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9:06
周一盤前,Critical Metals 股價飆升超 71%,因特朗普政府官員討論入股,且重燃對特朗普數月前提議收購的北極地區的興趣。但因交易未獲確認,該股當日收漲僅 45%,次日又跌 13.5%—— 白宮官員周一向彭博社透露,政府目前不考慮入股該公司,直接導致周二回調。周三盤前,該股再漲約 16%。這讓人聯想到政府近期對 Lithium Americas(下稱LAC),MP Materials(下稱MP)及英特爾的關注,這些公司均屬特朗普 「美國製造」 計劃,該主題已成為推動美國戰略相關工業股、材料股上漲的重要催化劑,Critical Metals 或成下一個受益標的。
作者:The Techie
關於Critical Metals的簡要介紹
Critical Metals是一家礦業企業,專注於關鍵礦產資產的收購與開發。其核心業務圍繞生產現代科技及工業製造所需的重要金屬展開,同時在戰略層面注重加強關鍵資源的供應鏈建設。
此次潛在入股交易凸顯了美國將先進半導體制造業牢牢紮根於本土的意圖。其中的關鍵信息十分明確:當政府介入時,企業估值會重新調整,投資者也會密切關注。如果Critical Metals最終成功獲得美國政府入股,它有望躋身「政策優勢型」企業的精英行列。一周前,LAC也曾處於類似境地,其股價先后經歷了兩輪上漲:一次是因與政府的潛在交易傳聞,另一次則是在交易正式宣佈時。Critical Metals也有希望迎來類似走勢。儘管45%以上的漲幅通常意味着需要謹慎,但隨着談判推進以及政府介入力度逐漸具體化,其股價上漲勢頭可能會進一步增強。
根據SeekingAlpha的數據,該公司市值為12.2億美元,企業價值為12.1億美元,呈現淨現金狀態。公司持有約730萬美元現金,總債務為588萬美元,這表明其資產負債表狀況穩健,槓桿率較低。這種相對健康的資本結構意味着Critical Metals擁有良好的流動性狀況和財務靈活性——在當前美國政府大力推動本土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優勢。
現階段,該公司的現金消耗主要用於勘探、審批以及早期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而非生產成本。由於短期內暫無營收,公司維持運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投資者情緒以及圍繞本土礦產自主化的政策推動力度。這形成了一種「二元化」的投資格局:若政府支持最終落地,將帶來高額收益;但如果資金到位出現持續延迟,則存在下行風險。在業績指引方面,由於尚未進入生產階段,該公司目前未提供任何營收或EBITDA相關指引。
現有共識預測顯示,至少在2026年之前,該公司仍將處於虧損狀態,其盈利能力將取決於兩大因素:1. 項目的成功實施;2. 長期政府激勵政策的支持。
為何 Lac和MP的交易具有參考意義?
MP在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帕斯運營着美國唯一一座在產稀土礦。受政府直接介入推動,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飆升逾350%。美國國防部最近同意以4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優先股,成為其最大股東。這筆資金將用於支持MP拓展稀土加工及磁體制造業務——這是美國恢復在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國防系統所用先進材料領域自主供應能力的關鍵一步。交易宣佈后,MP股價上漲約50%,市值在一夜之間增加了近25億美元,且漲幅仍在持續。
LAC股價同樣上漲了200%以上,上周有消息稱美國能源部計劃以5%的股權入股該公司及其位於內華達州的薩克帕斯項目(該項目是北美已知最大的鋰礦產地之一),進一步推動了其股價上漲。在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證實這一舉措,並表示政府將進一步致力於建設本土鋰供應鏈(該供應鏈對電動汽車和電池儲能至關重要)后,LAC股價上漲35%。通常情況下,經歷這樣一輪大漲后,投資者可能會獲利了結,導致股價回調,但LAC並未出現這種情況——該股周五再收漲30%,周一盤前交易時段仍處於上漲狀態。
與此同時,儘管英特爾公司不屬於礦業領域,但其也已成為美國推動產業自主計劃的核心企業之一。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投資89億美元,持有該公司10%的股權。隨着英特爾股價飆升至37美元以上,這部分股權目前價值約160億美元。此次投資實際上將此前《芯片與科學法案》下的補助金轉化爲了股權——英特爾已獲得22億美元資金,后續還將獲得57億美元,此外另有32億美元來自另一項聯邦計劃。
Trilogy Metals交易的雙重影響
在近期政府參與的交易中,Trilogy Metals的動態尤為引人注目:白宮宣佈將收購該公司10%股權后,其股價在周二單日暴漲208%。Trilogy Metals表示,這一決定「體現了聯邦政府對阿拉斯加州負責任的資源開發工作的重新承諾,同時也凸顯了安布勒公路作為聯邦政策下關鍵基礎設施的地位」。該公司還補充稱,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措將有助於保障美國多種礦產(銅、鈷、鋅、鉛)的本土供應鏈安全。目前,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約佔全球稀土產量的70%,加工產能更是接近90%。這意味着中國除了開採本國資源外,還會從其他國家進口原材料進行精煉加工。
