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8:02
(來源:ETF鍊金師)
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正面臨顯著轉型,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市場規模已達295億美元。根據數據,2025年1月至9月期間,該市場增長幅度達到178%。華爾街巨頭如貝萊德和富達等紛紛進入這一賽道,推動香港、新加坡、迪拜等金融中心積極構建代幣化資產樞紐。
RWA的核心在於將房地產、債券、大宗商品等傳統資產通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可交易的數字代幣,這一過程不僅使資產實現了碎片化和全球化交易,還帶來了全天候的智能化交易模式。
### RWA的基礎概念與運作流程
RWA,即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具有實際價值的物理資產轉變為數字代幣。這些資產包括房地產、國債、企業債券和藝術品等。與傳統的資產證券化相比,RWA的創新之處在於資產所有權的高度細分,能夠通過智能合約進行自動管理。
例如,一棟價值10億元的商業大樓可以代幣化為1億份代幣,每個代幣能夠代表該物業的百萬分之一的所有權。
在RWA的運作流程中,涉及五個關鍵環節:
1. **資產選擇與盡調**:選擇適合代幣化的資產並進行必要的盡職調查。
2. **法律結構設計**:設立特殊目的載體(SPV),並明確相關法律權益。
3. **代幣發行**:通過智能合約創建代表資產權益的代幣。
4. **二級市場交易**:在合規的交易平臺上進行代幣的買賣。
5. **收益分配與管理**: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分配資產產生的收益。
### RWA市場的快速增長與資本湧入
截至2025年9月,全球鏈上RWA資產的規模已經達到295.2億美元,持有者賬户數量超過31萬,發行商數量增長至211家,較年初增長了300%。
這一輪增長的推動者是傳統金融機構。貝萊德的鏈上國債ETF管理規模突破35億美元,高盛針對代幣化企業債池的累計發行額超過12億美元。黑石集團則將其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BUIDL擴展至Solana區塊鏈,目前該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9億美元。
RWA市場的快速崛起主要源於效率提升。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跨境房地產交易的時間從傳統的90天大幅縮短至72小時,融資成本也降低了40%。花旗銀行預測,到2030年,RWA的市場規模將觸及數萬億美元,其中私募資產和非上市公司的資產代幣化預計將增長80倍以上。
### 技術融合與RWA落地的挑戰
隨着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RWA的基礎設施正在被重塑。螞蟻數科推出的Layer2鏈Jovay支持10萬TPS的交易,使得「毫秒級可信交易」成為可能。同時,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也為RWA的應用提供了獨特的數據可信方案。
例如,朗新集團的充電樁RWA項目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記錄充電量等數據,並確保上鍊數據的透明可查。Chainlink DECO協議結合零知識證明技術,能夠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驗證鏈下資產的真實性,確保合規性。
然而,RWA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監管的碎片化是主要障礙,各國對RWA的監管要求不盡相同。如美國的《GENIUS法案》將RWA納入證券監管框架,而歐盟的MiCA法則則要求代幣化資產託管方持有銀行牌照。這使得跨境RWA項目面臨合規的複雜性。
### 多元資產上鍊與應用場景的擴展
RWA的應用場景已經多元化,主要分為三個領域:
1. **金融資產的代幣化**:國債和企業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在RWA領域取得顯著進展,貝萊德的BUIDL基金和富蘭克林鄧普頓的FOBXX基金都是成功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
2. **房地產的數字化**:房地產項目也成為RWA的重要應用領域。香港銅鑼灣的寫字樓項目以29億港元的資產封裝為100萬份代幣,流動性提高了300%。
3. **新興資產形態的涌現**:從新能源設備到知識產權等多元資產正在上鍊。朗新集團完成的首單新能源RWA融資,標誌着新資產形態的快速發展。
### 香港作為RWA的橋樑與發展前景
面對內地嚴厲的金融監管環境,香港已成為中國企業RWA合規的「出海口」。香港的監管框架既承認技術創新的價值,又通過風險分層管理維護市場的穩健性。
最新的案例顯示,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在香港成功發行了集「公募發行」「交易所上市」及「基於公鏈的RWA數字債券」的產品。朗新集團也與螞蟻數科在香港完成了首單1億元人民幣的新能源RWA融資。
香港金管局的「Ensemble」項目與新加坡Project Guardian達成跨境合規協議,降低了合規成本65%,為內地資產通過香港進行RWA融資提供了更多便利。
儘管未來充滿潛力,RWA仍面臨監管、技術和市場流動性等多重挑戰。行業需要通過AI驅動生態智能化和構建全球監管協作網絡來破解瓶頸。機構參與的深化將是推動RWA發展的重要動力,預計到2030年,代幣化真實世界資產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至16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