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4:56
來源:Vista氫商業
作者:張帆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上古箴言,能做到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不是因為喝絲瓜湯上頭、開始注重養生,而是喝蘋果小糖水上癮了。
作為最無聊的水果,蘋果有着水果界的大饅頭、「0果張力」等讓人提不起興致的標籤。
然而今年現制飲品界猛推蘋果風味,把曾經的「超級水果」心頭寶們晾在一邊。
圖源:@圖圖又餓了
蘋果在之前的待遇可是十年如一日的萬人嫌,「本來就命苦,啃一口蘋果更是感覺人生都要完蛋」。
現如今蘋果「此身清白」了,一整個擺在面前時大家沒有一點想吃的慾望,但變成奶茶就愛上了。
蜜雪冰城、一點點這種大勢奶茶店拿它當金字招聘;瑞幸做阿克蘇蘋果拿鐵,推到商戰最前線跟庫迪星巴克們對轟;
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等各有特色的牌子也火速加入,蘋果奶茶單品一個勁地出。
從前致力於高端化的品牌們嫌蘋果太普通太日常,很多人也樂意高價嚐鮮、解鎖了一堆小眾洋氣水果。
風捲殘雲幾年過去,蘋果這種老派水果的好被看見了,今年輪到蘋果成為各家寄予厚望的大爆品。
性價比高、不易踩雷、供貨穩定、嘗試門檻低,奶茶店們拿着蘋果當敲門磚,強勢侵入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
店員們削蘋果、切蘋果、日得一聲打成糊糊,又忙得天塌了。
每當你以為現制飲品界搗鼓不出新鮮玩意的時候,它們就會組團偷襲個大的。
喝到第一杯蘋果飲品的時候覺得新鮮又困惑,這麼無聊的水果也敢放在門店最顯眼的位置大肆宣傳。
等到被十幾個牌子的蘋果奶茶和蘋果咖啡包圍后,才發現這就是一個蘋果局。
根據手動不完全統計,雪王、一點點、茉莉奶白、樂樂茶、古茗等20多家連鎖奶茶品牌都在押寶蘋果。
越是「無聊」和常規,越讓人放松警惕,午后打盹、宅家躺平、好友相聚的時候點一杯嚐嚐咸淡,對蘋果愛到深沉和愛答不理的全出來測評了。
長期關注飲品行業的供應鏈服務機構「飲力實驗室」表示,2025年每個月都有近10款蘋果飲品上架,4月上新次數最多,達到了19款,算是「蘋果飲」的第一個巔峰。
九月十月一來、秋風掃過,那些性寒水果的飲品逐漸被下架,「蘋果飲」的存在感越來越強,迎來「果生的第二春」。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營銷鋪遍全網,不少品牌都選擇蹭蘋果熱度,並且效果還不賴。
地位堅不可摧如雪王也要「跟風」,發了喜報慶祝蘋果奶綠和蘋果冰美式單日銷量突破7500萬杯。
市場部用起來諧音梗發狠了,品嚐新「蘋」友、遇到「蘋」然心動、一顆「蘋」常心......對蘋果的倚重程度像是此前從未有過嫌隙。
無論主打的是輕乳茶、果茶還是現制酸奶,都要把紅蘋果納入到創新口味體系中。
霸王茶姬出蘋果大紅袍,古茗有蘋果金鳳梨,蘭熊酸奶推蘋果冰奶。各家都有招等着,誰也不想放過「無聊水果變時髦」這股超絕反差新趨勢。
連主理人開的獨立店,都不「獨立行走」了。
上海一家定位為「全國首家熟成精品茶行」的店,打出了「冷榨富士蘋果,融合冷萃茶湯」的標籤,還讓新品蘋果烏瓦冰茶跟ENFP鎖了:
「蘋果的跳躍酸甜+烏瓦茶的沉穩,像ENFP的腦洞——天馬行空卻莫名和諧」。
好好好,有多少人之前對蘋果愛答不理,就有多少人心甘情願換了副面孔。
雪王信徒對六塊錢的蘋果小甜水上頭,「蘋果奶綠我們喜歡你」,把白月光檸檬水拋諸腦后;