美國政府將向Trilogy Metals直接投資1780萬美元,以每股2.17美元的價格收購820萬個「單位股權」(每個單位股權包含1股普通股和0.75份10年期認股權證,待安布勒公路項目完工后,每份認股權證可按每股0.01美元的價格行權)。此外,美國政府還將向South32公司支付1780萬美元,以收購其持有的820萬股Trilogy Metals股票,同時獲得以每股0.01美元的價格額外收購610萬股股票的認購期權。Trilogy Metals表示,上述交易所得資金將全部重新投入Ambler Metals公司,該公司為Trilogy Metals的合資企業,負責開發阿拉斯加州安布勒礦區的上科伯克礦產項目(UKMP)——該礦區是阿拉斯加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Trilogy Metal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託尼·賈爾迪尼表示:「美國國防部的這一關注,凸顯了上科伯克礦產項目在支持美國能源、科技及國家安全優先事項方面的戰略重要性……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不僅是Trilogy Metals的轉折點,也是美國本土關鍵礦產開發領域的轉折點……安布勒公路不僅是阿拉斯加州經濟增長的通道,更是美國的戰略資產。」
儘管如此,Trilogy Metals先於Critical Metals達成政府交易,可能會使后者未來與政府的合作變得複雜,甚至面臨風險。一方面,Trilogy Metals的交易已消耗了當前政府「美國製造」礦產戰略背后的大量政治動力和預算資源。聯邦政府已向Trilogy Metals承諾投入超過3500萬美元,並明確將該項目列為本土資源開發的旗艦案例——這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內,美國政府很難再為入股Critical Metals這類類似企業提供合理理由。另一方面,Trilogy Metals在阿拉斯加州的項目已實現了許多Critical Metals潛在交易所能達成的戰略目標,尤其是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構建美國礦產自主供應體系。簡而言之,Trilogy Metals的交易時機可能已搶佔了Critical Metals的「風頭」,甚至可能奪走了原本可能投向后者的資金。
除潛在交易外的其他關注點
Critical Metals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牀之一,而當前正是成為該領域頭部企業的絕佳時機。據國際關鍵礦產峰會數據顯示,「從現在到2035年的十年間,能源轉型關鍵金屬的需求預計將增長三倍」。
當前,美國在推動關鍵礦產本土生產方面的緊迫性日益增強——這主要是爲了應對中國在該領域近乎壟斷的局面。事實上,中國「控制着全球85%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且對稀土出口擁有戰略控制權」。因此,美國入股Critical Metals的優勢顯而易見:1. 減少對中國的依賴;2. 確保美國優先獲得該公司的產出(包括稀土、鎵、鋰等,這些金屬廣泛應用於國防、電動汽車等領域);3. 提升國家安全——鑑於稀土和鎵在先進武器裝備中的高頻應用,這一點尤為重要。
即便此次特定交易未能達成,也不意味着公司與政府的對話就此終結。今年8月,Critical Metals宣佈與Tanbreez公司達成一項為期10年的重稀土精礦供應協議,這些精礦將被運往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Ucore加工工廠。時間推進到9月底,該公司又宣佈修訂與Rimbal私人有限公司(由項目創始人格雷戈里·巴恩斯所有)的協議——通過向Rimbal發行1450萬股普通股,將其在格陵蘭島Tanbreez稀土礦的持股比例從42%提升至92.5%。
此外,就在本周,該公司還宣佈與一家大型機構投資者達成3500萬美元的私募股權融資協議,資金將用於支持其在格陵蘭島、儲量達47億噸的Tanbreez稀土項目的開發。根據協議,公司將發行500萬股普通股,並附帶1000萬股認股權證(行權價為7美元,行權期為6年)。很容易理解投資者對押注美國政府入股該公司持謹慎態度,但如果仔細分析細節便會發現,這一消息從傳聞變為現實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這與美國政府對企業的策略轉變相符:即通過入股而非提供補貼或補助金來介入企業發展。因此,在特朗普政府剩余的任期內,Critical Metals的作用必將比目前更加重要。
格陵蘭島也是這一話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正逐漸成為地緣政治熱點地區。簡單回顧一下地理背景:格陵蘭島位於北美與歐洲之間,其地質構造中富含稀土元素和大量關鍵礦產——而特朗普一直對格陵蘭島青睞有加。那麼,哪家公司涉足了這一資源豐富的地區呢?答案便是Critical Metals。該公司正在開發其旗艦資產——位於格陵蘭島南部的Tanbreez稀土項目。
Tanbreez項目的已探明資源總量約為4500萬噸。儘管該項目在勘探、資金以及環保限制方面仍面臨漫長且艱鉅的挑戰,但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內,Critical Metals仍有望是「美國製造」相關討論中的重要話題。
股價走勢及未來展望
周一,Critical Metals股價報13.66美元,成交量異常放大,創下其歷史上表現最強勁的交易時段之一。該股股價也已明確突破所有指數移動平均線(EMA)——21日EMA為7.35美元,50日EMA為6.15美元,200日EMA為4.98美元。此次大漲推動該股股價創下14.33美元的52周新高,動量指標也處於高位(相對強弱指數(RSI)達85.4)。儘管這些信號均表明市場買入興趣濃厚,但也意味着當前漲勢已過度延伸,短期內可能面臨獲利了結或盤整壓力。隨着股價回調至10美元左右區間,投資者目前在這一價位入場更為合適。
展望未來,儘管類似Trilogy Metals和LAC的交易將為該股帶來顯著上漲空間,但Critical Metals本身已處於「美國製造」話題的核心位置。在當前美國重新推動資源與能源自主的背景下,該公司無疑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