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城悦服務與新城控股70億「陰陽賬本」曝光:線下審批+刪記錄,相關部門會立案嗎?

2025-10-09 15:44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對數

  原本國慶市值哥在家準備提升自己的五子棋技能,但看到新城悦服務披露的獨立調查結果后,不得不説,這家公司玩「飛沙走石」【刪記錄】和「力拔山兮」【單開線下審批】技能還真是爐火純青:

  新城悦停盤半年多,一份70億元違規資金往來,看似「巧妙」地在新城控股與物管平臺間流轉,實則揭開了一場資本遊戲。這場「資金魔術」,通過線下審批,刪除轉賬記錄的違規炒作,不僅撕開了公司治理的傷口,更讓公眾對上市企業的誠信底線產生深切懷疑。

  正如「墨寫的謊話,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隨着程序違規行為被徹底查實,相關部門的處罰決定與投資者的法律訴訟會不會接踵而至?

  PART 01 

  遮遮掩掩的「合規」把戲:系統性違規昭然若揭

  根據新城悦服務9月30日發佈的調查公告披露,楊博與新城控股員工以「解決新城控股的短期資金需求」為名,竟用定製紙質審批單繞過SAP系統審批,事后更指令刪除轉賬記錄。

  新城悦服務公告信息

  這般操作,堪稱「合規舞弊」的教科書案例——既規避了關聯交易披露義務,又通過線下審批流程規避審計。而在財務影響中提到的「均無錄得任何關聯方資金往來的未償還結余」辯解,不過是「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現代演繹罷了。

  新城悦服務公告信息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港交所規則,關聯交易須嚴格履行審議程序並披露。而新城悦服務通過「線下審批+系統刪除」的雙簧戲碼,將70億資金流動化作賬外幽靈。

  而在公告中,新城悦服務也指出,關聯方資金往來以及隨后未有作出披露及未有取得獨立股東╱股東批准已構成違反上市規則第十四章、第十四A章及第十三章的規定。

  新城悦服務公告信息

  PART 02 

  新城悦會面臨什麼?

  隨着獨立調查結果出爐,按照歷史經驗表明,此類系統性違規鮮有「既往不咎」之例。前有恆大物業134億存款挪用案和鑫苑服務4億質押事件,這些都均以證監會立案調查、企業退市收場。

  關於新城悦服務此番操作,市值哥想説,無論動機如何「正當」,其刪除交易記錄、利用線下審批規避審計的行為,實際已觸及港股上市規則的核心紅線,或涉嫌違反《證券法》信息披露條款。

  市值哥查了一下相關的法規資料,説一下個人看法:

  1、獨立調查已確認存在70億元資金違規操作,包括刪除銀行流水記錄、線下審批單等行為,形成完整的違規證據鏈。此類系統性違規已超出「內控缺陷」範疇,是否符合《證券法》第161條「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構成要件,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核查。

  2、損害后果的嚴重性驚人。先説投資者,新城悦服務2025年3月停牌時股價2.80港元,市值24.40億元,相比21年股價高點23.99元,市值221.51億元,市值蒸發近200億港元,截至發佈日,新城悦服務仍處於停牌狀態,復牌時間表未定。參考恆大物業停牌18個月、復牌首日暴跌47%的先例,新城悦后續前途未卜。這里面是否涉及數萬中小股東權益受損呢?

  3、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事件與恆大物業134億元資金挪用案相似,都是物業向地產公司輸血,這可能引發對港股物業板塊的信任危機,威脅資本市場穩定。中指研究院華南分院總經理張化學此前在接受中房報採訪的時候就説「此類未經審批的關聯交易與恆大物業134億資金挪用案性質相似,涉事高管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追責。」

  因此,這可能只是開始。

  所以,即便資金未受損,監管層徹查應該也是大概率事件,而程序違規導致的監管處罰與投資者訴訟或將形成雙重打擊。

  PART 03 

  財報高管「不知情」?

  新城悦的管理是不是太松了?

  在這份獨立調查報告中,市值哥覺得最詭異的事情,就是調查結果提到,除楊博外,其他董事和高管都無參與關聯方資金往來。

  這麼大的資金調動,僅僅是一個新城悦高管和一個新城控股的管理人員就能搞定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新城悦的管理是不是太松了。同爲南大校友的楊博居然向師兄王曉松隱瞞了兩年之久?

  而在報告中,實際上也留下了伏筆,指出了此次獨立調查存在各種調查受限,比如説取證對象拒絕開放個人電腦、手機設備;SAP刪除日誌僅記錄「刪除動作」,卻無法追溯操作動機與數據篡改痕跡。

  同時已註銷賬户的銀行流水,只能依賴新城悦單方提供的殘缺記錄,沒有交叉信息,而涉事員工已離職無法聯繫和個人理由沒有進行面談,更是缺失了非常重要的證據信息。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狂人日記》中「吃人」的隱喻:利益紐帶往往比制度約束更具穿透力。

  所謂「為保交付物業」的託詞,更像是為權力尋租披上的遮羞布。希望后續相關部門會能夠立案進一步釐清這些問題。

  最后,市值哥想再嘮叨一句:別讓規則成為權力的玩物。

  當關聯交易淪為「自家錢袋」,當審計獨立性遭利益綁架,資本市場終將淪為「擊鼓傳花」的賭場。

  因此監管層需對新城悦與新城控股的問題,以刮骨療毒的勇氣直面,還資本市場以朗朗乾坤。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