茉莉奶白則被一批新受眾列為新晉奶茶首選品牌,「不允許任何人忤逆這杯針王蘋果」。
全網冒出無數「蘋果腦袋」,你一言我一語細數各家短長,各種聲音都有,黑紅也是紅。
有人宣佈一點點的蘋果醬是天底下最好吃的蘋果品類,有人説益禾堂的粉黛蘋果甜到需要兑水喝,也有人覺得爺爺不泡茶的蘋果奶茶很是寡淡。
這場蘋果飲品界的決戰紫禁之巔,除了奶茶還有咖啡參戰。
作為上新最頻繁牌子之一的瑞幸,祭出了阿克蘇蘋果拿鐵,蘋果C美式迴歸。
不過反饋譭譽參半,有人大罵就不該在寶貴假期里喝牛馬營養液,「劣質糖精糊一嘴的口感」;也有人懷疑到底是誰的味蕾很另類,説每一口都有蘋果的清香。
一直在猛推KCOFFEE的肯德基,拿出了紅蘋果奶呼呼拿鐵和紅蘋果熱美式。
Peets、tims、M stand、拉瓦薩等品牌也全部跟進,蘋果的搶手程度堪比前兩年以中產水果姿態霸屏的芭樂、油柑、陽光玫瑰。
大概每家想做得到消費者的正面反饋:「原本以為是黑暗料理,結果被香迷糊了」。
而即使是「惡評」,乘着這股蘋果飲品整體性大火的東風,飲品和品牌討論度也漲了不少。
再沒人敢説蘋果無聊了,扒下皮來做成飲料,全是料。
對於人類來説,無聊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太完美無瑕了,沒有「人味兒」。
在水果界,蘋果也因為六邊形戰士樣樣均衡反而刷不了存在感。
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張飲品界的白紙,底子不錯但得往上勾勒層次。
其實在最近大出圈之前,蘋果已經偷偷潛入各色小糖水里面一段時間了。
「咖啡界輔導員」Grid的看家飲品羅馬人美式,就是用蘋果汁和檸檬的酸甜,把咖啡香氣激發出來。
這幾年冬季流行「熱紅酒」,蘋果是承載風味的重要一環。
去年所有品牌都出擊的羽衣甘藍果蔬汁,也有蘋果榨汁打底。
茶飲垂類媒體「咖門」和多位品牌人士都認為,蘋果復配性很強,既能與蔬果搭配,也能與其他特色水果組合,不會突兀;
而且蘋果天然的酸甜特性能夠有效中和蔬菜的土澀感,適合跟綠茶、紅茶等做搭子。
這就使得蘋果非常適合給飲品「託底」,嘗試跟其他果汁、牛乳勾兑一下不會出大岔子。
兑着兑着,蘋果從配角混成主咖了。7分甜相關負責人觀察到,秋季消費者傾向「清爽+温潤」的口感過渡,正好位於蘋果的舒適區。
以前宣傳語里吝嗇提及,頂多用新鮮蘋果切塊榨汁來強調健康綠色無負擔。
現在海報上最明顯的兩個大字是蘋果,像是書亦燒仙草的漫野蘋果、爺爺不泡茶的蘋果冰釀和冰茶,其他水果、茶湯、複合乳是來配合工作的。
也有本身流淌着茶底基因或者研究水果配對有一套的牌子,喜歡讓蘋果和它們本來的長板相結合。
比如霸王茶姬的蘋果大紅袍,宣傳語描述的是「大紅袍高昂茶香與清爽蘋果香相結合」;
古茗則是把蘋果和鳳梨進行調配,強調清甜果香口感。
一位新式茶飲研發中心負責人介紹,蘋果與茶搭配做特調時,既能作為風味主角,也能充當配角平衡其他原料。
口味研發上的順暢,是一類飲品大批量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其中一個基礎要素。
一句「受高人指點」「發明蘋果奶綠配方的人是天才」,遠不能概括蘋果為啥火成這樣。
實際上,蘋果飲品這次聲量、銷量上的雙爆發,與榨汁、保鮮、貯存技術優化關係密切,飲品的火爆是背后供應鏈的爆發。
衆所周知,蘋果氧化變色變味是個世紀難題,這點一直影響蘋果切塊鮮榨的賣相。
很多品牌放棄用鮮果,轉而使用鮮果榨取製成的HPP果汁。HPP這兩年風很大,盒馬多款「明星果汁」主打的便是HPP,保留鮮感和口感的程度比NFC等常見果汁類型要好,適合用來調配現制飲品。
雖不是純鮮榨,仍然有果蔬汁的氛圍感,比喝芋泥麻薯啵啵的負罪感輕很多。
