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0:54
(來源:揭陽日報)
在波瀾壯闊的海岸線上,我市沿海石化產業集羣正加速崛起。
總投資超 700 億元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自 2023 年全面投產以來,累計加工原油超5000噸,實現產值超2780億元、貢獻税收超400億元,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與此同時,以廣東石化合成氣為原料的巨正源150萬噸/年醋酸項目等「強鏈主」項目完成中交、邁向試生產階段。總投資近 300 億元的 53 個石化下游項目正加快建設。東粵化學項目更是採用世界首創技術,於7 月成功試生產,並同步啟動總投資超 200 億元的二三期項目,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南海潮生,基業長青。近年來,我市錨定壯大綠色石化產業集羣的目標,堅持大抓產業、大抓招商、大抓項目,推動綠色石化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沿海石化產業集羣多點開花、初具規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綠色循環產業穩步開局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石化行業發展的底色。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廣東東粵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在揭陽建設了全球首套年20萬噸廢塑料跨相裂解裝置,通過深度化學裂解技術,將低值混合廢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三烯三苯)。經過省市合力攻堅和保障,項目建設以「三年工程一年干成」的速度,於今年7月8日試生產,成功打通混合廢塑料的化學循環路徑,產品收率超92%。
原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工教指委委員楊朝合對該項目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該項目將推動石化產業從「依賴一次資源的原油加工」向「廢塑料資源循環的綠色加工」進行轉變,助力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化工及高端新材料產業高地。
我市將東粵化學項目作為綠色石化產業集羣建設的「燈塔」和「窗口」,在大南海石化工業區規劃3000畝工業用地作為綠色循環產業基地,加快推動總投資226億元的300萬噸/年廢塑料化學循環二期項目落地,力爭2026年上半年啟動建設。同時,依託廢塑料化學循環技術,同步開展綠色三烯三苯化學循環下游產業項目招商,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打造「綠色循環新材料產業基地」。
石化產業之樹枝繁葉茂
「就地供應、隔牆轉化」是推動石化產業往下游走、往高端走路徑的不二之選。
在約43平方公里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產業片區中,依託廣東石化龍頭帶動,我市按照全產業鏈佈局招商「樹狀圖」,加快推動下游項目「開枝散葉」、孕育「金枝玉葉」。
目前,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除推動下游延鏈項目納塔、凱美特、誠泰瀝青、晨虹、華達通綠色一體化等項目加緊建設之外,還積極推動伊斯科溶聚丁苯、龍星科技炭黑等國產化替代及核心創新技術儘快轉化落地,同時以原央企化工領域專家及國企高層管理人員為核心班底,大力引進各類專業人才,進一步延伸綠色石化產業鏈、科技鏈、人才鏈,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近水樓臺先得月。緊鄰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惠來臨港產業園新材料工業區主動承接綠色石化產業輻射效應,依託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生產的聚乙烯、聚丙烯ABS等化工產品,引進材料改性、高端注塑、化纖拉絲、新材料助劑等下游產業項目,目前已落户企業8家,總投資達10億元。
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管委會表示,下一步,園區將積極對接協調,強化鏈主責任,爭取更多化工基礎原料用於項目招商,為我市再引進一批強鏈延鏈補鏈項目,延伸拓展高附加值產業鏈。例如,作為「精細化工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電子化學品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瞄準這一賽道,計劃依託凱美特3萬噸電子級雙氧水,廣東石化5N級高純氮和6N級氬氣,巨正源醋酸,東粵環境鹽酸、鹼、氫氧化鈉,華達通氨水等濕電子化學品和電子特氣的原料,全力發展相關高端產品,積極推動建設「電子化學品特色產業園」。
產業崛起,未來可期。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市綠色石化產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一超多強」的綠色石化產業格局正加快形成。據介紹,未來,東粵化學300萬噸/年廢塑料化學循環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產出66.7萬噸/年綠色乙烯、133.9萬噸/年綠色丙烯、5.2萬噸/年綠色苯等,可為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產業鏈延伸開闢一條綠色基礎原料的新路徑;隨着公共碼頭泊位的陸續投用以及未來疏港鐵路的建成,石化園區商貿物流的交通優勢、產業優勢將更加凸顯。
來源:揭陽日報
記者:蔡澤青 林志鵬 胡旭瑩
通訊員:袁佳俠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