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低空物流,閃送物流配送的下一站?

2025-10-10 10:3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從1對1急送到無人機配送,閃送打通低空物流「最后一公里」

作者 | 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5年以來,隨着「低空經濟」從概念階段逐步邁向產業構建期,多個試點城市相繼開放空域,深圳、杭州等地先后啟動低空物流項目,推動配送網絡由地面單層向「空地協同」立體化演進。

在所有參與者中,閃送(Nasdaq:FLX)的出現值得關注。這家以「1對1急送」起家的平臺企業,正試圖通過其遍佈全國的用户網絡、調度系統與即時配送經驗,構建一套「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協調」的現代化城市低空經濟運行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當順豐、京東、菜鳥等物流巨頭紛紛押注無人機戰略時,閃送為何能率先進入城市體系?作為深耕即時配送的民生企業,閃送是如何構建出一套新型低空物流模式的?

01

閃送邁向民生服務建設

2025年6月,杭州市余杭區啟動一個低空物流商業化驗證項目,由政府主導推進城市級低空網絡建設,企業協同運營,最終構建一套可運行、可複製的低空物流體系。

在這個項目中,閃送基於訂單需求數據提供起降場規劃建議、開放匹配的訂單配送需求,無人機供應商負責飛行運營,杭州低空負責起降點建設運營、無人機起降的地面服務。這一模式的關鍵,不在於無人機飛了多少單,而在於它真正具備了「從接入到調度再到交付」的系統閉環能力

和過去那些只解決「飛得了」問題的項目不同,杭州試圖解決的是「飛得進調度系統、飛得上訂單鏈路、飛得進城市治理」的問題。

以閃送為例,其在項目中的角色不是「提供無人機」,而是作為連接城市民生需求與多元運力之間的「平臺中樞」:一方面通過平臺接入端實時識別用户高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數據反向支持起降點部署、航線優化、飛行窗口管理等關鍵決策。它不是送貨的一環,而是調度邏輯的一部分。

這背后的價值在於:無人機不再是一種展示型科技,而是一種具備運營價值的運力形式。其出現並非爲了「替代騎手」,而是精準補足那些騎手難以高效服務的場景:高峰期車流擁堵、跨江區域繞行成本高、特殊物品交付要求高等。換句話説,它提供的並不是「同樣的交付」,而是解決「服務盲區」的補位能力。

這也意味着,低空經濟已從「點狀試驗」進入「結構性建設」的過程當中。以平臺為中樞、以標準為底座的協同體系,正在成為現代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能力之一。無人機不再是單點技術突破,而是代表着城市服務系統向「新質生產力」方向邁進的現實樣本。

而閃送的意義,也不在於飛得比別人更早,而在於它在服務體系中找到了無人機真正該出現的座標位置;對於閃送來説,這是一次從即時配送平臺到民生服務底盤的角色轉變

02

為何閃送在低空經濟中率先落地

如果説第一階段的低空物流是在測試「能不能飛」,那麼真正的運營階段考驗的,是「誰有能力承接飛行」。儘管閃送並不是一家以低空物流起家的公司,但它卻擁有足夠的底層建設能力,從而在低空經濟的轉折點上率先實現落地。

所謂的底層建設能力,第一層能力是調度算法與數據網絡的完備性。目前閃送覆蓋全國297個城市,擁有超1億活躍用户與292萬註冊騎手,每天生成億級別真實訂單軌跡;這些數據不僅沉澱了用户需求的時空分佈,還形成了城市配送「熱力圖」與運力應力分析系統。相比那些新入局的無人機技術公司,閃送手里握的是可以直接調用的「真實場景地圖」。

第二層能力是平臺系統的複用性與適配效率。過去很多無人機項目之所以難以規模化,是因為平臺系統要「從頭開發」,調度機制、訂單派發、用户交互全部割裂。而閃送在已有的地面調度系統基礎上,僅需對訂單分發邏輯進行擴展,即可引入飛行運力模塊。

第三層能力則體現為政企協同機制的經驗積累。杭州模式之所以具備參考價值,在於它不是企業自建閉環,而是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協作為路徑推動體系建設。閃送在試點中並不強調「技術主導權」,而是專注於調度平臺對接、數據接口打通與系統適配。

這三種能力疊加的結果是:閃送不是最早提出無人機配送的玩家,也不是飛得最遠、飛得最快的技術方,但它可能是目前國內最具「低空物流規模化運營」條件的平臺型企業

當前,「新質生產力」已被列入國家戰略體系核心關鍵詞,而城市運行的本質,正是新質生產力落地的前沿場域。真正具備「場景識別+運力調度+系統整合」能力的平臺型企業,將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核心節點。而閃送的能力升級,不只是服務能力的增強,更是對公共系統穩定性的一次有機補強。

03

閃送無人機業務的長期發展價值

在杭州的試點中,閃送對無人機業務的定位非常清晰。它並不承擔「替代騎手」的任務,而是通過針對性場景介入,為城市物流體系補上原本難以覆蓋的「服務盲區」;這也決定了閃送無人機配送的長期價值不在短期放量,而在結構優化。

閃送無人機配送第一重價值,是對城市「難度訂單」的承接能力補充。傳統騎手體系擅長處理密集訂單與短時響應,但對某些特殊場景天然存在效率瓶頸,例如:夜間/暴雨等惡劣天氣、跨江/偏遠區域、醫療類高時效需求(如試劑、藥品)、早晚高峰擁堵時間等。

這些場景不僅履約成本高,而且容易引發服務投訴或安全風險。無人機在這些節點中接過「邊緣場景」的交付任務,既提升了整體履約能力,也有效釋放了騎手體系的壓力。

第二重價值,是「科技向善」理念的具體化落地。很多企業談「科技向善」停留在傳播話術層面,閃送卻將其納入調度邏輯設計之中;其無人機接單邏輯,並不以「效率最優」為第一原則,而是以「風險最小化」「用户體驗最穩態」為首要考量。從提速不提價、重點打造更快的服務更好的體驗就可見一斑。

平臺在騎手調度算法基礎上疊加飛行運力判斷,動態分配最適合的履約方式,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人機協同」的民生服務機制,這背后折射出的是基於服務系統效率的科學規劃。

第三重價值,在於長期履約成本結構的優化潛力。當前無人機配送仍處於運營成本偏高、單位履約價格不具備價格優勢的早期階段。但其成本結構與地面運力不同,具備明顯的規模遞減特性。

一旦飛行密度提升、航線複用率提高、場站建設趨於成熟,其邊際成本將迅速下降,並在訂單密集區域實現價格反超。在「空地調度一體化」的體系下,用户端甚至無需感知具體運力來源,就可享受統一的服務體驗,這也是無人機真正進入「規模基礎設施」序列的前提。

而對於閃送而言,無人機不僅是一次技術接入,更是一種能力邊界的拓展;它不再只是一個騎手平臺,而是在搭建一個具備「多場景運力覆蓋能力」的彈性配送網絡

從更長期的視角看,閃送「押注」無人機,不只是爲了讓配送更快,更是爲了讓服務鏈條更完整。這不是一項新業務,而是一次體系升級,而閃送的這項體系升級,或許會讓其從單一業務平臺,向民生服務底層設施全面邁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