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蘋果股價,能講出「印度敍事」?

2025-10-09 15:33

作者|陳思竹

編輯|黃繹達 張帆

iPhone 17系列在印度又賣爆了。

據印度媒體報道,9月19日,iPhone 17系列一經上市,便引發印度果粉的狂熱搶購,現場不僅排隊隊伍長達數百米,孟買BKC Jio中心的蘋果直營店外甚至因擁擠而發生過短暫的肢體衝突,最終鬧事人員被警衞帶離現場,秩序才逐漸恢復。

iPhone 17系列在印度引發的「全民狂歡」,絕非偶然。除了iPhone 17系列的配置大幅升級外,印度也已成為蘋果全球戰略中最重要的潛力市場之一。兩年前,庫克便曾多次強調,「印度市場十分讓人興奮,那里的市場活力令人難以置信。」

目前來看,印度市場對蘋果的影響仍然較小,粗略估計下,印度所貢獻的營收僅佔蘋果整體的2%,短期內對公司業績的貢獻仍然有限,但有分析認為,印度市場的長期潛力值得期待。

那麼,為何對價格更為敏感的印度會對蘋果如此狂熱?印度能撐起蘋果下一步的發展嗎?

印度,十五年前的中國?

時至今日,庫克在印度市場的努力似乎終於得到了回報。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在印度的年銷售額在2025財年(按印度市場慣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創下近9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較一財上年的80億美元增長了約13%,其中蘋果iPhone佔據了大部分銷售額,MacBook電腦的需求也大幅增長。

在較為樂觀的預期下,預計印度市場佔蘋果2025財年營收的佔比約3%,儘管這與中國分部的16%(2025財年三季報)差距不小,但蘋果在印度已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在邊際上為蘋果整體的業績增長提供支撐。

蘋果近年來在印度市場實現高增的宏觀原因之一,正是印度經濟高速發展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Wind數據顯示,2013-2023年,印度人均國民可支配收入從68572.48盧比(約5514.60元人民幣)增長至108786.18盧比(約8748.58元人民幣),10年間增長約1.59倍,年複合增長率約4.72%。

當下印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07的中國相當,GDP增速水平則對標2013~2015年的中國。回顧蘋果在中國的發展歷程,2008-2016年間,是蘋果在中國的快速擴張期,隨着產業鏈向中國的深度遷移,產品銷量增長明顯。由此可見,蘋果在印度的相關佈局,意在復刻其在華的成功經驗。

圖: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資料來源:Wind,36氪

蘋果在印度市場實現高增的另一大宏觀原因是,印度當下的人口結構以「年輕人」為主,經濟增長又使得「年輕人」對未來的預期較為樂觀,因此更願意消費。

圖:2024年印度人口結構;資料來源:Wind,36氪

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高端電子消費品的需求增長尤為顯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雖然目前仍以中低端機型為主,但在今年二季度,超高端市場(>45000盧比,約合510美元)同比增長37%,成為所有價位中增速最快的區間。

在這一行情下,蘋果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增長明顯。公開數據顯示,2023Q3-2024Q4蘋果出貨量市場份額由6%提升至11%,並首次以單季度銷量躋身印度市場前五名。到了2025Q2,iPhone 16更是成為單季度出貨量最高的機型,並助力蘋果實現其在印度市場有史以來最高的第二季度出貨量。

圖: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百分比;資料來源:Counterpoint諮詢,36氪

「從前蘋果在印度的能見度並不高,有錢買的人也很少,但是近十年,無論是生產製造,還是品牌營銷,蘋果都加大了在印度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業內人士告訴36氪。

在iPhone 16、iPhone 17系列在今年賣爆的同時,主要競品三星S25 Ultra系列也在今年也表現亮眼。然而,在S系列大賣的同時,三星在印度的出貨量卻出現了同比下滑,主要受到了旗下中端機的拖累,這也表明當下的印度市場對高端智能手機的需求增長強勁。

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消費升級的推動下,旗艦智能機在印度的「身份標籤」功能非常突出。三星的智能手機由於中端線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品牌調性;反觀蘋果,雖然在印度市場也有入門定位的iPhone 16e,但起售價高達60000盧比,定位依然屬於超高端。所以,蘋果高端的品牌調性在印度始終非常清晰。

「如果按照正常趨勢發展,即蘋果自身品牌力不變的前提下,蘋果在印度會像在十幾年前的中國一樣,逐漸成為社會重要身份地位的象徵,消費者們也會願意存錢購買,以證明身份階級。」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説。

在渠道方面,蘋果則逐步加快在印度的開店步伐:2023年蘋果在印度新德里和孟買開設兩家零售店。今年9月2日,蘋果又在印度班加羅爾開設全新Apple Store。據報道,晚些時候,蘋果還計劃繼續在印度浦那的和諾伊達增設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針對印度市場,還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金融服務,如學生折扣、以舊換新、銀行返現等,從而緩解了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壓力、降低了購買門檻,從而進一步促進自身銷量。

印度能撐起蘋果供應嗎?

