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0 12:30
作者 | 崔汀
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的寒意撲面而來,冷得足以讓電影人打顫。
國慶+中秋的8天假期的加持,截至10月8日下午16點,電影市場大盤報收18.03億元票房,相較去年同檔收入下滑14%!去年國慶檔是7天的假期,21.05億元相較前年已經是大幅度下滑,現在「喜提」兩連跌!娛樂資本論翻閲十余年來的國慶檔票房榜,刨除疫情影響的2022年,今年的成績僅高於2016年,國慶檔電影市場倒退回到10年前!
經濟下行的影響不止於電影。譬如房地產市場,百姓羣體對此的感受可能更有切身體會。比如2016年天津的房價均價已經上漲到2萬元左右,此后幾年也在節節攀升。經濟下行之后,今年的天津房價均價已經回落到2萬元以下。這10年,買房子和賣房子的人都在經歷着天上到地下的大起大落。
人們過日子越來越習慣於捂緊錢袋子,娛樂消費支出早已退居次席。假期出遊、回家探親等活動已然佔據了人們大部分開支,看電影成為一個不再重要的選項。北京的影迷徐先生對娛樂資本論説道:「往年國慶檔只會選1~2部電影看,今年孩子就想出門旅遊,我等着節后再選擇觀看。」
北京一家影院的劉經理對國慶檔的市場表現較為失望,他對娛樂資本論表示:「今年國慶檔就熱鬧了前三天,后面五天的客流量在逐日下滑。檔期票房收入暫時解決了温飽,接下來還要指望賀歲檔。」據他透露,他工作的影院在國慶檔收入票房約40萬元,和去年同檔相比,收入鋭減20%。國慶檔之后,進入電影市場傳統的淡季,影院經營的壓力極大。
國慶檔歷來都是一年中的檔期之重,2021年還曾出現過43億元檔期第二高峰。此后,國慶檔為何總走下坡路?檔期上新9部電影,其中不乏《志願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説家2》這樣的高成本電影,為何《731》能夠突出新片重圍?新片扎堆,為何還是沒能阻止票房下滑的頹勢?娛樂資本論來找一找病根。
無爆款,難破圈,電影乏人問津?
今年國慶檔電影兩大現象值得矚目:其一,無票房爆款電影,檔期冠軍《志願軍:浴血和平》票房收入4.4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檔冠軍《志願軍:存亡之戰》8.05億元的成績,差距明顯。其二,節前影片《731》「闖入」,它在9月18日上映,仍然在國慶檔收入3.4億元,奪得票房亞軍,這是十余年來未曾有過的情況。
娛樂資本論在節前發表的文章《國慶檔預測:等一個救市的「爆款」》就提到過:「國慶檔票房達到25億高位需要一部破10億‘爆款’電影支撐。」國慶檔爆款電影的缺席,是票房大盤滑落的主要原因。
《志願軍:浴血和平》作為系列最終章,成功衞冕檔期冠軍,但為何票房不及前作?劉經理分析:「《志願軍:浴血和平》的質量沒問題,但是這個題材近幾年有《長津湖》系列的巨大成功,2021年國慶檔票房成績那麼高,就是因為有《長津湖》的超常發揮,單片在檔期收入32億元,算是提前預支了觀眾對這個題材的熱情。現在《志願軍》又是三部曲,對觀眾的吸引力難免會下降。」
娛樂資本論縱觀國慶檔電影,無法破圈的「魔咒」幾乎籠罩在每部新片的頭上。微博指數顯示,關鍵詞「國慶檔電影」在9月下旬的宣傳密集期達到過熱議峰值,檔期第一天又攀登上一個熱議小高峰,之后就處於低位運行狀態。
貓眼專業版APP顯示,國慶檔電影的抖音熱度榜,《志願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説家2》的熱度分在上映前夕達到1億的峰值,看似不低。可是對比來看,《731》在映前的熱度分已經高達3.3億!
