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達美航空公佈強勁第三季度收益,CEO稱營收前景「顯著改善」

2025-10-09 22:50

專題: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財報

  達美航空 CEO 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表示,得益於高端旅客與商務旅客推動業績增長,該航空公司有望迎來有史以來表現最佳的第四季度。

  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股票代碼 DAL)於周四上午公佈了強勁的第三季度業績。該公司表示,業務基本面的改善預計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達美航空股價在早盤交易中上漲逾 7%,帶動其他航空公司股價走高。聯合航空(UAL)、美國航空(AAL)和捷藍航空(JBLU)的股價均上漲超過 2%。

  彭博社的共識預測,達美航空本季度調整后營收為 151.97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15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1%;調整后每股收益(EPS)為 1.71 美元,高於預期的 1.56 美元;調整后運營收入為 17 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為 11.2%,較去年同期下降 1.7 個百分點。

  達美航空 CEO 埃德・巴斯蒂安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大家可能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地緣政治事件、關税政策宣佈等因素給航空業帶來了挑戰,這些都對整體消費者信心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 我們的營收開始放緩,尤其是企業客户營收。但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第三季度情況已迅速回升,我們正朝着今年預期的目標穩步前進。」

  巴斯蒂安表示,營收前景的 「顯著改善」 促使達美航空將全年調整后每股收益預期上調至約 6 美元,處於此前指引區間(5.25-6.25 美元)的上限,且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5.80 美元。在第二季度,達美航空稱初步貿易協議帶來了關税確定性,隨后恢復了業績指引,此次則進一步上調預期。

  達美航空還將全年自由現金流預期維持在 35 億至 40 億美元(此前預期為 30 億至 40 億美元),符合公司長期目標。

  對於第四季度,達美航空預計運營利潤率為 10.5% 至 12%,調整后每股收益為 1.60 至 1.90 美元,營收同比增長 2% 至 4%。

  巴斯蒂安説:「我們預計第四季度將實現與第三季度相當的增長,有望創下公司第四季度歷史最佳盈利水平。」

  達美航空的內部運營指標也在改善。備受關注的 「每可用座位里程總調整收入」(TRASM,衡量航空公司營收效率的核心指標)為 0.19 美元,同比增長 0.3%。不過達美航空也指出,第三季度的業績改善一定程度上源於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 —— 去年此時,克勞馥(CrowdStrike)系統故障曾對公司運營造成衝擊。

  國內營收(同比增長 5%)和企業客户銷售額(同比增長 8%)是本季度的另外兩大亮點。企業客户調查顯示,90% 的公司預計 2026 年差旅量將增加或保持穩定,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就企業客户而言,我認為信心已經恢復,」 巴斯蒂安強調,美國與多個貿易伙伴簽署了更多貿易協議,這對市場信心起到了提振作用。

  達美的高端業務和會員業務表現尤為突出。高端業務(包括 「舒適 +」 艙位和 「達美一號」 艙位的旅客)同比增長 9%,「飛凡里程」(SkyMiles)會員計劃帶來的會員收入也增長 9%。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美國運通卡相關報酬收入達到 2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聯名信用卡消費額實現兩位數增長。

  巴斯蒂安認為,高端業務是達美航空區別於競爭對手的關鍵,也是公司整體業務向好的核心原因。

  肯尼迪國際機場(JFK)的 「達美一號」 頭等艙休息室(圖片來源:達美航空)・@傑森・杜威 2024

  他表示:「我們的客羣以高端消費者為主,他們經濟實力雄厚,有出行的能力和意願。」

  巴斯蒂安補充稱,高端市場 9% 的增長並未超出他的預期 —— 自疫情結束后的幾年里,這一領域就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增長趨勢。

  儘管美國政府停擺對空中交通管制人員造成了影響,但巴斯蒂安對此仍保持一定樂觀態度。本周,納什維爾國際機場因管制人員短缺出現嚴重延誤,伯班克機場甚至在數小時內完全沒有管制人員在崗,不得不依靠聖地亞哥的管制機構為航班重新規劃航線。

  巴斯蒂安説:「目前來看這還不是問題。我可以給大家提供幾個數據:10 月第一周,我們完成了 99.99% 的航班計劃,也就是説達美航空在 10 月第一周幾乎沒有取消任何航班;而且在全系統範圍內,這些航班的平均準點率達到 90%。」

  但他也警告,政府停擺問題需要儘快解決,不宜拖延。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 —— 我是説超過下周 —— 可能會成為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他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