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清華系已收穫10個IPO,總市值超2000億

2025-10-09 15:10

10家IPO、2000億市值,清華人再一次主宰了中國資本市場。從實驗室到上市公司,從校友創業到校友投資,一條完整的清華系產業閉環正在形成。

2025年已經過去了3個季度,在前三個季度中中國企業共計收穫了197個IPO。投中嘉川統計了這197家企業后發現,清華系創業者是IPO市場中表現最為活躍的羣體。他們新創造了10家上市公司,覆蓋半導體、機器人和新材料等多個前沿科技領域。目前這10家公司總市值已經突破2000億人民幣,其中7家公司市值超100億,兩家市值超過400億。另有6家企業創始人來自於南京大學;北大、上海交大各有5家;新加坡國立、浙大和人大各有3家;北理工、北航和湖南大學各有2家。

清華系已有10起IPO,7家市值破百億 據投中嘉川CVSources統計,2025年1-9月,A股、港股、美股共有197家中國企業完成上市。 排除掉信息不完全的企業家數據,這197家新上市的企業中有10家創始人或實控人來自清華大學。這一數據讓清華成爲了前三季度收穫IPO最多的高校。不出意外的話,也將是今年收穫IPO最多的高校。 這10家企業分別是:禾賽科技、極智嘉、峰紹科技、周六福、海博思創、天和磁材、新恆匯、訊眾通信、元保、一品威客(見下表)。
他們在三地資本市場總計募資近130元人民幣。其中半導體、機器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6家企業(禾賽、極智嘉、峰紹科技、海博思創、天和磁材、新恆匯)募資超過100億元。 最近的案例是9月16日,被譽為「全球激光雷達第一股」的禾賽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這家公司憑藉芯片化架構和高度自動化產線,讓車載LiDAR真正實現了規模化量產,目前已經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激光雷達供應商。核心客户涵蓋比亞迪、理想、文遠知行等頭部廠商。 創始人李一帆出生在工程師世家,從小就是學霸。在保送到清華大學后,就讀於精密儀器系。在清華和斯坦福大學求學期間,認識了好友向少卿、孫愷。三人於2015年一起創辦了禾賽科技。 天才團隊+自動駕駛賽道,讓禾賽科技受到一級市場的追捧。禾賽科技先后共計融資9輪,包括光速中國、真格基金、啟明創投、高瓴創投在內的頂級機構,和百度、博世、小米等產業方都是其投資人。 今年港股IPO,禾賽獲得了169倍的超額認購併募資了41.6億港元,上市當日市值最高達360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禾賽科技早在2023年就已經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背后的投資機構也早在當年就已經獲得鉅額回報。 再看看另一家清華系公司,全球AMR倉儲機器人第一股極智嘉。 極智嘉創始人鄭勇,本碩都就讀於清華大學。畢業后曾在跨國公司ABB和聖戈班從事供應鏈管理工作多年,后又加入新天域資本負責TMT和機器人行業投資,對投資和機器人領域擁有深刻見解。 2014年,鄭勇在考察亞馬遜倉庫物流項目時,意識到機器人系統在物流領域有非常大的價值和市場空間。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他逐漸萌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 經過一番準備,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師李洪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工程師劉凱、曾參與國家級重點機器人項目且在瑞斯康達工作的陳曦,最終成為與鄭勇一起創業的夥伴。2015年2月,他們在北京成立了極智嘉。 鄭勇團隊先后從火山石投資、高榕創投、祥峰投資、華平投資、Granite Asia、D1 Capital、雲暉資本、CPE源峰、中網投、中金資本等手中拿到超過44億元。 2024年,極智嘉已經獲得全球超800家終端客户的認可,累計向超40個國家交付了56000台AMR機器人,一年的收入達到24億元。今年上半年,極智嘉的增速不減,收入同比增長31.0%至人民幣10.25億元。這為順利IPO奠定了基礎。 7月9日,極智嘉在港交所完成IPO,總募集金額達到27.12億港元,上市首日市值突破220億港元。后續股價暴漲近80%,市值也飆升至近400億港元。而回想起2017年底完成A輪融資時,極智嘉估值僅為6億元人民幣,鄭勇在不到8年時間里讓企業市值翻了66倍。 