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6:20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場迎來矚目增長,甚至領跑全球。據Wind統計,期間共有68只新股登陸港股,合計募資1824.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1%和227%,按募資額計算穩居全球新股集資榜首。
市場打新熱度高漲,98%的新股獲超額認購,86%的新股超額認購倍數超20倍,較去年同期翻倍;15只新股認購倍數破千倍,佔比近23%,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40倍認購倍數成「認購王」,醫藥生物、耐用消費品等領域企業備受追捧。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熱度是監管規範后的健康增長。2025年3月香港證監會發布新規終結「百倍槓桿打新」,當前超千倍認購更多來自產業價值認可與資金自然流入。
新股市場賺錢效應更為顯著,新股首日破發率降至24%,包括2017年在內,創下九年以來新低,前三季度首日平均回報率高達28%,超大型新股及「A+H」上市企業表現突出。這一局面,是政策紅利、資金寬松與產業升級共同推動的結果,港交所制度創新也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優勢。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場呈現出「全民打新」的活躍態勢,98%的新股獲得超額認購,其中86%的新股超額認購倍數超過20倍,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
認購倍數超千倍的新股共15只,佔比近23%。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40倍的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一騎絕塵,成為當季「認購王」;布魯可、銀諾醫藥-B也表現亮眼,分別錄得5999.96倍、5341.66倍的超高認購倍數,緊隨其后。
若以行業維度觀察,醫藥生物領域最受追捧,中慧生物、維立志博、藥捷安康、勁方醫藥等4只醫藥生物類新股,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均突破千倍,凸顯出投資者對創新葯企的高度關注與期待。此外,耐用消費品領域的大行科工、布魯可,消費者服務領域的蜜雪集團,電氣設備領域的雙登股份等,也引發市場熱烈認購。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高槓杆推高認購熱度」的邏輯不同,2025年三季度的市場活躍,是在監管規範后的「去泡沫」環境中實現的。
財聯社記者此前在《香港證監會重拳整治打新高槓杆,打新規則大洗牌,百倍槓桿將成歷史》指出,2025年3月2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致持牌法團的通函——有關首次公開招股認購及融資服務》,直指IPO認購中的槓桿失控、資金混亂、身份審覈松散三大亂象,推出五大核心措施,徹底終結「百倍槓桿打新」時代。
去年同期僅2只新股認購倍數超千倍,佔比僅4%,最高認購倍數是優博控股的2503倍。去年全年共5只新股認購倍數超千倍,佔比7%,其中草姬集團認購倍數最高為6084倍,晶科電子認購倍數5678倍。
對比歷史數據可見,新規前的高槓杆曾是推高認購倍數的重要因素,2024年12只新股認購超百倍(草姬集團達1216倍),2025年初布魯可、蜜雪集團的千倍認購也仍有高槓杆痕跡;而2025年三季度的超千倍認購,更多源於產業價值認可與資金自然流入,市場結構更健康。
打新熱度的持續升溫,本質上源於賺錢效應的顯著回升。數據顯示,2025年前前三季度在港股IPO上市的68只新股中,共48家在上市首日收漲,4家收平,16家收跌,上市首日破發率為24%,為2017年以來新低。
尤其是在下半年,港交所新股的首日破發數量明顯減少,7月至9月上市的24家新股中,僅3家破發,港股的打新賺錢效應明顯增強。
與破發率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首日回報率的大幅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首日平均回報率達到28%,較去年同期的10.82%實現跨越式增長。
超大型新股的表現尤為突出,寧德時代H股上市首日漲幅達16%,此后股價持續走高,截至9月30日累計漲幅已超87%。「A+H」上市企業,如恆瑞醫藥港股股價累計漲幅突破60%,三花智控突破90%,為打新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這種賺錢效應在A股赴港上市企業中表現得更為明顯。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赴港上市的11家A股公司中,8家均實現正收益,平均漲幅達17%。分析人士指出,A股公司赴港上市時普遍存在10%-15%的折價空間,這種「估值窪地」效應為打新提供了安全墊,成為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港股打新市場的火爆,是政策紅利、資金寬松與產業升級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策層面,2024年4月證監會發布的五項對港合作措施,以及同年12月港交所推出的《有關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建議》,簡化審批程序、降低上市門檻等舉措;今年8月港交所進一步修訂公開市場規定及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流程,顯著提升了企業赴港上市的積極性。
港交所的制度創新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優勢,截至10月5日港交所已收到348個上市申請,「科企專線」的開通更為特專科技企業提供了便捷上市通道。同時,香港正在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規則,深化與東南亞交易所的合作,這些舉措有望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和中概股,推動市場生態持續完善。
資金面的寬松為市場注入了充足動能,2025年以來,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推動全球資金加速流向新興市場。數據顯示,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額維持在2000億港元以上,海外資金持續流入帶動市場估值整體回升。充裕的流動性不僅為超大型新股發行提供了支撐,更改善了市場估值環境。
產業結構的優化不斷提升港股市場吸引力,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呈現"科技+消費"雙輪驅動格局,醫療及醫藥行業在上市數量上居首,製造業憑藉寧德時代等超大型項目在融資額上佔比超30%,消費行業與能源資源行業分別佔23%和18%。多元化的產業分佈擺脫了對單一板塊的依賴,增強了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和吸引力。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