在零售端高歌猛進的蘋果,出於成本與優化產業鏈佈局的考慮,正逐步擴大在印度的產能。如今的印度,不僅承擔着iPhone的製造任務,還逐步參與到設計、研發與測試等環節。蘋果近年來的產能擴張,主要包括塔塔集團位於泰米爾納德邦霍蘇爾的工廠,以及富士康在班加羅爾機場附近新建的生產基地。

其中,塔塔集團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承接印度iPhone總產量的一半。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四款iPhone 17機型,將在印度完成生產,並直接供應美國。這也是蘋果公司史上首次,在印度生產iPhone的所有全新機型。事實上,「印度製造」早已不是一句玩笑。

彭博社數據顯示,隨着印度的製造能力正在逐步提升,2025財年(截至2025年3月末),印度製造的iPhone總價值達到220億美元,生產量同比增長了近60%;2025年4-7月印度iPhone出口額達75億美元。這些數據變化均表明,印度製造在蘋果供應鏈的比重在顯著提高。

對比中國來看,中國在21世紀初開始承接全球製造業的轉換,蘋果產業鏈也在那時候開始逐步向中國遷移。經濟學家邢予青指出,2009年的國產iPhone,幾乎所有組件都來自於海外,只是最終組裝在中國完成。在未來的十余年中,隨着供應鏈的持續遷移,中國在蘋果產業鏈的佔比一度超過了70%,iPhone的大量組件也早已實現了本地化。

目前,印度已經承接了一部分蘋果產品的組裝工作。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起,蘋果開始着手在華供應鏈外遷,印度和東南亞因此而直接受益,這也導致目前參與蘋果產品組裝的17家企業中,只有兩家是來自中國。儘管最后的組裝工作技術含量與附加值均不高,但以目前印度積極承接蘋果產業鏈的態勢來看,與2008年蘋果產業鏈成規模湧入中國的情況有着明顯的相似之處。

圖:各國電子製造廠分佈;資料來源:《蘋果的供應鏈:經濟與地緣政治影響》,36氪

説到印度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政策扶持與人工成本兩個方面。目前,印度為以蘋果產業鏈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企業提供直接的補貼獎勵;在成本端,印度蘋果組裝產線工人的工資比國內低7-8倍,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印度人工素質偏低,技術水平較弱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蘋果在印度的進一步發展。「印度工廠的良品率目前在93%,據鄭州的97%還相差4個百分點點。」國際註冊創新管理師盧克林認為,目前印度工人的整體素質與水平並不能撐起整體制造,「仍需要依賴中國工程師。」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蘋果及其合作伙伴針對組裝操作員、工程師等專業人員開展了廣泛的培訓,以幫助印度工人更熟練地掌握整體制造流程,從而提升整體良品率,達到合格標準。

如果説勞動力素質問題可以依靠培訓與技術引入得到緩解,那麼擺在印度工廠面前,更嚴峻的問題在於供應鏈本地化不足,關鍵件仍需要空運。在盧克林的觀察中,如芯片、OLED、攝像頭模組仍需要依靠中國-韓國-日本三角航線,平均庫存天數高於鄭州工廠。那麼,隨着運距拉長和運費增加,導致短期內綜合成本的上漲。

圖:iPhone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情況;資料來源:公開資料;36氪

而且,印度自身的基礎建設也還跟不上產能的需要。富士康一位高管曾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印度的公路、港口和基礎設施遠落后於中國。印度工人也還沒準備好生產高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模型。」

此外,關税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在蘋果2025財年第三季度電話會議上,庫克對「印度製造」問題表示,蘋果絕大多數產品都在232條款(即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調查範圍內。雖然今年4月,特朗普已對包括蘋果iPhone、Mac等產品暫時免除部分關税,但未來是否能一直得到豁免,答案並不一定。

印度市場如何影響蘋果估值?

雖然蘋果正在將一部分供應鏈遷往印度,但印度現在還無法擺脫與東亞、東南亞的聯繫而獨立實現生產。從發展趨勢來看,蘋果產業鏈目前在印度的發展階段,與2008年前后的中國類似。

展望未來,隨着印度消費市場的潛力釋放,蘋果產業鏈有望更深度的向印度遷移,從而能夠發揮出集羣效應和規模效應。但是考慮到供應鏈的慣性、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國內的基建水平等問題,與目前的中國相比,印度要做的還有很多。

短期來看,「只要印度補貼不踩急剎,蘋果或許會把印度做成具備‘整機+配件+出口’全功能的第二中樞。」盧克林解釋道。

考慮到印度是蘋果在銷售端全球增速最快的單體國家,所以將一部分供應鏈向印度遷移,其更大的目的是實現拳頭產品的本地化,配合蘋果在印度國內正在擴大的銷售網絡,以便在印度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吃到消費升級的紅利,從而助力公司長期的業績增長。

在銷售端,當下的印度之於蘋果,好似2012年左右中國市場的「鏡像」,對高端電子消費品的需求旺盛,蘋果的產品正順着消費升級的東風在加速滲透,同時核心用户的規模也在快速擴大。蘋果的強品牌力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滲透效果:憑藉其產品調性與生態體驗,蘋果正在搶佔印度年輕人的消費心智。

特別是目前在印度銷售的iPhone 16、iPhone 17,亦如當年的iPhone4、iPhone 5在中國市場一樣,蘋果產品在印度年輕人心目中已然成為一種「潮流符號」。這種心智佔領下的產品滲透,正是蘋果在印度引發「全民狂歡」的關鍵因素之一。

估值方面,印度的資本市場長期火爆,本質上折射出印度經濟相對強勁的增長勢能與市場信心。因此,隨着蘋果資產構成與收入結構中印度成分的佔比逐漸上升,印度市場的好預期將逐步滲透進蘋果的估值邏輯中:在印度市場的高增長不僅在邊際上影響公司業績,也可以在投資者情緒上為蘋果股價起到正向牽引。

對此,盧克林的觀點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邏輯,在他看來「二級市場目前把印度作為估值‘緩衝墊’,只要印度增速大於25%,某種程度上能抵消部分地區下滑帶來的PE下殺,給股價20-25倍區間託底。」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