區

2025-10-10 14:09

摘要:

這場商業轉型之所以演變為口碑危機,根源在於大疆作為無人機巨頭所表現出的戰略傲慢。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作者|王佩薇

編輯|董雨晴

10月9日,大疆官網正式上線「雙十一」促銷信息,多款產品價格直降數百元至上千元。

降價對於消費者而言,本該是個大好事,但很快,「大疆預告降價已購買消費者退貨維權」等話題就迅速衝上熱搜,引發爭議。

對於許多旅行愛好者、VLOG博主來説,人手一個大疆已然成為社交密碼和身份標配,上線於2023年的雲臺相機Pocket 3此前憑藉出色的便攜性與畫質成功吸引大量熱衷拍照記錄的消費者種草搶購。

臨近雙十一的一場降價風暴,為何會讓大疆招致大量負面聲音?消費電子領域常見的降價策略,大疆為何沒有處理好?

最高降價千元,消費者「慌了」

據大疆多平臺店鋪信息顯示,此次促銷活動中,確實有多款產品降價,涉及户外電源、雲臺相機、運動相機、手機穩定器、無線麥克風、無人機、掃地機器人。京東旗艦店信息顯示,大疆雙11活動10月9日開始,優惠購買的期限是10月9日0點~10月14日24點。

線上店鋪可以直觀地看到,户外電源Power 1000 V2直降900元,Power 500直降500元,雲臺相機Pocket 3最高降價900元,運動相機Action 4最高降價1129元,手機穩定器Mobile 7P降價200元,掃地機器人ROMO最高降價300元,無線麥克風MIC2最高降價800元,Mini 4K航拍無人機最高降價1300元,航拍機Mini 4 PRO最高降價更是達到了1478元。

「當時前幾天去店里諮詢購買的時候説沒有任何活動的,現在又突然搞活動了。」很顯然,突如其來的降價把先前購入大疆產品的消費者打得措手不及,特別是在國慶前夕入手的消費者,以Pocket 3為例,多數人是以3499元價格購入,現如今該款產品在電商平臺的價格已變為2799元。

「降兩三百就算了,竟然降那麼多。」毫無心理準備的消費者在經此「背刺」后,於社交媒體平臺自發形成了維權吐槽。小紅書平臺搜索「大疆」關鍵詞,映入眼簾的是大量的維權求助帖和維權成功經驗帖。「大疆誘導消費者」的口號在相關帖子的評論區被大量刷屏,成為這場風波的核心聲量。

除此以外,大疆售后的 「雙重標準」,也進一步激化了消費者的不滿。經多名消費者告知,大疆在線上和線下的售后政策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線上官網與淘寶客服溝通補差價和退貨退款的成功率最大,其售后服務有30天價保和7天無理由退換保障;而線下門店和其他渠道(包括得物、山姆)購買的大疆退換、補差價的難度較大,相關產品只要拆掉外面塑封保護膜就不能退了。

另有信息顯示,深圳有線下門店渠道已置換最新方案——即10月2日以后購買的產品可以退差價。

輿情這麼大,大疆做錯了什麼?

在消費電子領域,「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是一句經典老話,這是因為手機等電子數碼產品極其容易因為換代面臨大幅降價的局面。因此,早買的人往往能接受很快便大幅降價的心理落差。

相比之下,大疆此次大規模降價引發的輿論,恰恰是因為沒有幫消費者做好預期管理。

同爲消費電子領域巨頭,蘋果在這一點上頗具發言權。

首先,蘋果對降價的時機和方式把握十分謹慎。通常會與618和雙十一等大促節點捆綁,削弱消費者對品牌自身的降價期待,將其歸結為平臺活動行為。除此之外,不少消費者注意到,即便是在大促期間,蘋果官網和線下官方直營店的價格也非常穩定,很少直接參與大幅降價。多數降價行為,都發生在線上授權渠道如天貓旗艦店與京東自營等。這與本次大疆在自家官網明晃晃的掛出「降價通知」截然不同。

更為關鍵的實際上是溝通與預期管理,蘋果官方通常不會「高調宣傳降價」,但會通過渠道釋放信息,讓市場逐步感知和適應價格變動。其相對「低調」的處理方式,避免了將「降價」本身變成焦點新聞,從而減少了大規模輿論發酵的可能性。

本次大疆於10月8日通過多個平臺預告「雙十一」促銷活動,正式降價則從10月9日開始。儘管僅提前一天預告,但因10月8日仍處於國慶假期期間,該預告被指缺乏誠意。此外,今年京東雙十一雖也自10月9日啟動,但相較於消費者普遍認知中的「雙十一」節點仍顯提前,導致不少人未將大疆降價與雙十一關聯,反而視作其獨立調價行為。

另一方面,大疆在事后處理中也因標準不統一引發消費者不滿。面對大量售后反饋,不同渠道的應對方式存在明顯差異:部分消費者成功獲賠或通過退貨重買減少損失,但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無法聯繫到銷售或客服,問題迟迟未得解決。截至發稿,仍有用户處於溝通中。

大疆在10月9日發佈的官方迴應較為簡略,僅表示此次調價系「雙十一常規促銷」,並承諾「理解用户心情,將持續優化服務與溝通」。然而在實際處理中,官方並未出臺統一方案,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被指對待消費者不夠真誠。

重回公眾視野的大疆

在鳳凰網科技接觸到的諸多硬件創業者眼中,誕生自2006年的大疆可謂是工程師與天才的「理想國」,也是中國式硬件創新的樣本。

2013年,大疆即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迎來爆發,此后一路成長為絕對霸主,長期佔據 70%的全球市場份額。

作為非上市公司,大疆不需要定期向外界公開自己的財務業績,但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大疆在2022年斬獲301.4億元的營收。另有公開信息顯示,大疆2024年的收入達到了800億元,同比增長35%,淨利潤達120.56億元。

但也恰恰因為市場份額穩固,大疆在開拓第二曲線方面相對迟緩。

邁入2025年,大疆經營形勢陡然生變,主動切入多個消費電子紅海,引發行業混戰。7月,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機Osmo 360,直接進入影石的核心市場;隨后在8月,又發佈掃地機器人DJI ROMO,闖入本已競爭激烈的智能清潔領域。

面對大疆的跨界進擊,原有賽道玩家不再保持「客氣」,反擊迅速展開。影石創始人劉靖康一改早前的沉穩態度,隨着大疆不斷深入其業務腹地,高調宣佈投入資金慶祝新品「影翎 Antigravity」公測,以此作為對Osmo 360的正面迴應。與此同時,追覓也迅速確認將拓展無人機業務,佈局低空經濟賽道。

這場商業轉型之所以演變為口碑危機,根源在於大疆作為無人機巨頭所表現出的戰略傲慢。在走出舒適區、多方出擊的同時,大疆未能妥善處理新舊業務之間的平衡,也未充分顧及消費者體驗。如何兼顧創新擴張與用户信任,已成為擺在這家行業霸主面前的關鍵課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