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鉅額投資是繁榮開始還是泡沫信號?一文解讀華爾街各方看法

2025-10-09 11:37

財聯社10月9日訊(編輯 馬蘭)美國的科技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行業轉變,科技巨頭逐漸從獨立競爭走向集羣式合作,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

儘管硅谷中的頂尖人工智能公司之間仍在競爭,但某種程度上它們正在以越來越複雜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合作。這種改變被一些投資者視為生態系統建設,但另一些投資者卻稱之為「騙局」。

據粗略估計,作為連結人工智能供應鏈的關鍵玩家,OpenAI在今年就完成了高達1萬億美元的交易,包括與AMD的2700億美元及與英偉達的5000億美元算力交易。

不斷宣佈的大型交易也讓市場在政治風險加劇的環境下,繼續追逐科技公司股票,但這讓華爾街分析師們越來越擔心,因為短短几分鍾就出現數百億美元的市值漲跌往往代表着市場極不健康,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互聯網泡沫。

循環交易

回顧OpenAI與AMD以及英偉達的交易,這種A公司為B公司提供資金來購買A公司產品的循環方式無疑創造了一些新的風險。

即便該行業已經創造了高達萬億美元的交易價值,但是研究人員仍無法清楚解釋人工智能模型將如何落地,而該行業背后創造出的金融機制也越來越難以讓投資者釐清和追蹤。

這與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着極其相似之處,當時這兩場災難同樣創造了不透明且非常規的融資機制。

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客户投資組合經理Brian Mulberry表示,任何一筆交易的失敗,都會產生令人擔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與歷史上危機不同的是,科技股目前在美股市場中佔到越來越大的比例。目前頂級科技股約佔到標普500指數的35%,而1999年時,這一比例還不到15%。

與此同時,自2022年10月ChatGPT推出以來,標普指數已飆升90%,而四分之三的貢獻來自於「七巨頭」在內的人工智能公司,剩下493家公司僅上漲了25%,彰顯出漲勢的高度集中。

更令一些投資者不安的是,OpenAI已日益成為美國人工智能行業大型集羣中的核心,其與芯片製造企業、數據中心製造商、投資集團均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是支撐着人工智能行業中的重要支柱,而人工智能行業又是當前支撐美國經濟的核心支柱。

這也就意味着,一旦OpenAI失敗,或者投資者失去對該企業的信心,那麼整個人工智能行業都可能受到重要衝擊,美國經濟中的其他部門也難免受到附帶損害。

房間里的大象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表示,市場現在的表現好像認定每個與OpenAI交易的人都會成為贏家。但OpenAI是一家現金流為負的公司,所以它簽署這些交易不會有任何損失。

甲骨文本周二的股價走勢可能就是一個警告信號。在9月傳出與OpenAI簽署了3000億美元雲服務協議后,甲骨文股價單日上漲超過35%。

但周二該公司的雲業務銷售數據消息讓市場驟然冷靜。據內部文件顯示,其對英偉達的雲業務銷售毛利率僅為14%,遠低於其約70%的整體毛利率。該公司股價在周二日內一度得超7%,提醒投資者應重視部分公司股價漲幅與基本面脱節的事實。

分析師們對OpenAI與AMD的新合作也存在諸多疑問。瑞銀分析師Timothy Arcuri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AMD對OpenAI提供的最后第六批股票認股權證要求AMD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纔會發生,屆時OpenAI持有的AMD股份將價值約1000億美元。

但Arcuri認為,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OpenAI會在此期間出售其持有的AMD股票,以支付AMD的賬單。因此,這本質上是AMD為該客户購買產品提供資金的一種方案。

換句話説,OpenAI幫助AMD推高了股價,而真正為OpenAI採購AMD芯片買單的將是散户和機構投資者。在這過程中,OpenAI幾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AMD則有可能獲得高達30%的市場份額。

另一頭大象

相比之下,英偉達則利用其已經非常雄厚的資金實力開始廣泛撒網。根據PitchBook的數據,英偉達在2024年參與了52筆不同的人工智能公司風險投資,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50筆。而其對xAI的股權投資是最新的一個例子。

有人認為這種模式就是激起人工智能行業泡沫的重要原因。Thoma Bravo聯合創始人Orlando Bravo認為,市場現在的一個關鍵變化是,擁有健康資產負債表的大公司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融資。

在他看來,投資者不應該將一家年經常性收入5000萬美元的公司估值到100億美元,此類估值至少應匹配1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纔有可能讓投資者的投資翻倍,且過程相當艱難。

另一方面,各大公司不惜成本地向其他公司注資也「催肥」一大批企業。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指出,她的團隊原本認為人工智能中只會出現7到10家公司的股票被大幅推高,但現在規模已經擴大到大約40只。

Shalett因此警告,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資本支出的勢頭減弱,最終情況將不會太樂觀。她還指出,英偉達的大量資金可能是商業周期走向某種終局的重要信號,即延長融資環節,它其實是在買入自己的客户。

樂觀的預測

儘管循環交易讓很多分析師的神經高度緊繃,但也有一些人感到樂觀。美國銀行高級分析師Vivek Arya指出,就英偉達對OpenAI的投資而言,其是基於業績和競爭性需求的戰略決定,而不是一種投機性的狂熱。

他還強調,英偉達並沒有在萬億美元的交易中承擔所有資金,實際上該公司過去12個月內全部投資不到80億美元。

他認為,未來硅谷將出現四五個大型的生態系統,英偉達不會投資所有生態系統,只是其中一個,即最有顛覆性可能的OpenAI。但周三英偉達宣佈投資xAI的消息可能對這一觀點構成挑戰。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則表示,鉅額支出並不決定繁榮或蕭條,資本投入但最后沒有產出,這與其他投資沒有任何區別。人們無法知道最終結果會如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