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奇智CEO出席《財富》中國科技 50 強頒獎禮

2025-10-09 16:20

    2025 年 9 月 25 日,2025 年《財富》世界 500 強峰會期間,「迎接科技融合時代 ——《財富》中國科技 50 強・創新之夜」 頒獎活動同期舉辦。作為本屆《財富》中國科技 50 強上榜企業,創新奇智執行董事、CEO 徐輝受邀出席活動,並以嘉賓身份亮相人工智能主題圓桌討論,與到場的科技界領袖、企業家、投資者及創新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應用創新與產業融合的前沿方向。

    此前榜單發佈階段,《財富》對創新奇智的登榜價值作出高度評價:創新奇智登榜2025《財富》中國科技50強,源於戰略級技術佈局與深度產業融合,其作為「AI+製造」賽道的明星企業上榜,標誌着人工智能正從工業場景的賦能者,躍升爲未來智造的定義者。

    在頒獎典禮現場,徐輝進一步從戰略協同、技術融合、生態構建、企業價值定位及未來發展等多維度,系統闡述了創新奇智如何駕馭大模型技術浪潮、深耕智能經濟,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價值鏈 AI 解決方案的實踐路徑。

戰略協同,「一模一體兩翼」 打通工業 AI 全價值鏈

    徐輝指出,在AI2.0時代創新奇智將「一模一體兩翼」 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並闡述了其為 AI 2.0 時代服務工業場景的協同邏輯:「一模」即 AInnoGC 工業大模型,是生成式 AI 能力的技術底座;「一體」為 AI Agent 智能體開發平臺,具備調用多工具、實現‘感知 - 分析 - 決策 - 執行’閉環的核心能力;「兩翼」則分別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自動化+智能化」應用,與以工業軟件為核心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務,兩翼齊飛構成了行業應用的全價值鏈組合,助力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新質生產力。

技術融合策略破解多元工業場景適配難題

    面對工業AI的落地難題,徐輝現場分享了創新奇智的三大技術融合策略,針對性解決工業場景的複雜性與多樣性挑戰。

    大小模型融合策略:過去,工業AI解決方案往往是針對單點問題的定製開發,難以快速複製推廣。步入工業 AI 2.0 時代,大模型憑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與跨領域知識融合優勢,着力解決系統性問題。創新奇智通過大小模型融合策略,打造AI1.0 MMOC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和AI2.0 AInnoGC工業大模型技術平臺,AI雙平臺深度融合,「大模型解決系統性問題,小模型聚焦場景化落地」。

    以質檢環節為例,創新奇智深度融合多模態大模型與視覺小模型技術,將應用場景從單一質檢,拓展至模型生產、管理、性能判定、質檢應用構建及結果智能分析的全流程,助力客户構建體系化人工智能能力。

    多模態融合策略: 相較於通用場景,工業場景具有很多獨特的模態。創新奇智AInnoGC工業大模型除了文本、數據、視頻、圖片等常見模態之外,還在業內首家做到支持CAD這一獨有的工業模態,開發出ChatCAD生成式輔助工業設計。另外支持Action動作模態,結合智能體的應用,推出具有智能化推理、任務規劃能力的新一代交互式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大腦ChatRobot。

    跨基座與邊緣適配策略:為提升技術兼容性與場景靈活性,AInnoGC 可適配 DeepSeek、通義千問、Claude 等主流基座模型;同時針對邊緣計算需求優化架構,通過輕量化設計增強端側推理能力,確保在工業現場複雜環境下的高效運行。

生態構建,攜手龍頭共推 AI 商業化

    融合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體現在產業共建方面。徐輝強調 「智能經濟時代,獨木難成林,生態協同纔是工業 AI 規模化落地的關鍵。」

    圍繞 「一模一體兩翼」 戰略,創新奇智積極合縱連橫,鏈接上下游企業,賦能產業生態。比如,與全球著名的基礎設施工程軟件公司Bentley、世界頂級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機器人、領先的服務機器人企業擎朗智能達成技術與產品共建合作;與研華科技、華潤數科、阿里釘釘、亨利加等企業開展行業資源共享與商業化協同。

    「過去一年,這些合作已產出階段性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朋友圈,讓 AI 技術滲透更多領域,共同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徐輝進一步表示。

堅定做AI技術價值賦能者和應用創新者

    當談及企業在 「科技融合時代」 的定位與未來時,徐輝迴歸 AI 的核心價值本質,他表示,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人工智能的最大價值不在實驗室里的論道,而在行業真實場景的應用。任何一項偉大的技術始於基礎理論和技術發明,跟進於基礎設施的支撐,但最大的價值必將十倍百倍的體現於行業應用。AI的核心價值不僅體現於模型算法本身,更在於怎樣將技術與行業know-how、行業數據、行業最佳實踐結合,最終落地行業場景,創造真實的商業價值。」

    創新奇智定位於人工智能商業化企業,始終堅持「技術產品+行業場景」雙輪驅動,堅持專精特新,致力做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者和行業應用創新者。

    最后,徐輝強調:「初期客户可能為模型的先進性買單,但長期來看,只有能創造真實商業價值的 AI 技術才具生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大模型跳出‘工具層’的淺層使用,成為企業效率提升的核心抓手,甚至賦能全價值鏈創新的底層支撐。這份從‘工具’到‘價值’再到‘創新’的升維,正是讓我們對未來倍感振奮、前景無限的關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