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20:25
馬雲不愧為「外星人」,10年前就已經安排好一切。
出品 | 電商頭條 作者 | 李響
阿里走上超級人工智能道路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像一雙無形的手,悄悄重塑着人類的生產方式與時代面貌。
比如,蒸汽機的出現將人類帶入機械化時代;電力的普及照亮了規模化生產的道路;計算機的誕生,開啟了信息爆炸的全新紀元。
而今天,AI的發展又將我們推向一個全新的歷史臨界點,整個世界正從數字化走向全面的智能化。
在這樣前所未有的變化中,阿里巴巴也正從一家賣貨公司,蜕變成為一個正在覆蓋全球科技行業的「超級智能體」。
近期,阿里巴巴在杭州召開了雲棲大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發表演講表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確定性事件,但這只是起點,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以解決氣候、能源、星際旅行等重大科學難題。
吳泳銘預測,未來每個家庭、工廠、公司,都會有眾多的Agent和機器人24小時為我們服務。正如電曾經放大了人類物理力量的槓桿,ASI將指數級放大人類的智力槓桿,人會變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強大。
此番言論一出,便在科技界掀起不小的震動,迅速成為行業內外討論的焦點。
要知道,長期以來,多數 AI 研究者普遍認為,OpenAI 提出的 AGI 五級發展路徑仍需漫長的探索周期,AI 邁向高階 AGI 的技術路線尚不清晰,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攻克 AGI 仍是全球主流 AI 企業的核心發力方向。
而阿里此次的戰略定調,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明確信號,即在全球AI 競爭賽道中,阿里巴巴的目標不僅是追趕並超越 OpenAI 等行業頭部企業,更致力於成為全球 AI 創新的源頭型力量,其戰略野心可見一斑。
話又說回來了,阿里巴巴為什麼會盯上ASI?AGI和ASI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在李響看來,這一動作是阿里爭奪未來市場的必然選擇。
大模型方面,通義最新發布7 款模型更新,覆蓋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編程模型等領域,在智能水平、Agent 工具調用、Coding 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態等方面實現突破。
而在2025阿里雲棲大會上,吳泳銘也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並將會持續追加更大的投入。
他表示,爲了迎接ASI(超級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到2032年,阿里雲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
從這個角度看,ASI 背后既有技術積累的堅實支撐,也有資金的強力託底,這場戰略升級是阿里佈局未來 AI 競爭的重要落子。
同時,全球AI 競爭進入贏者通吃階段,頭部企業的技術壁壘與生態優勢正不斷拉大差距。阿里巴巴佈局 ASI,也是爲了在這場未來競賽中提前鎖定勝局,通過搶佔技術制高點,獲取先發優勢,確保自己能夠走在下一波AI 浪潮的前列。
再者,這一佈局也承載着阿里巴巴突破自身定位的期望。
從早期聚焦電商的「賣貨平臺」,到如今靠技術驅動的「超級智能體」轉型,阿里希望藉助 ASI 的技術勢能,深入滲透製造、醫療、能源等多元領域,破解各行業在效率提升、成本優化、創新突破等方面的痛點,真正實現從交易平臺到產業賦能者的跨越。
從AGI與 ASI 區別來看,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智能邊界,如果説,AGI 是具備人類水平的通用智能,能像人一樣跨領域學習、解決問題,相當於和人一樣聰明;ASI 則是超越人類的智能,不僅能自主決策,還能實現指數級的自我迭代,是比人聰明得多,還能自己變得更聰明的形態。
目前,AGI 的目標是將人類從 80% 重複性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讓精力聚焦於更具創造性的事務;那麼 ASI將更進一步,它有望催生一批具備跨領域認知與極致算力的超級科學家、全棧超級工程師,能以人類難以想象的效率攻克癌症、破解能源危機等複雜難題、研發顛覆性新材料、破解全球能源危機,甚至為星際旅行的實現搭起關鍵技術橋樑。
從吳泳銘的公開表態中能明確,阿里巴巴正沿着「三階段路線」向ASI推進。
第一階段是讓AI 通過學習海量人類知識實現 「智能涌現」,目前這一步已初步達成;第二階段將重點突破工具使用與編程能力,讓 AI 具備自主行動的能力;最終階段則是通過連接物理世界、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超越人類的 ASI 終極目標。
如此看來,吳泳銘不只是給阿里明確了AI 發展目標,更是給為全球 AI 領域立下了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最終能否實現,具體該如何推進,將取決於阿里能否將戰略藍圖轉化為實際成果。
毫不誇張地説,接下來無論是通義大模型的迭代速度、AI 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還是應對技術風險的能力,都將成為阿里能否邁向ASI時代的關鍵影響因素。
現在的阿里,早已失去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2025雲棲大會釋放的重磅信息,遠不止這些。
大會當天,阿里雲宣佈與英偉達在Physical AI 領域達成合作。具體來看,阿里雲人工智能平臺 PAI 將集成英偉達包含 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 及 Physical AI 數據集的 Physical AI 軟件棧,為企業用户提供數據預處理、仿真數據生成、模型訓練評估、機器人強化學習、仿真測試等全鏈路平臺服務,進一步縮短具身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的開發周期。
而這是雙方首次共建物理AI 開發生態。從硬件採購到平臺共建,雙方合作已從服務器機房延伸至 AI 開發生態,阿里獲得全球頂級 AI 算力與軟件棧,英偉達則鎖定中國雲巨頭這一關鍵入口,形成深度綁定的夥伴關係。
要知道,當前物理AI 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公開且明確在該領域進行大規模投入與合作的企業數量並不多,仍是一片藍海。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與英偉達率先完成聯手,無疑搶佔了這一全球佈局的先機。
二十多年前,當電商還是新鮮事物時,阿里巴巴已然以拓荒者的身份,一頭扎入這一充滿未知的領域。
從早期搭建淘寶打開C2C電商市場,到推出天貓深耕B2C領域,再到用支付寶解決線上交易信任難題,阿里一步步搭建起覆蓋交易、支付、物流的電商生態,長期佔據行業頭部位置,甚至曾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標杆,一步步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與商業模式。
然而,隨着拼多多的崛起,阿里的電商霸主地位開始面臨挑戰。憑藉社交裂變、低價下沉的策略,拼多多快速搶佔下沉市場,甚至在用户規模、年度活躍買家數上逐漸逼近,加上直播電商等新賽道的分流,阿里電商業務增速放緩,市值也開始下滑。
那段時間的阿里,一度陷入增長焦慮。
可風水輪流轉,今年以來阿里好消息不斷。電商業務重拾增長,阿里雲突破技術壁壘,大模型領域成果頻出,前不久更是迎來市值一日狂飆3000億的高光時刻,市場信心大幅回升,已重回發展巔峰。
這樣跌宕起伏的經歷也讓阿里深刻意識到,僅靠「賣貨」這一業務,難以抵禦行業變革的浪潮。只有順應時代趨勢、堅持技術創新,才能在每一次競爭中牢牢握住主動權,不被市場淘汰。
從當前的戰略佈局來看,阿里已將未來發展的核心押注在AI 領域,而 ASI正是它為突破增長邊界、搶佔未來先機找到的下一個突破口。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行業競爭也瞬息萬變,阿里沒有時間猶豫,只能加快腳步奔赴新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