圖一:微博指數;
圖二、圖三:抖音熱度榜
電影市場專家温特就此數據,向娛樂資本論解讀道:「今年國慶檔電影定檔普遍較晚,《志願軍:浴血和平》《風林火山》《震耳欲聾》《畢正明的證明》都是在9月才陸續宣佈定檔,沒有充分的宣傳時間,普通觀眾接收不到這樣短期且密集的新片訊息。《731》正好是在9月下旬開始市場發力,且掀起極高的熱議關注度,分散了觀眾對國慶檔的注意力。」
《731》在國慶檔的票房成功,讓人始料不及。檔期開始之前,《731》的累計票房已達15億元,沒想到還有長尾效應。劉經理回憶道:「我在國慶節當天就給《731》排了下午的兩場,結果上座率極高,第二天我就給《731》增加到五場,其它上座率不高的新片減少排場。」《731》進入國慶檔之后,每天票房穩居前三的位置,順勢成為檔期主力。
温特就城市的票房分佈進行分析道:「《731》在國慶檔的票房,每天都是四線城市產出最多,二線和三線次之,一線城市產出最少。這大概率是由於國慶節期間,一線城市的觀眾返回家鄉,人們利用節假日和親友來補看這部熱議度極高電影。」
娛樂資本論聯繫到安徽省阜陽市一家影院的汪經理,他告訴娛樂資本論:「《731》國慶節期間的觀眾,多是家庭觀眾,父母帶着孩子,青年夫妻帶着父母。《731》的上座率比國慶檔大部分新片要高。」
娛樂資本論翻閲了國慶檔影片的整體上座率,《731》高達13.2%,《志願軍:浴血和平》為10%,《刺殺説小説家2》是9.4%。檔期新片唯一能超越《731》上座率的是《震耳欲聾》,后者的上座率為13.7%。
《刺殺小説家2》此前也被看好是檔期頭部電影之一,它在檔期中收入票房2.9億,名列第三。《刺殺小説家2》的困局在於難以超越前作,異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穿越之旅在第一部中得到盡情展現,第二部仍然沿用穿越的設定,觀眾的新奇感減少,在競爭激烈的國慶檔,很容易被其它更具吸引力的影片分流觀眾。
《震耳欲聾》是今年國慶檔唯一黑馬電影,影片選擇在10月4日公映,避開了檔期首日新片扎堆的高峰期。影片由當紅明星檀健次擔任主演,映前預售階段票房突破4000萬元,檔期票房收入達1.7億元。
《震耳欲聾》屬於中型成本,故事講述一名律師為受騙的聾啞人羣體發聲。影片的宣傳和發行採取「保守型」打法,定檔較晚、上映日期錯峰、以點映口碑助力宣傳。《震耳欲聾》豆瓣開分7.6,好口碑讓它在國慶檔腰部電影領域突出重圍。公允地説,《震耳欲聾》只是國慶檔的「小爆款」,無法改變市場大格局。
娛樂資本論在預測文章就給爆款電影下過定義:「要實現全民級的出圈,這就需要影片的價值觀滿足各類型觀眾的多元需求。」爆款電影的誕生與否,關係到一個檔期的成敗。
檔期兩大短板,市場頻現難題
今年國慶檔湧入10部新片,頭部電影表現不佳,固然會影響總票房的高低走勢。但是,腰部電影的表現也不能忽視,它們也是總票房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就不得不提國慶檔新片的兩塊短板和一個遺憾。
第一塊短板:犯罪大片玩抽象。《風林火山》從拍攝到上映,歷經8年之久,在影迷羣體久聞其名。影片主演:金城武、劉青雲、梁家輝、古天樂、高圓圓、杜德偉,堪稱星光熠熠。這部耗資巨大的犯罪片本該是票房主力,但檔期收入7086萬元的成績,等於是一顆票房啞彈。
《風林火山》的主題是掃毒,警匪雙方為此展開激戰。電影的硬傷在於時空背景混亂,開場字幕寫1994年,但片中人人用智能觸屏手機;片中的天氣背景迷亂,中國香港的環境,片中從頭至尾都在下雪!不明所以的背景,觀眾難以入戲。
導演麥浚龍是在用王家衞的文藝手法在拍一部犯罪大片,每個角色都有深厚複雜的來歷,每條故事線都不按常理發展,譬如上一幕還其樂融融的殺手團伙,僅僅爲了兩個不同的任務,轉頭就生死相搏。影片極具質感的攝影、佈景,以及火爆異常的槍戰場面,都無法徹底喚起觀眾的熱情,語焉不詳的故事內容,更是把觀眾看的雲里霧里,難逃票房失利的結局。
第二塊短板:動畫電影雙摺翼。今年是動畫電影大年,《哪吒之魔童鬧海》《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歷歷在目。國慶檔上映的《三國的星空第一部》《豬豬俠·一隻老豬的逆襲》被寄予厚望,前者聚焦歷史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袁紹等風雲人物的對決;后者是馳名已久的動漫IP,豬豬俠誕生已有20年,培養了幾代兒童觀眾。
兩部作品都有不錯的市場前景,可惜,結果是雙雙摺翼。《三國的星空第一部》國慶檔收入7374萬元,貓眼專業版APP預測影片最終票房會達到9597萬元。這對於一部場面宏大、製作繁複的動畫電影而言,屬於不及格的票房成績。
