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06:1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財評社)
出品 | 財評社
文章 | 寶劍
榮鵬股份試圖登陸北交所的野心,正被其自身暴露的重重硬傷一步步拖入深淵。這家家族色彩濃厚的氣動工具製造商,非但未能展現出一家擬上市企業的規範性與成長性,反而在信息披露、財務健康、業績持續性、公司治理、戰略轉型與客户結構等六大維度上,暴露出系統性、結構性的致命缺陷。這些缺陷不僅嚴重偏離資本市場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更與行業龍頭企業的治理水準形成天壤之別,其IPO進程已非簡單的「技術性調整」所能彌補,而是一場岌岌可危的資本豪賭。
最令人震驚的是其信息披露的隨意與失真。招股書中大篇幅強調與「史丹利·百得」等國際巨頭的戰略合作,卻刻意隱瞞該客户在公司銷售體系中的真實地位——2021年尚排第17位,2024年已滑落至第51名,銷售額從1.2億元鋭減至不足4000萬元。更荒誕的是,公司聲稱與MDD ENTERPRISE LTD等客户的「合作起始時間」早於客户註冊成立時間,最長相差達15年。此類違背基本商業常識的披露,已非「筆誤」或「疏漏」所能解釋,而是對監管底線的公然挑釁。北交所已連續三輪發函追問,直指其信息真實性存疑。反觀行業標杆泉峰控股,其年報對客户變動、合作周期均有詳盡披露,透明度與合規性遠超榮鵬。這種信息披露上的巨大落差,不僅暴露了榮鵬股份內控機制的全面潰敗,更使其IPO材料的可信度蕩然無存,構成上市的首要障礙。
財務狀況的脆弱性則進一步揭示了企業「家天下」式的粗放管理。2021年,公司淨利潤僅為2500萬元,卻實施高達2800萬元的分紅,形成典型的「掏空式分紅」,將本應用於技術升級與債務償還的資金轉移至實控人手中。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703.73萬元,而短期借款高達1110.67萬元,資金缺口逾400萬元,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與此同時,約20%的員工(約120人)未繳納社保,存在高達300萬元以上的潛在補繳風險,一旦勞動監察介入,將直接侵蝕本已緊張的現金流。相比之下,同行豐立智能不僅保持穩健分紅政策,且資產負債率長期控制在40%以下,財務結構健康。榮鵬股份在財務上的短視與冒險,已使其淪為「高負債、低現金、高分紅」的畸形體,嚴重違背《證券法》對持續經營能力的要求,為上市埋下巨大隱患。
業績的劇烈波動與持續性缺失,更是對其所謂「復甦」敍事的無情拆解。2022年與2023年,公司營收連續兩年斷崖式下滑,降幅均超11%,淨利潤從4200萬元驟降至3500萬元,同比下滑16.5%。即便2024年營收回升至5.13億元,仍未恢復至2021年5.92億元的高點,且淨利潤率一度低至1.89%,遠低於行業平均5.2%的水平。這種「脈衝式」增長,本質上是依賴短期訂單與價格操縱的虛假繁榮。而同期,史丹利·百得等核心客户採購量年均下降25%,直接暴露其市場競爭力的衰落。反觀泉峰控股,憑藉電動工具技術優勢,2021-2024年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7%,淨利潤率穩定在12%以上。榮鵬股份在業績上的脆弱性,與其在研發投入上的吝嗇(僅佔營收3.2%,遠低於行業龍頭5.1%)形成鮮明對比,證明其缺乏真正的技術護城河,業績不可持續已成定局。
公司治理的家族化與封閉性,是其所有問題的根源。實控人李小榮、李小朋兄弟合計持股87.56%,形成絕對控制,董事會與管理層充斥其親屬與親信,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在此背景下,關聯交易頻發:2021-2024年向關聯方銷售廢料376萬元,向關聯方採購設備335萬元,定價公允性未獲獨立驗證。更詭異的是,合作方南京特能特「未成立先合作」,供應商哈羅汽摩實控人與公司員工姓名僅一字之差,利益輸送嫌疑難逃。北交所已明確質疑其「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而行業規範企業如史丹利百得,早已建立獨立審計委員會與獨立董事制度,關聯交易需經嚴格審批。榮鵬股份的治理水平,仍停留在「作坊式」管理階段,與現代企業制度背道而馳,嚴重威脅中小股東利益,構成上市的根本性障礙。
業務轉型的盲目與失序,使其陷入「舊市場崩塌、新市場未立」的絕境。為應對DIY市場萎縮,公司倉促轉向專業級、工業級產品,但轉型節奏失控:北美DIY業務收入佔比從2021年55%驟降至2024年30%,而新業務因認證周期長、客户黏性弱,2024年僅貢獻3000萬元訂單,遠未形成規模。史丹利·百得等客户因產品線不匹配,採購量同步下滑,導致營收斷層。反觀行業龍頭,泉峰控股早在2018年便佈局智能電動工具,研發投入佔比超5%,已形成完整產品矩陣。榮鵬股份在轉型上的短視與冒進,暴露出其戰略規劃能力的嚴重缺失,使其在行業技術迭代中徹底掉隊。
客户結構的高度集中,則將企業置於極端風險之中。境外銷售收入佔比長期高達68%,前五大客户貢獻超40%營收,其中史丹利·百得單一客户佔比一度達15.3%。儘管產品型號超300種,但客户集中度指數(CR5)高達68.5%,遠超行業平均45%。一旦核心客户流失或貿易摩擦加劇,公司將面臨營收30%以上的劇烈波動。而同期,豐立智能通過多元化渠道佈局,海外依賴度已降至50%以下,客户結構更為均衡。榮鵬股份的「一客獨大」模式,使其淪為下游巨頭的附庸,喪失議價能力與抗風險韌性。
榮鵬股份的IPO申請,是一場建立在虛假敍事、財務透支、治理潰敗、戰略失焦與客户依賴之上的危險遊戲。其與行業領先企業在規範性、創新力與可持續性上的差距,已非數字所能衡量。
北交所的多輪問詢,已將其系統性風險層層剝開。
若監管層放行此類「帶病上市」企業,不僅是對資本市場的褻瀆,更是對投資者利益的嚴重背叛。榮鵬股份若不進行徹底的刮骨療毒,其IPO之路終將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