校友資本和科研成果形成閉環 在清華繫上市公司的背后,清華系資本也功不可沒。 作為今年科創板最受關注的儲能企業,1月上市至今狂漲12倍的海博思創的成長几乎完整走過了「校友創業—清華系資本—資本市場」的閉環。 海博思創這家如今的儲能巨頭可以説是由清華大學一手孵化出的成果。在公司成立於清華科技園不到一年后,清華啟迪之星孵化器和清華控股的清控銀杏就在種子輪和天使輪累計為公司注資800萬。 隨着規模擴大,公司又陸續吸引清控華科、武岳峰資本、陸石投資等帶有清華校友背景的資本加入,幫助公司在儲能產業鏈中快速佔位。 對清華系資本而言,對海博思創的孵化是一次從校友創業到校園資本加持再到資本市場的完整循環,展示了清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上的生態合力。 類似的校友創業和校友資本的互聯在其他幾家清華系IPO企業中也都有體現。 比如,禾賽科技背后投資人也有清華背景。在禾賽天使輪就出手的大米創投,其創始人艾民本科畢業於中南大學,后在清華經管學院讀了EMBA。作為禾賽最早的投資人,艾民在2023年的美股IPO中就獲得近85倍的賬面退出回報。后續融資也有清華系投資人支持,如將門創投創始人高欣欣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將門創投在A輪就成為李一帆的投資人。 而在A輪投資了極智嘉的高榕創投和火山石創投也是由清華校友成立。高榕的三位創始人張震、高翔、岳斌均畢業於清華大學,高榕也因此在創投圈素有「清華幫」之稱。火山石投資創始人之一董葉順,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投中嘉川CVSource數據顯示,高榕創投和火山石在極智嘉項目上獲得了超1000%的賬面退出回報。 清華創業者已經鎖定下一波IPO浪潮 進入2025年,清華系創業者在一級市場市場上不斷創造「明星項目」。 最典型的莫過於「星動紀元」。這家公司創始人陳建宇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前期在清華大學著名的交叉信息研究院(IIIS) 和 CoAI(人機協同)課題組從事研究工作。在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孵化下,2023年陳建宇創辦了這家俱身智能公司。 創立之初,公司的最大支持者為華控技術轉移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機構,是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性公司,也是清華大學孵化、推動技術轉移的實施主體。星動紀元在今年7月剛剛完成了約5億元A輪融資,鼎暉VGC、海爾資本等大機構領投,清華系資本清控基金也一路加持。 在8月世界機器人運動會五人制足球賽中多次大比分零封對手並最終奪得冠軍的「加速進化」,核心團隊成員也均來自出身於清華機器人控制實驗室。公司也於7月底剛剛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源碼資本、英諾天使基金等清華校友創立的機構也在持續支持。 與此同時,清華自動化系校友金戈發起的靈御智能,專注於機器人控制與人機交互,已獲得英諾天使基金、水木校友基金等早期支持;再如零次方機器人,在半年內連續完成多輪天使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突破億元,背后同樣有水木基金、力合科創等清華系資本的身影。 可以看到,這些最新崛起的項目大多集中在具身智能與機器人這一前沿賽道,既符合AI大趨勢的延伸,又延續了清華在工程技術上的傳統優勢。 更重要的是,清華校友資本的持續加碼,使這些項目在極早期便能獲得資金與產業資源的雙重支持,形成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高速通道。 就在9月底,由三位清華校友在2016年創立的AI+機器人獨角獸「梅卡曼德」 擬赴香港IPO,計劃募資超2億美元。早些時候,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智譜AI、智能座艙初創鎂佳股份、和射頻前端芯片企業飛驤科技等由清華校友創立的公司也紛紛正式開啟了IPO流程。 從課題項目到上市公司,清華系正在形成「科研成果—校友創業—校友資本—資本市場」的完整閉環。這種閉環不僅讓清華系企業在起步階段就擁有更高的成功率,也在資本市場上不斷創造出新的明星案例,成為高校校友創業生態中最具代表性的樣本之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