各家打出了一杯奶茶的熱量等於多少個蘋果的健康招牌,甭管蘋果果汁、果醬跟蘋果本身相比營養有多少折損,心理按摩的作用是紮實起到了。
而在原料產地上,也能看出各品牌的佈局思路。
一點點選的是山東紅富士,古茗用的是四川大涼山醜蘋果,瑞幸用的是阿克蘇蘋果。
中國已經是絕對領先的世界第一大蘋果生產國,種植帶分佈廣泛、知名品種很多。
另一位品牌相關負責人透露,現在大多品牌直接和新疆、山東等主產區的果園合作,確保秋冬季鮮果供應穩定。
既保證了穩定的供應,一年四季無明顯的季候差異;
也能給各個飲品商創造出樹立自身獨特性的空間,不把精力浪費在「搶優質供貨源」上。
畢竟蘋果這麼大眾化的水果,誰都能來分一杯羹。
現制飲品屆最不缺的就是「風向」,來股風一吹,所有門店都在手搗檸檬棒打鮮橙、都在把超級果蔬攪成糊糊。
從1.0時代的粉劑沖泡、2.0時代的連鎖標準化,到各家朝着「真茶真果真奶」的理念轉型,奶茶咖啡的「升級」與迭代越發迅速。
最近一年就經歷了反覆橫跳,整個市場在摸索方向上稍顯急切。
去年盛行輕乳茶的清淡風,今年又在扎堆搞濃郁風,朝着咸酪、芝士、黃油使勁,大家笑稱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十年前的喝粥時代。
對原料的選取也有「實在沒招」了的疲態,木姜子、酸木瓜、米布、冰漿等地域特色或獨特風味食材進入研發人員的腦暴名單。
它們足夠小眾、有噱頭,但不一定能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反倒可能靈機一動讓人踩了雷。
就像那句名言説的,老祖宗沒讓一個東西從小眾變成大眾,一定是有道理的。
就在這個節骨點上,蘋果奶茶、蘋果咖啡開始顯露出「普通未必平庸」的苗頭。
這個最無聊的水果,成了不少品牌的銷量擔當。
到今年8月,茉莉奶白的針王蘋果賣出近一千萬杯;LINLEE林里相關負責人表示,蘋果冰檸茶和蘋果水牛乳奶茶帶動了門店整體銷售。爺爺不泡茶透露,其紅蘋果系列最高峰時一個月賣斷貨三次。
業內的普遍看法是,現製茶飲創新迴歸理性,與其狂卷所謂「中產水果」,不如深挖仍有大片空白的大眾水果。
和蘋果一樣受到品牌重用且被消費者熱情迴應的,還有香蕉這個曾經的「難兄難弟」。
香蕉出現在飲品中一度非常被嫌棄,因為它的滲透力度太強,攪拌一下就會把任何東西變成香蕉奶昔。
但香蕉口味就這麼邪修式地火了,所謂平凡到極致就是特色,manner香蕉拿鐵、一點點香蕉奶青獲得了不少追隨者。
相比起前些年吹捧的中產高級水果原料,蘋果、香蕉可沒有它們的弱點。
油柑、黃皮、西梅等高價小眾品類,供應不穩、口味接受度兩極分化,創新難度大、爆款機率小。並且成本擺在那里,價格很難打下來。
蘋果們產量大、價格帶寬、味道不至於太離譜,品牌想做高端化就去找精品果,想主打價位優勢就用日常品種,對所有想嚐鮮的人較為友好。
與其説蘋果是那張安全牌,不如説是顧及更廣泛人羣的口感需求和嘗試成本。
而除了一時的新品銷量之爭,這些開到萬店的大品牌們,有着擴張整個事業版圖的野心。
一些想要打開咖啡局面的奶茶牌子,趁着蘋果、香蕉等風味風靡的機會加大滲透率。
比如古茗、蜜雪等本就深耕水果供應鏈多年,這次一股腦推出數款蘋果風咖啡,拿捏住了不少曝光,給不知道它也在做咖啡的人們留下個初印象。
蘋果們看似普通,卻也是打開更大市場的機會所在。
「下一個爆款在哪」的行業焦慮或許沒法戒掉,但在小眾高端水果上閉眼跑,路越走越窄,跟當下大家對飲品價格接受閾值走低的大趨勢相悖。
還是蘋果、香蕉這種「老實扒蕉」的水果好,平等地掏走每個人口袋里那杯奶茶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