影片較大的爭議點在於將曹操塑造的過於正派,消解了他的「奸雄」形象。譬如曹操爲了維護漢室統治,率領孤軍硬剛董卓大軍,這種以卵擊石的莽撞行為,實在不像曹操所為。此外,影片從曹操和袁紹的少年時代説起,故事節奏跳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節未展開敍述。諸多原因匯集,從而造成影片票房失利。
《豬豬俠·一隻老豬的逆襲》檔期收入票房4833萬元,這個IP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面向幼兒觀眾。《一隻老豬的逆襲》作為IP誕生20周年的紀念之作,雖然在情懷致敬、喜劇元素等方面下了工夫,但影片的動畫製作精良程度不及《熊出沒》《喜羊羊》,內容創作缺乏情感共鳴,導致始終未能突破固有的粉絲圈層,票房難有更大作為。
一個遺憾:被片名耽誤的口碑佳作。王安宇、張天愛領銜主演的電影《畢正明的證明》,豆瓣開分7.6,一度是今年國慶檔電影的最高評分。影片屬於犯罪動作片,情節環環相扣,動作場面激烈生猛,是一部能帶來驚喜觀感的影片。
但是,《畢正明的證明》這個片名讀起來拗口。這導致影片在市場中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國慶檔第一天的排片佔比為8.9%,收入860萬元。不過,影片憑藉好口碑發酵,連續5日實現票房逆跌,國慶檔收入已超5000萬元。娛樂資本論認為,如果是「狹路相逢」、「鐵路干線剿匪記」這樣直給且帶有類型屬性的片名,影片的票房表現會更加出彩。
后國慶檔前瞻,年度500億很難實現?
國慶檔緩緩落下帷幕,隨之而來的每年的影市淡季,直至11月底的賀歲檔開啟,才能迎來新的市場熱度。
淡季來臨,國產新片會謹慎入場,這對於國慶檔影片而言是一個機會。劉經理説道:「往年春節檔、國慶檔之后的臨近周末,還會有一波觀眾的客流量。因為有的觀眾出門旅遊、回家探親,假期之后回北京,正好可以在周末補看檔期大片。」
娛樂資本論查閲了貓眼APP的檔期日曆,10月中下旬的國產新片以中小成本影片為主,譬如《火種》(主演富大龍、姜武)、《小山河》(主演陳昊宇)、《下一個颱風》(主演張子楓)等。進口新片雖有《創:戰神》《一戰再戰》等大製作上映,但數量有限,此時的市場空間還很寬闊。
《志願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説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聾》等影片還未完全釋放市場能量,在節后可以抓住回城這一波潛在觀眾羣體,繼續在宣發環節發力,爭取到進一步的票房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慶檔影片上映之后,即使面對不太理想的票房成績,也沒有影片選擇撤檔,這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可貴。近年來,電影上映后再撤檔已經司空見慣,譬如《我們一起搖太陽》《蛟龍行動》都選擇過撤檔、改檔再映,《蛟龍行動》還重新剪輯製作了一個「特別版」,但最終結果都不理想。
電影屬於難以「二次曝光」的影像作品,第一次上映之后,影片的口碑就已經火速發散,要想徹底改變影片市場命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電影上映之后堅持到底,就是最佳選項。
截至10月8日,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累計為437億元,去年同期的內地票房為368億元,今年大幅領先。業內普遍觀眾今年總票房能否重回500億的高點?
温特認為難度很高,他對娛樂資本論説道:「國慶檔收入還不到20億,后續只剩下一個賀歲檔,要完成60億元+的票房產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賀歲檔新片還不明朗,目前只有《狂野時代》《瘋狂動物城2》等幾部片定檔,需要更多大片提振市場。」
電影市場經歷了一個並不算熱鬧的國慶檔,觀眾拋棄影院和電影了嗎?並沒有,《731》以18億元的票房表明市場仍然擁有巨大的潛力。觀眾對電影的選擇顯然更加嚴謹,第一波觀眾在購票平臺和打分平臺的口碑、朋友圈的評價、首日票房的表現,都成爲了觀影選擇的重要標準。
電影必須要有更新的視角、更強的情感共鳴、更大的視聽震撼,才能實現更高的票房目標。這就要求電影人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打破固有的創作理念,纔有可能打造出讓觀眾感到眼前一亮的作品,這是一個擺在所有電影人面前的艱難課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