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5:21
金吾財訊 | 汽車補貼陸續收官之際,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政策同步收緊。2026年起,延續多年的免徵政策將改為減半徵收,單輛乘用車減税額上限1.5萬元。按10%税率計算,30萬元以上車型將因超出減免限額,購車成本明顯上升。
政策疊加之下,新能源車購置税減免門檻進一步提高。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税務總局發佈關於《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並明確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有關技術要求調整等情況。2026年起,僅符合新規的車型可列入減免目錄享受優惠。
受消息影響,10月10日港股汽車板塊受壓,截至發稿,蔚來-SW(09866)跌4.19%,零跑汽車(09863)跌3.98%,小鵬汽車-W(09868)跌3.91%,吉利汽車(00175)跌3.49%,小米集團-W(01810)跌2.53%,理想汽車-W(02015)跌2.33%,北京汽車(01958)跌1.89%,比亞迪股份(01211)跌1.63%。
一、純電動乘用車
《公告》中對純電動乘用車有關技術要求調整為:純電動乘用車百公里電能消耗量應不高於《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車》(GB 36980.1—2025)對應車型的電能消耗量限值。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的乘用車電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參照GB 36980.1—2025中最大設計總質量為3500kg乘用車電能消耗量限值執行。
根據GB 36980.1—2025標準調整車重限值基準質量至1780kg,設置質量拐點為2710kg及1090kg,並按整備質量分段設定能耗限值:整備質量2710kg車型限值19.1kWh/100km,中間質量段採用公式計算。四驅車型、三排座椅車型限值係數為1.03,高性能車型額外乘以1.2。
(來源:工信部)
(《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車》徵求意見稿;來源:工信部)
這一調整將倒逼車企加大研發投入,重點聚焦電池管理效率提升、整車輕量化設計優化、風阻係數降低等關鍵領域,最終推動純電動車型向更高效的 「省電」 方向升級,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能耗水平。
二、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
《公告》對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技術要求作出顯著調整,核心變化集中在純電動續駛里程、電量保持模式燃料消耗、電量消耗模式電能消耗三大維度。
具體來看,《公告》要求純電動續駛里程應滿足有條件的等效全電里程不低於100公里。此前,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續駛里程應滿足有條件的等效全電里程不低於43公里,新的標準要求有了大幅提高。
從懂車帝插電式混動8月銷量排行榜來看,比亞迪佔據榜單前5位,包括秦PLUS DM、秦L DM、海豹06DM、海豹05DM、宋Pro DM,然而這些車型的低配車型純電續航里程均未超過100公里。另外,吉利系銀河A7、星耀8、星艦7等低配版本同樣如此。在排行榜前十中,長安啟源A07、奇瑞的風雲A9L則達到了里程要求。
另外,針對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兩項核心能耗指標——電量保持模式下(側重燃油經濟性)的燃料消耗量與電量消耗模式下(側重電能效率)的電能消耗量,根據《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4、《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車》GB 36980.1—2025),以「相對比例」形式明確了能耗門檻。
電量保持模式下,整備質量≤2510kg的車型:燃料消耗量需低於國標限值的70%;整備質量>2510kg的車型:燃料消耗量需低於國標限值的75%;最大設計總質量超3500kg的車型,燃料消耗量參照3500kg級國標限值執行。
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即常説的饋電行駛油耗,簡單地説,《公告》要求其在饋電行駛狀態下的油耗要比同級別油車低約25%-30%,以一輛2000kg的5座插混乘用車為例,要求饋電油耗應低於9L的70%,即6.3L以下。
(GB 19578—2024)
電量消耗模式下,整備質量≤2510kg的車型:電能消耗需低於國標限值的140%;整備質量>2510kg的車型:電能消耗需低於國標限值的145%;同樣,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級的車型,電能消耗量參照3500kg級國標限值執行。
至於電量消耗模式即常説的純電行駛電耗,由於插混車型通常相對同級電車更重,因此行駛電耗通常相對較高。而《公告》則要求其純電行駛電耗不能超過同級純電車型的40%-45%。
對於非汽柴油動力的插混車型(如氫燃料等其他能源類型)則暫未設燃料消耗量限制。
結語
新能源購置税減免及技術門檻的提高,實質是通過市場機制篩選出真正具備技術競爭力的車型。對於車企,需加速技術迭代以滿足新標準,同時優化成本結構以應對補貼退坡;對於行業來説,這一政策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最終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乘聯分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此次調整是為適應新能源汽車續航快速提升,確保政策與技術發展同步。通過提高技術門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淘汰落后產品,穩定企業對政策的長期預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祕書長許海東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減免政策早已明確,此次調整圍繞技術要求,一是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技術水平的進步,二是讓車企把產品做得更好,也是引導理性競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